• 北大核心收录证明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全选
    显示模式:: |
    2024年第34卷第9期
    • 梁景珍,高映杰,叶文倩,卫兵艳,陈朝阳,杨 帆

      2024,34(9):1-11,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24.09.001

      Abstract:

      b> 目的 探究黄芩素治疗高尿酸血症的作用及机制。 方法采用酵母膏联合氧嗪酸钾的方法构建高尿酸血症小鼠模型。通过生化指标、病理改变、非靶代谢组学及网络药理学技术深入研究黄芩素治疗高尿酸血症的作用及潜在机制。 结果 黄芩素能降低血清尿酸、肌酐和尿素氮的含量,减轻肾组织炎性损伤,上调尿酸排泄蛋白表达水平,下调尿酸重吸收蛋白表达水平。网络药理学筛选出BCL2、SIRT1和XDH等9个药物疾病相关靶点。代谢组学分析筛选出烟酸和烟酰胺代谢、咖啡因代谢和嘌呤代谢等6条关键代谢通路。 结论 黄芩素可治疗高尿酸血症,减轻肾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SIRT1和喹啉酸共调控的烟酸和烟酰胺代谢等途径有关。

    • 钟颖怡,丁宁,王浥尘,刘 超,董治锋,马胜超,熊建团,郝银菊,白志刚,姜怡邓

      2024,34(9):12-18,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24.09.002

      Abstract:

      目的 探讨miR-22-3p对同型半胱氨酸(Hcy)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焦亡的影响。 方法 体外培养人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分为Control组(0 μmol/L Hcy)与Hcy组(100 μmol/L Hcy),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pro Caspase-1、GSDMD、N-GSDMD、NLRP3表达水平,qRT-PCR检测miR-22-3p表达情况;ELISA检测上清中IL-1β、IL-18的浓度。转染miR-22-3p对照(miR-22-3p-NC)、miR-22-3p的模拟物(miR-22-3p-mimic)及抑制物(miR-22-3p inhibitor)后观察Hcy诱导下VSMC的变化。 结果 与Control组相比,Hcy组VSMC中pro Caspase-1、GSDMD、NGSDMD、NLRP3表达水平增加(P<0.05),IL-1β、IL-18浓度更高(P<0.01),miR-22-3p相对表达水平低(P<0.01);转染miR-22-3p-mimic后,VSMC中pro Caspase-1、GSDMD、N-GSDMD、NLRP3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IL-1β、IL-18浓度降低(P<0.01);转染miR-22-3p-inhibitor后VSMC中pro Caspase-1、GSDMD、N-GSDMD、NLRP3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1),IL-1β、IL-18浓度升高(P<0.05)。 结论 miR-22-3p可抑制Hcy诱导的VSMC焦亡。

    • 杨钰婷,杨依纯,卫兵艳,武剑琴,张瑞虎,陈朝阳

      2024,34(9):19-23,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24.09.003

      Abstract:

      目的 对课题组前期建立的近交系自发性2型糖尿病(T2DM)中国地鼠山医群体的血液生理生化指标进行检测并分析。 方法 选取12月龄近交系自发性T2DM中国地鼠山医群体及正常地鼠各10只,进行空腹采血,应用Sysmex XT自动血液分析仪及Hitachi全自动生化仪对血液15项生理指标及16项生化指标进行测定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小板(PLT)、血红蛋白(HGB)、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血糖(GLU)、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尿酸(UA)等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课题组前期建立的近交系中国地鼠自发性T2DM模型进行血液生理生化指标检测分析,其变化符合人类T2DM发病的趋势,为该模型的应用及发展提供了基础数据。

    • 田 骄,苏 芮,王婷婷,裴海鸾,王 晶

      2024,34(9):24-33,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24.09.004

      Abstract:

      目的 比较ICR和C57BL/6J两个品系小鼠建立的慢性疲劳综合征模型行为学中品系及性别的差异,为慢性疲劳综合征模型动物的选择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 ICR和C57BL/6J小鼠,雌雄各半,通过每隔3 d腹腔注射聚肌胞苷酸(polyinosinic-polycytidylic acid, Poly I:C)复合每天游泳,连续造模15 d,造模期间测定小鼠体重、进食量并进行疲劳量表评分,造模结束后进行行为学测定,包括力竭游泳、悬尾、机械痛阈和高架十字迷宫。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两种品系模型组小鼠力竭游泳时间均显著缩短(P<0.05、P<0.01),悬尾不动时间显著延长(P<0.05、P<0.01),机械痛阈值显著降低(P<0.05、P<0.01),两品系雄性模型鼠高架十字迷宫进入开放臂时间及次数显著降低(P<0.05、P<0.01),C57BL/6J雄性模型鼠体重显著降低(P<0.05、P<0.01),ICR雌性模型鼠体重显著降低(P<0.05)后有所升高。C57BL/6J对照组小鼠力竭游泳时间显著低于ICR对照组小鼠(P<0.01)。C57BL/6J模型组小鼠悬尾不动时间显著高于ICR模型组小鼠(P<0.01)。 结论 两品系小鼠在体重、疲劳程度及抑郁程度方面均有差异;同品系小鼠的雌性与雄性之间存在差异,雄性鼠焦虑程度重于雌性鼠。

    • 屈金权,李佳佳,鲁洪男,杨欣悦,孙 赳,梁飞行,王 岩,刘江伟

      2024,34(9):34-42,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24.09.005

      Abstract:

      目的 观察高原寒冷环境猪腹部肠管火器贯通伤后未直接损伤肠道继发性通透性改变及可能机制。 方法 55只实验猪分为高原寒冷组(HC)及平原常温组(LN)共2个大组,每个大组下按照观察时间点将分为0 h、2 h、4 h、8 h、24 h 5个实验亚组,HC组下每个亚组6只实验猪,LN组下每个亚组5只实验猪。按照分组时间点安乐死实验猪,取肠道组织,以ELISA法检测肠道组织匀浆炎症因子TNF-α和IL-6的水平以及血液中肠道通透性标志蛋白二氨氧化酶(diarnine oxidse,DAO)、D-乳酸(D-lactate,D-LA)浓度;取LN-0h、LN-8h以及HC-8h时间点实验猪肠道组织,使用HE染色后观察其肠道病理变化并评分,通过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肠道通透性相关的咬合蛋白(Occludin)、闭合小环蛋白1(zonula occluden-1,ZO-1)、闭合蛋白3(Claudin-3)与通道相关的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s 4,TLR4)、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肌球蛋白轻链激酶(myocin light chain kinase,MLCK)的含量。 结果 HC组与LN组伤后均导致了典型的腹部肠管贯通伤,腹腔感染评分及肠管粘连在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HC组与LN组实验猪血清中DAO、D-LA随时间逐渐增加,HC组DAO、D-LA在全部时间点均显著高于LN组(P<0.01或P<0.001),HC组的DAO、D-LA增加最快的时间段为4~8 h而LN组则为8~24 h。HC组肠道组织病理评分显著高于LN组实验猪(P<0.01)。LN组与HC组肠道组织炎症因子TNF-α和IL-6随时间均不断升高,HC组炎症因子增加最明显的时间点为4~8 h,LN组为8~24 h。HC组实验猪肠道组织中的IL-6、TNF-α在全部时间中均高于LN组(P<0.05、P<0.01或P<0.001)。HC-8h组Occludin与ZO-1较LN-8h时间点均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laudin-3对比LN-8h显著下降(P<0.001)。HC-8h组TLR4、NF-κB与MLCK均高于LN-8h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高原寒冷环境会导致腹部肠管火器贯通伤后继发性肠道通透性增加,其机制可能与TLR4/NF-κB/MLCK通路的激活相关。

    • 韩立华,赵晓茹,彭莉莉,郝 渺,原红霞

      2024,34(9):43-55,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24.09.006

      Abstract:

      目的 采用蛋白质组学技术研究桦褐孔菌提取物治疗克罗恩病的作用机制。 方法 采用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建立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 CD)模型。48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桦褐孔菌提取物低(200 mg/kg)、中(400 mg/kg)、高(800 mg/kg)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美沙拉嗪,225 mg/kg)。药物干预1周后,进行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和结肠黏膜损伤指数(CMDI)评分;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变化;ELISA检测大鼠血清中IL-1β、IL-6和TNF-α炎症因子水平。取对照组、模型组及桦褐孔菌提取物高剂量组的结肠组织,采用非标记蛋白质组学分析鉴定各组大鼠结肠组织中的蛋白,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最后采用Western blot和RT-qPCR对关键蛋白进行验证。 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桦褐孔菌提取物中、高剂量组的DAI、CMDI及HE染色评分显著降低(P<0.05或P<0.01),其血清中炎症因子IL-1β、IL-6和TNF-α的含量也显著降低(P<0.05或P<0.01)。蛋白质组学显示,桦褐孔菌提取物高剂量组与模型组间有199个差异蛋白(DEPs),其中63个DEPs与CD相关,生物信息学结果显示63个DEPs要涉及NOD样受体信号通路、钙信号通路和坏死性凋亡等多条通路。Western blot和RT-qPCR检测各组大鼠结肠组织中Vdac1和Trpv2的蛋白和mRNA水平,与蛋白质组学结果一致。 结论 桦褐孔菌提取物可能通过干预Vdac1、Trpv2的表达,调节NOD样受体信号通路、钙信号通路和坏死性凋亡,从而达到治疗CD的效果。

    • 劳筱清,陈 晨,张宏民,杨 秀,史姜珊,粟宏伟,沈宏萍,王 丽,游蔓芮,李晓斌,赵长英

      2024,34(9):56-65,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24.09.007

      Abstract:

      目的 探讨芪石肾舒胶囊对早期糖尿病肾病小鼠肾纤维化的治疗作用和机制。 方法 采用多次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肾病小鼠模型。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给药组(0.9 g/(kg·d)),每组8只,连续灌胃4周,监测每周空腹血糖。4周后,检测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血肌酐和血尿素氮含量;苏木精-伊红染色、过碘酸雪夫染色和天狼星红染色观察肾病理变化情况;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纤维连接蛋白、Ⅰ型胶原蛋白α1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的mRNA表达水平;免疫组化和免疫蛋白印迹法检测纤维连接蛋白、Ⅰ型胶原蛋白、Ⅲ型胶原蛋白、α-平滑肌肌动蛋白、足突蛋白、肾病蛋白及转化生长因子-β1/SMAD家族成员2/3(TGFβ1/Smad2/3)通路相关蛋白含量。 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空腹血糖和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水平升高(P<0.001);肾组织出现系膜增生、基底膜增厚和胶原沉积;纤维连接蛋白、Ⅰ型胶原蛋白α1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的mRNA水平升高(P<0.05);足突蛋白和肾病蛋白水平下降(P<0.05),纤维连接蛋白、Ⅰ型胶原蛋白、Ⅲ型胶原蛋白、α-平滑肌肌动蛋白、足突蛋白、肾病蛋白及TGF-β1/Smad2/3通路蛋白水平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给药组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水平降低(P<0.05),肾病理损伤有所缓解;纤维连接蛋白、Ⅰ型胶原蛋白α1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的mRNA水平下降(P<0.05),足突蛋白和肾病蛋白水平升高(P<0.05),纤维连接蛋白、Ⅰ型胶原蛋白、Ⅲ型胶原蛋白、α-平滑肌肌动蛋白及TGF-β1/Smad2/3通路蛋白水平均降低(P<0.05)。 结论 芪石肾舒胶囊可改善糖尿病肾病小鼠肾纤维化,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GF-β1/Smad2/3信号通路有关。

    • 徐明飞,张 怡,康如意,刘超越

      2024,34(9):66-75,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24.09.008

      Abstract:

      目的 基于NOX4/ROS信号通路探讨EFHD2影响乳腺癌发生进展的作用机制。 方法 将细胞分为NC-shRNA组和EFHD2-shRNA组,构建沉默EFHD2表达的慢病毒载体及其对照载体后转染乳腺癌细胞MDA MB-23、MCF-7,qRT-PCR验证转染效率;CCK8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平板克隆实验检测细胞集落形成能力;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及ROS水平;qRT-PCR检测GLUT1、PDK1、PFK1、PKM2、PDH、LDH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Cleaved caspase-3、MMP-2、NOX4蛋白的表达。 结果 与NC-shRNA组相比,EFHD2-shRNA组细胞中EFHD2的表达明显降低,细胞存活及其集落形成能力减弱;细胞凋亡率及促凋亡蛋白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升高;细胞迁移距离缩短,细胞侵袭数及促迁移、侵袭蛋白MMP-2的表达降低;乳酸及GLUT1、PDK1、PFK1、PKM2、LDH的水平降低,ATP及PDH的水平升高;流式结果表明沉默EFHD2后ROS水平降低,NOX4蛋白下调。 结论 EFHD2可通过调节NOX4/ROS信号通路,抑制ROS生成,引起乳酸及葡萄糖堆积从而促进乳腺癌细胞凋亡,抑制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

    • 陶 佳,何琳莉,王 莉,戈鹏圣,蹇顺海

      2024,34(9):76-82,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24.09.009

      Abstract:

      目的 分析线粒体转录因子B1(transcription factor B1,mitochondrial,TFB1M)在肝癌细胞中的生物学作用,初步探讨其调控HCC恶性转移的分子机制。 方法 基于TCGA-LIHC(live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和GEO肝癌相关数据库分析TFB1M在肝癌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肝癌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基于TFB1M表达水平中位值,将TCGA-LIHC样本分为TFB1M低表达组(n=170)和TFB1M高表达组(n=170),以高表达组为对照组,利用GSEA进行基因集富集分析;构建过表达TFB1M质粒,转染肝癌HepG2和Huh7细胞。采用划痕愈合、Transwell小室等检测过表达TFB1M对肝癌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 结果 与正常肝组织相比,TFB1M在肝癌组织中表达水平明显降低;且TFB1M表达水平与肝癌患者性别有关。GSEA富集分析结果显示,TFB1M低表达组主要与肝癌增殖增强基因集、肝细胞癌干性增强基因集和细胞外基质组装基因集有关。细胞生物学实验结果显示,与空载组相比,过表达TFB1M后,肝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均下降。 结论TFB1M在肝细胞癌中呈显著低表达,过表达TFB1M能够显著抑制肝癌细胞迁移和侵袭。

    • 王小晓

      2024,34(9):83-87,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24.09.010

      Abstract:

      实验动物对维护人类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倡导实验动物福利伦理是科技进步和人类文明的双重体现,建立福利伦理审查制度则是实现实验动物福利伦理的有效保障。我国实验动物福利伦理建设近年来虽发展迅速,但现阶段仍存在诸多问题,需不断完善。本文基于对实验动物福利伦理相关理念的理解和认识,将医学研究中进行实验动物福利伦理审查时发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总结和论述,并提出个人建议,以供同行交流和借鉴。

    • 田晓彦,杨文浩

      2024,34(9):88-93,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24.09.011

      Abstract:

      动物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ABSL-3)作为国家新发再发传染病的生物安全体系基础支撑平台,为研究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预防和治疗手段提供了至关重要的硬件基础。ABSL-3实验室也为高校“产学研”结合提供了重要支撑。ABSL-3实验室正常运行和科研工作顺利开展,离不开应急预案工作的精心策划和有效实施。此外,实验室合理的设计和布局也是规避和降低意外事故的关键因素。本文结合扬州大学ABSL-3建设管理实践,从应急预案准备工作入手对实验室建设布局、日常运行及污水处理、终末消毒具体措施和突发事件处置等方面的注意事项展开介绍,以期为今后操作各种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安全实验室提供有益的参考。

    • 石玉存,董小丽,侯效英,尹 凯,高 帆,吴国泰

      2024,34(9):94-107,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24.09.012

      Abstract:

      腹泻是临床常见并且多发的疾病,引发腹泻的因素也比较多,目前有关腹泻动物模型的研究方法也比较多,但在临床上治疗腹泻的药物种类有限,现有的一部分药物也只适用于单一因素的腹泻。因此构建及选择合适的腹泻动物模型不仅是深入研究腹泻发病机制的重要基础,也是临床筛选和评价全面防治腹泻药物的有效手段。本文综述功能性、细菌性、病毒性、症状性腹泻动物模型的建立和评价以及治疗药物研究进展,以期为腹泻有关的动物实验研究和药物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 彭梦薇,吴耀松,刘高源,匡洛逸,罗紫龙,陈玉龙,刘 燕

      2024,34(9):108-116,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24.09.013

      Abstract:

      乳腺癌诊断与治疗过程中出现以抑郁为主的病理性情绪变化,临床上称之为乳腺癌相关抑郁。大量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研究已证实乳腺癌相关抑郁病情复杂且治疗难度大、预后差。现有临床治法大多是乳腺癌术后化疗服用抗抑郁药物,将乳腺癌和抑郁症作为两个独立的疾病进行治疗,存在效率低、不良反应强等诸多缺陷。而中医药凭借其多成分同时调控多通路、多靶点显著优势,在防治乳腺癌相关抑郁的方面具有独特价值。本文主要是从神经系统紊乱、炎症免疫反应、肠道菌群失调等方面对乳腺癌相关抑郁机制,以及中医药的治疗机制进行综述,以期对中医药治疗乳腺癌相关抑郁临床应用和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 刘瑞頔,徐江雁,谢治深,张效威,陈 洁,张振强

      2024,34(9):117-126,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24.09.014

      Abstract:

      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TAT3)可调控细胞转化、增殖、存活等多种基因的表达,已成为癌症治疗的重要靶点。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STAT3的异常激活在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本文将重点介绍STAT3在DKD中的治疗潜力,包括STAT3的结构、活性调控机制、在DKD中的异常激活作用机制以及研究现状的整理总结,以期为DKD发病机制研究以及新药研发提供参考。

    • 贺晨菲,马驰远,冉春龙,程豪格,张 数,王森雨,宇翰林,刘向哲

      2024,34(9):127-136,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24.09.015

      Abstract: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CIRI)指脑血管缺血后血液再次恢复供应,导致脑组织进一步的损伤和功能障碍。目前,现代医学在CIRI的防治中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和局限性。因此,寻找有效的干预措施来防治CIRI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及其下游蛋白是治疗CIRI的重要靶点,在细胞能量稳态调节中起着关键作用。中药具有多靶点、多途径和多效应的特点,可以激活AMPK信号通路级联反应,通过调节细胞自噬、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细胞凋亡等来治疗CIRI,并取得一定成果。故文章总结了AMPK相关信号通路的结构与机制,详述其与CIRI的关系,并对中医药调控AMPK信号通路防治CIRI的研究现状进行系统性总结,以期为CIRI的中医防治及新药研发提供新的思路。

    • 雍 盛,金大成,董信春,苟云久

      2024,34(9):137-145,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24.09.016

      Abstract:

      恶性间皮瘤(malignant mesothelioma,MM)病例罕见且潜伏期长,临床上很难开展研究。动物模型的建立对于MM实验研究开展以及机制阐明具有重要意义。常见的动物模型主要包括自发性、诱发性、移植性和基因工程模型,但不同动物模型的适用范围各有不同。本文通过回顾国内外近十年来MM动物模型相关的实验研究,从造模方法、造模结果、模型优缺点3个方面总结和分析4种MM相关动物模型构建的最新进展,为基于动物模型开展的MM基础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 李 慧,董新刚,李伟峰

      2024,34(9):146-156,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24.09.017

      Abstract: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一种由大脑损伤所引起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现有大量研究表明,凋亡、焦亡、自噬、铁死亡以及铜死亡等调节性细胞死亡(regulated all death,RCD)的发生机制与VD病理机制有关。因此,明确这些细胞死亡发生机制与VD病理机制之间的联系,阐述RCD在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对于VD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5种RCD的发生机制在VD中的作用展开综述,并总结了近几年中药通过干预这几种RCD防治VD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进一步挖掘治疗VD的潜在靶点及中药新药的开发提供参考。

    • 曹盼夏,彭紫凝,李 剑,吴 鸿

      2024,34(9):157-164,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24.09.018

      Abstract:

      冠心病在中医学中属“胸痹心痛、真心痛”等范畴,脂质代谢紊乱和炎症反应可作为“痰、瘀”的生化表象,贯穿疾病始终。巨噬细胞的能量代谢与其免疫功能密切相关,是调节冠心病代谢紊乱和炎症反应的重要因素。本文综述了巨噬细胞在冠心病病理生理中的角色,讨论了这些代谢途径如何影响巨噬细胞的免疫反应,以及它们如何通过能量代谢途径影响疾病,深入探讨巨噬细胞能量代谢的不同模式,特别是促炎的M1型和抗炎的M2型巨噬细胞在冠心病痰瘀互结证中的代谢特性及其免疫调节功能。为理解冠心病痰瘀互结证的病理机制和开发新的治疗策略提供理论指导。

    • 吴晓婷,轩 昂,沈 娟

      2024,34(9):165-171,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24.09.019

      Abstract: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复发性肠道炎症疾病。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涉及遗传、免疫和环境等多种因素。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线粒体损伤与功能异常在IBD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综述对炎症性肠病中线粒体损伤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全面回顾和梳理,重点探讨线粒体氧化应激损伤、自噬功能障碍、动力学紊乱、呼吸功能缺陷对IBD的影响,尝试寻找其潜在治疗靶点,旨在为IBD的科学防治提供新依据。

    • 费添添,梁腾云,曹盼夏,孟 雪,吴 鸿

      2024,34(9):172-178, DOI: 10.3969/j.issn.1671-7856.2024.09.020

      Abstract:

      心血管疾病已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安全,而氧化应激反应是心血管疾病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构建可靠的氧化应激动物模型有助于深入研究心血管疾病发病机制和治疗性药物的开发。斑马鱼具有易于繁殖、发育周期短、胚胎透明便于观察、心血管基因背景与人类高度同源等优点,近年来常被用于心血管疾病领域相关研究。本文聚焦于斑马鱼氧化应激模型在心血管疾病领域的应用与相关研究进展,为其在心血管疾病相关研究中的进一步应用提供参考。

    全选
    显示模式:: |
    2024年第34卷第9期
    全选
    显示模式: |
    • 双能量CT成像在动物骨修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苏丹阳, 马渊博, 刘金龙, 张浩然, 杨慎宇, 苗秋菊, 白臻, 杨晓鹏

      Abstract:

      骨缺损修复是骨科领域亟待解决的难题,众多研究者致力于探索更为高效的治疗策略。然而,术后精准的骨修复效果评估也是一个重要环节。随着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成像的发展,双能量CT成像在分析骨组织成分以及减少金属伪影方面展现出显著优势。本文就双能量CT成像在动物骨修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进行综述。

      • 1
    • 基于MiRNA测序探究瓜蒌薤白半夏汤对动脉粥样硬化小鼠Epsin1-FGFR1通路调节机制研究

      王兆博, 潘熠, 林谦

      Abstract:

      本研究旨在评估瓜蒌薤白半夏方(GXBD)对AS (AS)模型小鼠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制。实验采用APOE-/-雄性小鼠,通过16周高脂饮食诱导AS模型。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对照组、不同剂量的GXBD治疗组及降脂药物组。通过HE染色和油红染色观察动脉壁和斑块的变化,结果显示,GXBD能够显著减少斑块形成。进一步通过MiRNA测序分析,发现GXBD对多个与AS相关的MiRNA基因具有调控作用,并通过调节Epsin1和FGFR1等关键蛋白的表达对AS病变产生潜在治疗效果。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实验进一步验证了这些调控作用。研究结果表明,GXBD在AS 治疗中具有显著疗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MiRNA调控和蛋白表达有关。

      • 1
    • RSPO2对卵巢颗粒细胞氧化应激和凋亡的影响

      李硕, 李念, 周小枫, 袁晓龙

      Abstract:

      目的 以人卵巢颗粒肿瘤细胞为模型,探究特异性顶部盘状底板反应蛋白2(RSPO2)对卵巢颗粒细胞氧化应激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在COV434细胞中瞬时转染RSPO2过表达质粒和小干扰RNA(siRNA),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过表达和干扰效率,利用活性氧检测试剂盒测定细胞内活性氧含量,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水平,RT-PCR、Western blot测定氧化应激和凋亡相关基因表达量,免疫共沉淀检测互作蛋白。结果 成功实现RSPO2的过表达和干扰。过表达RSPO2显著抑制颗粒细胞内活性氧的水平(P < 0.05),极显著抑制颗粒细胞早期凋亡(P < 0.01),干扰RSPO2可得到相反的试验结果。过表达RSPO2能显著上调SOD1、SOD2、CAT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P < 0.05),显著下调caspase 3、caspase 8 表达水平(P < 0.05)。相反,干扰RSPO2显著下调SOD1、CAT表达水平(P < 0.05),显著上调caspase 3,caspase 8表达水平(P < 0.05),并发现RSPO2和SOD1、CAT、caspase 3存在明显的蛋白互作现象。结论 干扰RSPO2促进细胞内活性氧的积累,下调SOD1和CAT的表达,从而促进氧化应激;干扰RSPO2上调caspase 3和caspase 8的表达,促进细胞的凋亡,提示RSPO2在卵巢颗粒细胞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 1
    • 铁死亡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研究现状

      彭佳华, 宋鑫, 梁瑞宁, 孙宇, 简晖, 罗小泉

      Abstract: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 EMs))是全球女性健康面临的常见挑战。近年来,铁死亡作为一种新兴的细胞程序性死亡方式,在EMs研究中备受瞩目。在疾病机制方面,铁死亡通过铁过载诱导,推动卵巢EMs的纤维化,同时通过调控多条信号通路如p38 MAPK/STAT6,促进血管生成、自噬等,加剧病情进展。在不孕问题上,铁死亡影响胚胎发育和卵巢功能,显著降低生育能力。诊断方面,铁死亡相关基因高表达为EMs的早期诊断提供了潜在的标志物,有效区分患者和健康个体,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治疗策略上,Erastin等非天然化合物及白藜芦醇、熊果酸、汉黄芩素等天然化合物,展现出潜在的治疗效果,可缓解EMs的病理进程和相关症状。因此,本文通过综述铁死亡在EMs发病机制、不孕问题、诊断和治疗中的多重作用,全面阐述了铁死亡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关键作用,探索其作为诊断标志物和治疗靶点的潜力,为EMs的管理提供新的理论支持和治疗策略。

      • 1
    • 生酮饮食在帕金森病领域的研究进展

      李博阳, 兰瑞, 杨慧捷, 李泓宇, 李驰阳, 沈晓明

      Abstract:

      生酮饮食(ketogenic diet,KD)是指一种饮食模式,旨在促进个体达到低卡路里含量、最低碳水化合物摄入量、高脂肪消耗和标准蛋白质水平。生酮饮食在临床实践应用治疗包括心脏病、糖尿病、肥胖、自闭症、胶质母细胞瘤和其他癌症等。然而,除了癫痫,生酮饮食尚未被推荐用于任何神经系统疾病。近年来随着对生酮饮食的深入研究,越来越多证据证明,生酮饮食对帕金森病具有神经保护作用,是治疗帕金森病的饮食新疗法。在本综述中,我们详细论述生酮饮食在帕金森病中不同机制的神经保护作用,旨在对本领域的临床和实验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 1
    • 不同穴位艾灸对薄型子宫内膜的修复作用研究

      周海忆, 何斯怡, 韩瑞芳, 关永格, 董丽娟, 宋阳

      Abstract:

      目的:比较艾灸“关元“和”肾俞“穴对薄型子宫内膜大鼠的修复作用。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四组,使用95%无水乙醇建立薄型子宫内膜模型。关元组和肾俞组分别艾灸“关元”和”肾俞“穴,其余两组行相同固定。测量艾灸前后不同时间穴区温度变化,HE染色法观察子宫病理形态,ELISA法检测血清炎症因子及激素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子宫增殖和容受性因子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血管生成因子的表达。结果:艾灸后即刻和艾灸后5min肾俞穴区温度均高于关元 (P<0.001,P<0.01)。造模后大鼠子宫内膜厚度、腺体及血管数量均减少;血清IL-1β升高,PROG降低;子宫Ki67、PCNA、LIF、ITG-β3,ANG-1、CD34表达均降低。艾灸关元和肾俞均能增加内膜厚度、腺体和血管数,降低IL-1β、增加E2和PROG水平,肾俞也升高IL-10水平(P<0.05);两组 Ki67、PCNA、LIF、ITG-β3表达增强,关元组PCNA表达高于肾俞组(P<0.05),肾俞组LIF、ITG-β3表达强于关元组(P<0.01,P<0.05);两组CD34、VEGFA表达升高(P<0.0001),关元组ANG-1表达高于肾俞组(P<0.0001),而肾俞组CD34表达更高(P<0.05)。结论:艾灸“关元”穴和”肾俞”穴均能修复薄型子宫内膜,关元穴在降低IL-1β、提高E2水平、促进增殖因子的表达上优于肾俞穴,肾俞穴在提高PROG水平、促进子宫内膜容受性因子的表达上优于关元穴,两穴在促进血管生成方面可能通过不同的途径发挥作用。

      • 1
    • 应用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3D-TOF-MRA)技术观察长爪沙鼠脑动脉的方法初探

      焦昆, 张静, 孟霞, 王战京, 雷建锋, 陈柏安, 卢静

      Abstract:

      目的 建立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3D-TOF-MRA)技术观察活体长爪沙鼠脑动脉的方法。方法 1.使用7.0T MRI扫描仪对长爪沙鼠脑动脉进行扫描,扫描数据通过RadiAnt DICOM Viewer软件进行后续处理;2.采用乳胶灌注法对影像学结果进行验证与比较;3.通过分析软件对长爪沙鼠及大鼠的后交通支及周围脑血管进行三维重建;4.使用此方法筛选血管发育异常的长爪沙鼠个体验证本方法的应用效果。结果 1. 3D-TOF-MRA技术可以有效的观察到活体长爪沙鼠脑动脉;2. 3D-TOF-MRA技术观察长爪沙鼠脑主要动脉血管的准确性较高,但对于较细血管分支的观察效果不如乳胶灌注法;3. 3D-TOF-MRA技术所得数据可以用于血管的三维重建;4. 3D-TOF-MRA技术应用于长爪沙鼠脑动脉结构异常个体的筛选具有较好效果。结论 3D-TOF-MRA技术可以应用于活体长爪沙鼠脑动脉的结构观察及相关研究。

      • 1
    • 巨噬细胞极化在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孙豪杰, 刘宪勤, 王锁刚

      Abstract:

      巨噬细胞是先天免疫中重要的免疫细胞,具有显著的异质性和极化性。在微环境中各种因子的刺激下可极化为各种表型(主要是M1和M2),从而发挥不同的作用和功能,在肾缺血再灌注损伤(ren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RIRI)的病理生理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过度的免疫反应必然会导致组织损伤,M1型巨噬细胞是促炎细胞,参与病原体的清除;而M2型巨噬细胞具有抗炎作用,参与RIRI后肾脏组织修复和重塑。巨噬细胞表型之间的平衡对于RIRI的结局和治疗十分重要。故本文从巨噬细胞极化角度切入,对巨噬细胞在RIRI中的病理生理机制和最新的治疗方案进行阐述,旨在为进一步研究巨噬细胞极化在RIRI中的作用提供参考,为通过调节巨噬细胞极化来改善RIRI的治疗策略提供思路。

      • 1
    • TAM在胃癌发生发展及耐药中的研究进展

      蔡秋玲, 杨靖, 沈慧玲, 许文林

      Abstract: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TAM)作为近几年肿瘤微环境研究中的热点之一。为实现其功能上的不同作用,巨噬细胞经历了一系列表型的极化,通常存在两个不同的亚群,M1型巨噬细胞具有促炎和杀肿瘤作用,而M2型巨噬细胞具有抗炎和促肿瘤作用。其中,TAM主要表现出的M2极化已被发现与多种癌症的不良预后相关,并表现出对多种恶性肿瘤的支持特性。胃癌患者早诊率低,疾病分期晚,预后也较差,具有易于复发转移的生物学行为特点。目前药物的耐药性和毒副作用极大限制了胃癌治疗的应用和疗效,因而寻找新的治疗靶点或药物至关重要。本文总结了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在胃癌发生、发展及耐药过程中所取得的研究进展,为胃癌患者的临床治疗和预后分析提供新的见解。

      • 1
    • 基于CRISPR/Cas9系统构建Lep基因敲除小鼠模型

      曹愿, 杨远松, 谷文达, 赵皓阳, 翟世杰, 孙晓炜, 范昌发

      Abstract:

      目的 本研究旨在利用CRISPR/Cas9系统构建Lep基因敲除小鼠(C57BL/6-Lepem1/Nifdc,简称ob小鼠),作为肥胖症、糖尿病等临床疾病体内药物评价的动物模型。方法 根据CRISPR/Cas9靶点设计原则,设计能够靶向小鼠Lep基因的sgRNA,经体外转录,与Cas9 mRNA一并注射入小鼠受精卵。随后提取出生小鼠的鼠尾DNA,采用PCR检测及测序技术,得到阳性小鼠。将其与野生型小鼠进行交配传代,最终获得纯合ob小鼠,并对纯合ob小鼠进行血清生化指标检测及肝脏病理检测。结果 经PCR鉴定,共得到8只阳性小鼠,经筛选传代,得到能够稳定遗传的阳性小鼠。纯合ob小鼠的血清生化指标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CHO)、谷丙转氨酶(alaninne aminotransferase,ALT)含量均显著高于野生型小鼠。肝脏病理检测结果表明,纯合ob小鼠的肝脏中存在明显的炎症浸润及脂肪空泡样病变。结论 成功建立Lep基因敲除小鼠,丰富了国家啮齿类实验动物资源库,为药物临床前评价提供了动物模型支持。

      • 1
    • 星形胶质细胞在创伤性脑损伤中的作用及治疗策略

      黄依桢, 程浩, 王浩伟, 张千遥, 罗承良, 曾晓锋

      Abstract:

      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是由外力因素直接或间接作用引起的脑组织结构或功能缺失的损伤。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 AS)作为中枢神经系统的稳态细胞,在TBI早期阶段迅速增殖、活化,参与损伤后的神经炎症、血脑屏障破坏、胶质瘢痕形成、兴奋性毒性等一系列病理过程,在TBI的继发性神经损伤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本文综述了星形胶质细胞在TBI损伤修复过程中的作用,并以星形胶质细胞为靶向药物的研究进展,旨在为TBI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策略。

      • 1
    • LRRC8A/VRAC离子通道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

      杨润泽, 胡耀华, 秦靖, 汪永锋, 师长宏

      Abstract:

      体积调节阴离子通道(Volume-regulated anion channels, VRAC)在脊椎动物细胞和各类型的肿瘤细胞中普遍表达。其由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的8A(Leucine-rich repeat containing 8A, LRRC8A)及其四个同源家族成员(LRRC8B-E)组成,其中LRRC8A为必需亚基。已证实LRRC8A/ VRAC通过各种信号途径参与肿瘤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及多药耐药,并调控免疫细胞功能。该离子转运蛋白在杀伤肿瘤细胞及预防肿瘤中显示出良好的应用潜力,可作为肿瘤治疗的新靶点。本文综述了LRRC8A/VRAC参与肿瘤发生发展的最新研究,包括LRRC8A/VRAC的分子结构、功能及其在肿瘤中的调控作用,重点总结了LRRC8A/VRAC在肿瘤诊断和免疫治疗中的应用,以期为探索LRRC8A/VRAC成为肿瘤治疗的新靶点提供借鉴。

      • 1
    • PI3K/AKT信号通路在周围神经损伤中的作用及中医药干预研究进展

      郭孝静, 张博, 王艳, 张立

      Abstract:

      周围神经损伤(peripheral nerve injury,PNI)可由挫伤、骨折等创伤引起,导致感觉功能异常、运动功能受限、神经性疼痛、肌肉萎缩等多种继发性病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PNI后会出现瓦勒变性,涉及轴突变性及髓鞘崩现象。此外,由PNI引起神经性疼痛(NP)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靶点是背根神经节(DRG),其作为感觉传导的初级神经元,在疼痛信号的传递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这些靶点的变化都会引发一系列复杂的信号通路变化。其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苏氨酸蛋白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serine-threonine kinase,PI3K/AKT)信号通路作为重要的调控细胞生死存亡的重要信号传导通路,在PNI中表现为可促进雪旺细胞(Schwann cells,SCs)增殖迁移进而促进轴突生长、髓鞘形成等以促进神经再生,及支持DRG神经元的存活以减轻NP。目前治疗方法包括有干细胞的移植、神经营养药物等,但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研究显示,中医药以其成本低廉、副作用较少的优势,在PNI治疗领域逐渐引起重视并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应用。本文就PNI中的氧化应激、凋亡、自噬、炎症、血管生成、细胞周期等病理生理机制与PI3K/AKT信号通路的关系及其相关分子靶点的研究展开论述,并深入分析基于PI3K/AKT信号通路的中药单体、中药复方及针灸对PNI治疗的潜在作用机制,以期为PNI的中医药疗愈提供系统规范的理论指导及相关药物的研发提供有益的参考依据。

      • 1
    • PPARγ基因在骨关节炎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张建, 王冬, 齐天天, 吴凉彬, 杨琪, 于斐

      Abstract:

      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 OA)是中老年人群中发病率较高的一种慢性退行性疾病,早期可通过保守方法治疗,到了晚期大多数患者选择关节置换等手术方式治疗,给患者及家庭造成痛苦。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s-activated receptors γ, PPARγ)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在OA软骨、滑膜、脂肪等组织退变或炎症中起重要作用的基因,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Wnt、沉默信息调节因子 1(SIRT1)等信号通路可能参与其中。本文就PPARγ基因通过关节相关组织及信号通路调控OA病变的作用及机制作一综述。

      • 1
    • 外泌体的生物发生及其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作用

      郭思序, 梅鑫鑫, 李晋

      Abstract:

      神经退行性疾病(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NDs)的发病率逐年增加,而目前针对NDs的药物基本是以症状为基础的,并不是治疗性的,不能阻止疾病进展。外泌体是细胞外囊泡的一个子集,人体内所有的细胞都可以产生外泌体,它被释放到细胞外环境后,通过多种方式发挥生物学效应。多种研究表明了外泌体虽然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具有两面性,但因其独特的生物学特性仍可作为NDs预防、缓解、治疗、诊断的工具。本文就外泌体的生物发生及其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作用作一综述,为临床治疗NDs提供新思路。

      • 1
    • 缺氧细胞模型的研究进展

      李靖, 徐东阳, 李昌卿, 苏梦瑶, 王志娟, 赵明俊, 赵家龙, 杨君仪, 杨巧蝶, 康龙丽

      Abstract:

      在临床上,许多疾病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中常伴随着细胞缺氧的现象。缺氧不仅是疾病进展的一个重要标志,而且它在推动疾病进程中也扮演着关键角色。因此,改善组织缺氧可能为治疗相关疾病提供新的策略。为了从细胞和分子层面深入研究这类疾病,构建细胞缺氧模型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常用的缺氧细胞模型主要分为以下三种:化学性缺氧模型、物理性缺氧模型和糖氧剥夺(oxygen glucose deprivation,OGD)模型。本文将对不同类型的缺氧细胞模型进行综述,探讨它们在疾病研究中的应用与局限性。

      • 1
    • 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转换与细胞焦亡在腹主动脉瘤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

      刘 欣, 唐红悦, 郭 畅, 马冬, 张明明

      Abstract:

      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作为一种隐匿型致死性疾病,其背后的发展机制尚不清楚。研究已经发现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VSMCs )表型转换和细胞焦亡(Cell pyroptosis)是与AAA产生发展密切相关的两种生物学过程,可能会成为揭示AAA发生机制的重要学说,为AAA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方向。本文将通过介绍VSMCs表型转换和细胞焦亡与AAA之间的调控关系展开论述。

      • 1
    • microRNA在深静脉血栓形成领域中的研究进展

      李磊, 袁启东, 彭喜涛, 朱瑾, 彭俊才, 何长海, 付利晴

      Abstract:

      微小RNA(micro-ribonucleic-acid,miRNA)是一类内源性RNA分子,长度通常在19至25个核苷酸之间。它们通过识别同源序列并介入转录、翻译或表观遗传过程,来调节基因的表达水平。miRNA在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发展及治疗中展现出潜在的应用价值。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指深静脉腔内的血液异常凝结,阻塞静脉管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多见于下肢,血栓脱落入肺可引起死亡。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关于miRNA在DVT中的多元化作用机制。鉴于通过针对性的治疗手段调节miRNA的表达可能对DVT的康复具有促进作用,本文还详细讨论了miRNA在DVT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潜在应用。旨在为DVT领域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 1
    • lncRNA 在肺动脉高压分子机制中的最新研究进展

      吴道雄, 李妍锦, 胡莹, 王玉明, 胡伟, 马润

      Abstract:

      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是一种致命性的疾病,其特征是肺血管结重构,最终导致右心衰竭和死亡。目前PH治疗并不理想,晚期PH患者的总生存率没有实质性改善。尽管目前在PH发病机制方面取得了部分进展,但仍需在分子水平上进行更多探索,以开发更有效的PH治疗方法。近年来研究表明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在PH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节功能,并成为潜在的疾病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本文就近年来lncRNA在PH中的分子机制进行综述。

      • 1
    •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缺血性脑卒中后程序性细胞死亡中的研究进展

      潘蕊, 张铭, 郑欣玥, 王春晓, 任琼迪

      Abstract:

      【】 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是一种由于脑血管阻塞或狭窄导致脑部供血不足,从而引起脑组织受损的神经系统疾病。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IS发生和发展的病理生理反应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程序性细胞死亡包括细胞凋亡、坏死性凋亡、细胞焦亡、细胞自噬、泛凋亡和铁死亡等多种形式。在本综述中,我们将阐明这些不同细胞死亡方式的特征及其相互之间的串扰关系,并系统性地概述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干预不同细胞死亡方式在IS中的作用,旨在为今后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提供参考。

      • 1
    • 不同剂量博来霉素诱导的肺纤维化大鼠模型稳定效果比较

      宋庆华, 唐会猛, 孙鑫, 刘杨, 谢云云, 田燕歌

      Abstract:

      目的 比较不同剂量博来霉素(Bleomycin, BLM)气管内滴注诱导的大鼠肺纤维化(pulmonary disease, PF)模型的成功率及稳定性。方法 1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BLM 3 mg/kg低剂量组(BL-L组)和BLM 5 mg/kg高剂量组(BL-H组),造模后观察大鼠一般状态、死亡情况、体重变化,第28、42、56、84天检测大鼠深吸气量(inspiratory capacity, IC)、肺活量(vital capacity, VC)、肺准静态顺应性(chord compliance, Cchord)和肺动态顺应性(dynamic compliance, Cdyn),记录肺系数,HE、MASSON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检测肺组织胶原蛋白III(collagen type III, COL III)表达。结果 (1) 死亡率:BL-L组与BL-H组的死亡率分别为20%和28%。(2) 体重:BL-L组体重在第0~56天低于对照组,且第14天体重下降最为明显(P < 0.01),第56天以后体重恢复。第0~56天BL-H组体重显著低于对照组和BL-L组(P < 0.01),第56天以后体重增长仍较为缓慢。(3) 肺功能:与对照组比较,第28天,BL-L组肺功能IC、VC、Cchord、Cdyn相显著降低(P < 0.01, P < 0.05),BL-H组IC和Cdyn显著下降(P < 0.05),第42天,BL-L组IC、VC、Cchord显著下降(P < 0.01, P < 0.05),BL-H组IC、VC、Cchord、Cdyn显著下降(P < 0.01, P < 0.05),且IC、VC、Cchord与BL-L组相比显著降低(P < 0.01),第56天,BL-H组Cchord显著低于对照组和BL-L组(P < 0.01),第84天,各组肺功能无明显差异。(4) 肺系数:第28天,BL-L组和BL-H组肺系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1),第42~56天,BL-H组肺系数显著高于BL-L组和对照组(P < 0.01),第84天,各组肺系数无明显差异。(5) 肺组织病理和免疫组化:BL-L组在第28~56天可观察到炎性浸润、纤维化条索和COL III表达,病变严重程度随时间递减,第84天纤维化病变几乎消失,BL-H组在28~84天均可观察到显著纤维化病变,COL III表达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1)。结论 3 mg/kg与5 mg/kg的BLM均可成功制备PF大鼠模型,3 mg/kg BLM制备的PF模型28天纤维化形成,持续至42天,后逐渐恢复;5 mg/kg BLM制备的PF模型28天纤维化形成,纤维化程度较低剂量严重,纤维化病变可稳定持续到56天,至84天仍有半数存在中重度纤维化。

      • 1
    • 自闭症动物模型社会互动行为的评估及干预研究进展

      孔明慧, 鲁力铭, 向蕾颖, 陈小异, 朱志茹

      Abstract:

      自闭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是一种高度异质性的神经发育障碍,具有复杂的潜在遗传结构。然而,目前ASD正在研究的临床前试验主要通过啮齿类动物模型进行,以测试非药物干预及药物干预对ASD核心及相关症状的影响。本文从认知神经机制角度阐述影响社会互动行为的脑区;梳理社会互动的行为学测试实验;对ASD的核心和相关症状领域的有效非药物干预和药物干预进行综述,为下一步促进啮齿类动物模型临床前试验发展提供参考方向。

      • 1
    • 基于嘌呤能受体 P2X7R 的痛风性关节炎病理研究

      王寅峰, 刘泽宇, 殷晓阳, 鲁程锦, 林志健, 张冰

      Abstract:

      摘要:目的:观察冰水泳浴对痛风大鼠模型病理变化的影响并探究其中P2X7R的调控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分为正常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包括痛风对照组、冰水泳浴组和BBG(P2X7R拮抗剂)组。实验组大鼠通过尿酸酶抑制法联合Coderre法塑造高尿酸血症合并痛风性关节炎模型。冰水泳浴组大鼠在Coderre法造模后的0h和12h,分别于深约0.5m的冰水混合物中进行5min的耐力游泳,BBG组则在造模后立即腹腔注射BBG溶液1次。公式计算踝关节肿胀指数;尿酸酶法检测大鼠血清尿酸水平;ELISA法检测血清IL-1β、IL-6和TNF-α含量;HE染色观察踝关节和滑膜组织的病理变化;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分别检测滑膜组织中P2X7R和NLRP3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相比,实验组大鼠血清尿酸水平及踝关节肿胀指数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且滑膜组织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炎性浸润。与痛风对照组相比,冰水泳浴组踝关节肿胀指数在12h显著升高(P<0.05),血清IL-1β、IL-6和TNF-α含量(P<0.01)及滑膜组织中P2X7R、NLRP3蛋白量均有显著表达(P<0.05);病理结果显示软骨表面破损,滑膜组织出现严重增生与糜烂,并伴有大量炎性细胞聚集。BBG组大鼠滑膜组织的P2X7R、NLRP3蛋白表达与病理损伤较痛风对照组无显著变化(P>0.05),而血清IL-1β、IL-6和TNF-α的表达均有显著改善(P<0.01)。结论:冰水泳浴模拟的寒冷刺激和剧烈运动可加重痛风性关节炎的病理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关节局部P2X7R的高表达有关。

      • 1
    • 病证结合失眠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赵中敏, 梁书志, 高相烨, 侯苏寓, 罗丹丹, 王世军, 张艳

      Abstract:

      【】 失眠作为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引发其他健康问题。中医药在治疗失眠方面历经千年的沉淀与传承,拥有独特优势,通过辨证施治调整人体内在平衡达到治疗效果。为了更好地探讨中医药治疗失眠的机制,制备与人类失眠症状相似的动物模型变得尤为重要。本文归纳总结现有的病证结合模型包括肝郁型、肝郁化火型或肝郁脾虚型、心脾两虚型、心肾不交型、阴血亏虚型四大类,对其具体造模方法、评价指标、模型表现进行探讨,推进中医药认识本病的发病机制,为临床疗效评估和新药研发提供技术支持。

      • 1
    • 湖北省实验动物许可证管理工作现状与对策

      刘聪林, 乔楚华, 黎炎梅, 陈晓莉, 张金明, 柳丹, 陈瑞

      Abstract:

      【】本文介绍了湖北省实验动物许可证日常管理服务以及事中事后监管事项等内容。阐述了湖北省实验动物许可证管理现状、取得成效、遇到问题及对策建议。重点分析了湖北省实验动物立法情况、许可证发放及分布情况、设施规模、从业人员组成等。近年来,湖北省实验动物许可证发放数量逐年增加,持证单位的动物生产及使用数量持续上升。相关行业产业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监管上的不足之处,本文从生物安全角度出发,结合我省许可证管理服务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提出相关安全监管对策建议,从而更好地推动湖北省实验动物行业发展。

      • 1
    • 单细胞测序技术在多发性硬化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马志红, 张立红, 曹源, 程明

      Abstract:

      多发性硬化症是一种以神经炎症和神经变性为特征的慢性中枢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机制复杂,由多种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来源的细胞参与其中。最近,单细胞测序技术逐渐应用于神经系统疾病中,对于理解细胞间异质性、疾病发展机制和治疗策略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单细胞测序技术在多发性硬化疾病中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 1
    • 机械应力经Piezo1/ERK1/2轴介导KOA滑膜纤维化的机制研究

      于利凯, 田地, 苏子珊, 揭立士, 郭少博, 王培民, 张农山

      Abstract:

      目的 探讨机械应力激活Piezo1,经ERK1/2信号通路对KOA滑膜纤维化的影响。方法 (1)动物实验:将25只SD大鼠分为空白组、运动组、运动+GsMTx4组、运动+PD98059组、运动+GsMTx4+PD98059组,共五组,每组各5只。造模完成后提取大鼠血清及滑膜组织进行天狼猩红染色、Masson染色评估胶原沉积,Western Blot、qRT-PCR检测Piezo1、ERK1/2、p-ERK1/2、α-SMA、TGF-β、Collagen I及TIMP-1等相关蛋白及mRNA的表达,ELISA检测IL-1β、IL-6、TNF-α含量。(2)细胞实验:将滑膜细胞分为空白组、拉力组、拉力+GsMTx4组、拉力+PD98059组、拉力+GsMTx4+PD98059组,共五组。对造模完成后的细胞使用WB、RT-qPCR等技术进行上述指标的检测。结果 (1)动物实验:机械应力会增加大鼠滑膜组织胶原沉积,并提高通路相关指标及纤维化特异性指标Piezo1、p-ERK/Erk、α-SMA、TGF-β、Collagen I、TIMP-1的蛋白及mRNA表达(P<0.05),使用抑制剂均可见明显下调(P<0.05),但ERK抑制剂(PD98059)对Piezo1表达无显著影响。运动组大鼠较空白组血清炎症因子含量显著提高(P<0.05),使用抑制剂后改善明显(P<0.05)。(2)细胞实验:WB及RT-qPCR结果趋势同动物实验。结论Piezo1离子通道可以感受机械应力,激活ERK1/2通路介导膝关节滑膜纤维化。

      • 1
    • 面向实验动物设施的能耗监测系统设计与应用

      徐骁, 熊文静, 马西祥, 母丹丹, 周顺长

      Abstract:

      目的 实验动物设施的能源消耗在科研机构能耗中占据相当大的比例,且其能耗特点与普通建筑物存在显著不同,因而需要专门的监测与管理。方法 面向实验动物设施设计了一套能耗监测系统,选取华中科技大学SPF级实验动物设施进行了部署。结果 该系统上线运行后,实现了设施用电量数据的实时采集和记录,并提出了三种应用场景下的管理节能措施。结论 面向实验动物设施的能耗监测系统具备可靠、高效、易用的特点,对实验动物设施能源管理工作具有指导意义与推广价值。

      • 1
    • 基于Rab27a研究厚朴三物汤对结直肠癌模型小鼠外泌体的影响

      陈舒, 荣康, 张楠

      Abstract:

      目的:探讨厚朴三物汤对C57BL/6J小鼠皮下瘤的影响和机制。方法:将小鼠结直肠癌MC-38细胞通过皮下注射入C57BL/6J小鼠体内建立结直肠癌皮下瘤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小鼠按随机化分组为模型对照组、厚朴三物汤低剂量组、厚朴三物汤中剂量组、厚朴三物汤高剂量组、5-氟尿嘧啶组(5-FU组)、联合组(5-氟尿嘧啶+厚朴三物汤中剂量组),每组小鼠各6只。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和厚朴三物汤灌胃或生理盐水和5-FU腹腔注射,1次/天,连续24天。干预期间定期检测小鼠精神状态、饮食等一般情况、定期检测小鼠肿瘤体积的变化。取材后,对各组皮下瘤进行称重并采用HE染色观察小鼠皮下瘤病理组织变化;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Western blot、NTA对结直肠癌组织来源的外泌体进行鉴定;采用RT-qPCR和WB检测肿瘤组织中Rab27a和外泌体标志物CD63、TSG101、ALIX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厚朴三物汤可以抑制小鼠肿瘤的生长,厚朴三物汤各剂量组、联合组的肿瘤生长缓慢,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其中中药各剂量组以中剂量灌胃抗癌效果最佳,且与5-FU联用(联合组)呈协同作用;厚朴三物汤可以促使肿瘤发生坏死,表现出与5-FU组相同的抗癌作用,剂量越高坏死程度越严重,并且厚朴三物汤与5-FU联用(联合组)呈协同作用;厚朴三物汤可以抑制小鼠Rab27a和外泌体中特异性标志物CD63、ALIX和TSG101的蛋白表达量和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论:厚朴三物汤的抗结直肠癌机制可能与Rab27a调控的外泌体分泌减少有关。

      • 1
    • 基于中西医临床病症特点的肝性脑病动物模型分析

      李亚青, 王灿, 苗明三

      Abstract:

      目的:基于中西医临床病症特点对现有的肝性脑病动物模型进行分类、分析,以期为改进和完善现有的肝性脑病动物模型提供思路,以便制备更符合临床特点中西医病症结合肝性脑病动物模型。方法: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以“肝性脑病”、“肝昏迷”、“动物”、“动物模型”为关键词,在Pubmed数据库,以“hepatic encephalopathy”、“hepatic coma”、“animal model”、“animal ”为关键词进行检索,整理有具体动物模型制备方法的有效文献,根据不同造模因素和方式进行整理、分类,概括造模方法、特点,依据肝性脑病中西医临床病症特点对动物模型的临床吻合情况进行赋值、分析。结果:有效文献128篇,共11种动物模型,包含15种不同的造模方法,其中,CCl4油溶液模型吻合情况较高,西医吻合度最高的是CCl4油溶液腹腔注射+灌胃+氯化铵腹腔注射模型(吻合度92%),中医吻合度最高的是CCL4油溶液腹腔注射+乙醇水溶液自饮模型(吻合度65%),但缺乏中西医吻合度均同时较高的肝性脑病动物模型。结论:现有的肝性脑病动物模型原理均符合疾病特点,但普遍缺乏中医证候表现,缺乏中西医病症特点结合的动物模型,将中西医临床特点结合制备动物模型,有望为肝性脑病的临床诊治提供模型依据,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指明方向。

      • 1
    • 真孕受体用于金黄仓鼠胚胎移植的方法建立与优化

      赖娅娜, 曾文滔

      Abstract:

      目的 优化金黄仓鼠胚胎移植技术,探索金黄仓鼠真孕受体最佳移植胚胎数目及发育时期。方法 建立真孕白化金黄仓鼠种群作为胚胎移植受体,比较胚胎发育期、受体减胚及二次移植受体对产仔率、供胚得仔率及后代存活率的影响,确定真孕受体最佳胚胎移植枚数及移植方法。结果 相对于野生型金黄仓鼠作为移植受体,真孕白化受体可快速判定子代来源,并适用于多种以胚胎移植为基础的生殖类实验方案,采用受精卵或二细胞胚胎对移植效果无显著影响(P>0.05);减胚组能显著提高供胚得仔率(22%,P<0.05),二次移植受体的未孕率显著提高(42%,P<0.01);移植6-10枚胚胎的供胚得仔率最高(27%,P<0.01),存活率正常(89%)。结论 6-10枚供体胚胎有助于提高供胚得仔率和存活率,基于白化真孕受体的胚胎移植方法,为金黄仓鼠的应用与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撑。

      • 1
    • 中医外治法调控类风湿关节炎相关通路研究进展

      赵子莹, 王光义

      Abstract: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常以对称性小关节疼痛为早期临床表现,迁延难愈逐渐加重,常常累及多个关节最终造成关节炎畸形,使患者失去劳动能力。分子信号通路一直以来都是研究RA防治的关注焦点,研究发现RA病程发生发展与Janus激酶-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JAK-STAT)信号通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s)信号通路、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NOD样受体蛋白3(NLRP3)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TLRs)信号通路、Wnt信号通路、Notch信号通路、缺氧诱导因子1-α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HIF-1α/VEGF)信号通路、程序性死亡因子1与配体1(PD-1/PD-L1)信号通路、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均有密切联系。近些年来中医外治法基于以上信号通路治疗RA的研究逐渐增多,逐步深入。本文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与报道,阐述以上通路与RA发病、防治的关系,并总结中医外治法调控以上信号通路防治类风湿性关节的研究成果,以期为临床选用中医外治法为治疗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 1
    • 骨骼肌组织冰冻切片制备方法优化研究

      张洁云, 梁新华

      Abstract:

      目的 探索新鲜和固定骨骼肌组织的最优冰冻切片方法,为骨骼肌疾病的快速诊断及骨骼肌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奠定实验基础。方法 提取C57BL/6J小鼠胫骨前肌,新鲜组织经液氮直接速冻、包埋剂联合液氮速冻、异戊烷联合液氮速冻前处理;固定组织经直接包埋、包埋剂联合液氮速冻进行前处理,制作冰冻切片后HE染色,使用TISSUEFAX200进行扫描,并计算冰晶和肌纤维横截面积以评估不同前处理方式的切片效果。结果 新鲜组织经液氮直接速冻和异戊烷联合液氮速冻处理后均可见肌纤维束形态消失,大量的冰晶空泡;包埋剂联合液氮速冻(组织表面未与液氮直接接触),可见肌纤维束完整致密,无冰晶,为适合新鲜组织的前处理方法。固定组织直接包埋不易切片;包埋剂联合液氮速冻处理后肌纤维束完整,无冰晶。结论 新鲜和固定组织经包埋剂联合液氮速冻处理后肌纤维束完整、无冰晶,便于免疫组化、免疫荧光等实验的进一步进行,有利于准确快速地诊断骨骼肌疾病及探索骨骼肌疾病的发病机制。

      • 1
    • 茯苓杏仁甘草汤调控巨噬细胞极化 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进展

      彭超杰, 吴鸿

      Abstract:

      【】目的 探讨茯苓杏仁甘草汤(Fuling Xingren Gancao granule,FXG)对小鼠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巨噬细胞极化的调控作用。方法 ApoE-/-小鼠构建AS模型,RAW264.7巨噬细胞构建极化模型。油红O和苏木精-伊红染色法 ( 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 )染色观察主动脉斑块总面积和主动脉管腔狭窄程度。PCR和Western blot体内外检测M1型极化因子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 1, CCL2)和M2型极化因子精氨酸酶-1(arginase-1,Arg-1)、类几丁质酶样蛋白(Chitinase-Like Protein 3,YM1)、甘露糖受体(macrophage mannose receptor1,Mrcl或称CD206)的表达水平及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STAT3)磷酸化水平。结果 FXG明显减少ApoE-/-小鼠主动脉斑块总面积、降低M1型巨噬细胞极化因子iNOS、CCL2表达水平,升高M2型巨噬细胞极化因子Arg-1、YM1表达水平(P<0.05)。模型组小鼠和M1型巨噬细胞STAT3磷酸化水平降低,在FXG干预后其磷酸化水平上调(P<0.05)。P-STAT3抑制剂Stattic部分消除了FXG对iNOS和Arg-1的调控作用(P<0.05)。结论 FXG具有抑制AS进展的作用,其作用与靶向STAT3调控巨噬细胞极化有关。

      • 1
    • 核因子E2相关因子2在脊髓损伤后氧化应激中的研究进展

      席回林, 吴佳俊, 王青燕, 白心悦, 何盟泽, 杨彦玲

      Abstract: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一种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SCI后出现一系列病理和生理变化,如氧化应激,会促进损伤部位微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导致神经功能受损。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2-related factor, Nrf2)是一种与氧化应激高度关联的因子,因此,靶向调控Nrf2,缓解氧化应激可能是SCI的治疗方法之一。本文从SCI后氧化应激的发生和氧化应激与Nrf2的关系着手,论述Nrf2在SCI后氧化应激中的应用,并且总结了靶向调控Nrf2的策略,如基因、非编码RNA和药物,希望为SCI的靶向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 1
    • 铜代谢异常在帕金森中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杨慧捷, 兰瑞, 王漫漫, 王玮玮, 李泓宇, 唐琛, 刘双, 杨杰丽, 沈晓明

      Abstract:

      帕金森病是一种与大脑铜代谢异常有关的神经退行性疾病,铜代谢异常导致α-突触核蛋白-铜络合物的错误折叠和聚集是帕金森病的重要病理标志。铜代谢是指有铜离子参与的细胞代谢过程,与帕金森病中α-突触核蛋白聚集、多巴胺代谢、线粒体功能障碍、氧化应激、铁死亡等发病机制密切相关。在本综述中,我们通过研究铜代谢异常在帕金森病中发挥病理作用的机制,描述铜发挥其毒性的分子代谢机制,以期为进一步完善作用机制和药物的开发提供依据和帮助。

      • 1
    • 高原寒冷环境猪腹部肠管火器贯通伤肠道继发性通透性改变研究

      屈金权, 李佳佳, 鲁洪男, 杨欣悦, 孙赳, 梁飞行, 王岩, 刘江伟

      Abstract:

      目的 观察高原寒冷环境猪腹部肠管火器贯通伤后未直接损伤肠道继发性通透性改变及可能机制。方法 55只实验猪分为高原组(HC)及平原组(LN)共2个大组,每个大组下按照观察时间点将分为0h、2h、4h、8h、24h五个实验亚组,HC组下每个亚组为6只实验猪,LN实验组下每个亚组5只实验猪。按照分组时间点安乐死实验猪,取肠道组织,以ELISA法检测肠道组织匀浆炎症因子TNF-α、IL6和IL-10的水平以及血液中肠道通透性标志蛋白二氨氧化酶(Diarnine Oxidse,DAO)、D-乳酸(D-Lactate,D-LA)浓度;取LN-0h、LN-8h以及HC-8h时间点实验猪肠道组织,使用HE染色后观察其肠道病理变化并评分,通过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blot,WB)检测肠道通透性相关的咬合蛋白(Occludin)、闭合小环蛋白1(Zonula Occluden-1,ZO-1)与闭合蛋白3(Claudin-3)与通道相关的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s 4,TLR4)、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与肌球蛋白轻链激酶(Myocin Light Chain Kinase,MLCK)的含量。结果 HC组与LN组实验猪血清中DAO、D-乳酸随时间逐渐增加,HC组DAO、D-乳酸在全部时间点均显著高于平原组(P<0.01或P<0.001),HC组的DAO、D-乳酸增加最快的时间段为4-8h而LN组则为8-24h。HC组肠道组织病理评分显著高于LN组实验猪(P<0.01)。LN组与HC组肠道组织炎症因子TNF-α和IL6随时间均不断升高,而IL-10随时间逐渐降低,HC组炎症因子减少或增加最明显的时间点为4h-8h,LN组为8-24h。HC组实验猪肠道组织中的IL-6、TNF-α在全时间中均高于LN组(P<0.05、P<0.01或P<0.001)。HC组实验猪肠道组织中的IL-10在全部时间中均低于于LN组(P<0.05、P<0.01或P<0.001)。HC-8h组Occludin与ZO-1较LN-8h时间点均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laudin-3对比LN-8h显著下降(P<0.001)。HC-8h组TLR4、NF-κB与MLCK均高于LN-8h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原寒冷环境会导致腹部肠管火器贯通伤后继发性肠道通透性增加,其机制可能与TLR4/NF-KB/MLCK通路的激活相关。

      • 1
    • 聚肌胞苷酸复合游泳诱导的慢性疲劳综合征模型小鼠行为学中品系及性别差异研究

      田 骄, 苏芮, 王婷婷, 裴海鸾, 王 晶

      Abstract:

      目的 比较ICR和C57BL/6J两个品系小鼠建立的慢性疲劳综合征模型行为学中品系及性别的差异,为慢性疲劳综合征模型动物的选择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ICR和C57BL/6J小鼠,雌雄各半,通过每隔3天腹腔注射聚肌胞苷酸(Polyinosinic-polycytidylic acid, Poly I:C)复合每日游泳,连续造模15 d,造模期间测定小鼠体重、进食量并进行疲劳量表评分,造模结束后进行行为学测定,包括力竭游泳、悬尾、机械痛阈和高架十字迷宫。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两种品系模型组小鼠力竭游泳时间均显著缩短,悬尾不动时间显著延长,械痛阈值显著降低,两品系雄性模型鼠高架十字迷宫进入开放臂时间及次数显著降低,C57BL/6J雄性模型鼠体重显著降低,ICR雌性模型鼠体重显著降低后有所升高。C57BL/6J对照组小鼠力竭游泳时间显著低于ICR对照组小鼠。C57BL/6J模型组小鼠悬尾不动时间显著高于ICR模型组小鼠。结论 两品系小鼠在体重、疲劳程度及抑郁程度方面均有差异;同品系小鼠的雌性与雄性之间存在差异,雄性鼠焦虑程度重于雌性鼠。

      • 1
    • EFHD2调节NOX4/ROS通路启动糖代谢重编程促进乳腺癌进展的机制研究

      徐明飞, 张怡, 康如意, 刘超越

      Abstract:

      目的 基于NOX4/ROS信号通路探讨EFHD2影响乳腺癌发生进展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细胞分为NC-shRNA组和EFHD2-shRNA组,构建沉默EFHD2表达的慢病毒载体及其对照载体后转染乳腺癌细胞MDA-MB-23、MCF-7,qRT-PCR验证转染效率;CCK8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平板克隆实验检测细胞集落形成能力;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及ROS水平;qRT-PCR检测GLUT1、PDK1、PFK1、PKM2、PDH、LDH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Cleaved caspase-3、MMP-2、NOX4蛋白的表达。 结果 与NC-shRNA组相比,EFHD2-shRNA组细胞中EFHD2的表达明显降低,细胞存活及其集落形成能力减弱;细胞凋亡率及促凋亡蛋白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升高;细胞迁移距离缩短,细胞侵袭数及促迁移及侵袭蛋白MMP-2的表达降低;乳酸及GLUT1、PDK1、PFK1、PKM2、LDH的水平降低,ATP及PDH的水平升高;流式结果表明沉默EFHD2后ROS水平降低,NOX4蛋白下调。结论 EFHD2可通过调节NOX4/ROS信号通路,抑制ROS生成,引起乳酸及葡萄糖堆积从而促进乳腺癌细胞凋亡,抑制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

      • 1
    • 神经免疫炎症交互作用在中医药治疗抑郁症中研究进展

      郭冬静, 潘文超, 王思嘉, 毛前程, 张洪秀, 马柯

      Abstract:

      抑郁症作为常见的心境障碍,发病机制复杂,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患病率逐年攀升,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外界应激和炎症共同损害血管和脑区功能,诱发免疫失调,引起小胶质细胞活化和促炎性细胞因子及其受体表达增加,炎症反应持续发生,影响神经递质系统的正常代谢和分子通路的正常运行,导致脑细胞和神经异变,进一步形成的免疫-炎症-神经循环路径成为抑郁症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大量研究表明中医药治疗可以通过恢复神经免疫炎症稳态改善抑郁症状,本文从神经免疫炎症角度出发,阐述其与抑郁症及其发病机制的密切联系,并对多种中医疗法通过调节神经免疫炎症改善和治疗抑郁症的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抑郁症的精准治疗以及中医药免疫靶向药物研发提供新视角。

      • 1
    • NLRP3-细胞焦亡在实验性脓毒症肺损伤中的作用

      李玉婷, 牛春雨, 赵自刚

      Abstract:

      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介导的肺实质细胞与免疫细胞焦亡在脓毒症急性肺损伤(ALI)的发生机制中发挥关键作用,且NF-?B、JAK2/STAT3、MAPK等信号通路参与了NLRP3介导的细胞焦亡。靶向NLRP3-细胞焦亡及其相关信号通路,Physalin B 、五味子素、黄芩苷、4-羟基壬烯酸、GYY4137、促红细胞生成素等药物干预、针刺足三里、肺俞穴等物理疗法,以及麦角内酯等NLRP3特异性抑制剂,均发挥了良好的抗脓毒症ALI作用。本文综述NLRP3-细胞焦亡在实验性脓毒症ALI中的作用与机制,以及靶向NLRP3-细胞焦亡防治脓毒症ALI的实验研究进展,期望以NLRP3-细胞焦亡为切入点,为形成脓毒症ALI的防治新策略提供思考。

      • 1
    • 基于中西医临床病证特点的强直性脊柱炎动物模型分析

      张芳之, 苗芙蕊, 范郁山, 贺煜竣

      Abstract: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以骶髂关节炎、脊柱关节炎为主要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该病好发于青壮年男性,致残率高,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临床常用的治疗药物中生物制剂价格昂贵,激素、 非甾体抗炎、抗风湿药不良反应多。中医药可调节免疫、抗炎,临床疗效佳。为了深入研究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机理和治疗药物的研发及筛选,本文总结了现有强直性脊柱炎动物模型造模方法、机制及分析模型优缺点,对动物模型的中西医病证特点进行对比,评价中西医病证吻合度。构建中西医病证吻合度更高的强直性脊柱炎动物模型是创新研发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中药的关键。本文分析动物模型中西医病证吻合度,以期为强直性脊柱炎的中药研发奠定基础。

      • 1
    • 巴戟天寡糖对抑郁症改善作用的研究进展

      和梦杰, 戴雪伶, 霍清, 李昕

      Abstract:

      抑郁症是一种心理精神障碍疾病。近些年,全世界抑郁症发病率的不断升高,给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巴戟天寡糖是从中草药巴戟天中提取的活性物质,可以舒郁安神、补肾益智,还可以通过调节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增强神经可塑性、调节HPA轴、调节细胞因子水平抗抑郁,同时对患者的认知障碍有一定的改善作用。本文基于抑郁症的发病假说,总结了巴戟天寡糖在抗抑郁方面的作用,为巴戟天寡糖抗抑郁药物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 1
    • 教学与培训相结合促进医学研究生动物实验规范化的实践与思考

      陈 芹, 李建民, 高芸, 邱 晨

      Abstract:

      规范化的动物实验是排除潜在生物安全风险因子、获得准确医学研究结果的基本提前和重要保障。对开展动物实验的主体---研究生进行专业培训,强化动物实验管理制度的宣传教育,有助于树立医学研究生动物实验规范化的责任意识。以教学结合培训的创新模式从源头上保障高校动物实验顺利开展,真正推动高校实验动物工作健康发展。

      • 1
    • 基于IL-23/Th17炎症通路探讨司库奇尤单抗对钙化性主动脉瓣膜病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李欣欣, 张宁, 冯光玲, 兰真真, 郭娇, 刘新灿

      Abstract:

      目的 观察IL-23/Th17炎症通路是否参与钙化性主动脉瓣膜病的发生发展,司库奇尤单抗是否可以通过抑制IL-23/Th17炎症通路延缓钙化性主动脉瓣膜病的进展。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47只小鼠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司库奇尤单抗组。空白对照组给予正常饲料喂养,模型组、司库奇尤单抗组给予促钙化饲料喂养16周后建立钙化性主动脉瓣膜病模型,司库奇尤单抗对司库奇尤单抗组小鼠干预4周后,在多普勒超声下检测所有小鼠主动脉瓣峰值流速变化;采用HE染色、Von kossa染色、免疫组化染色、ELISA和PCR进行相关指标测定。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司库奇尤单抗组药物干预4周后,能够显著降低主动脉瓣膜的峰值流速(P<0.05),降低血清IL-6水平(P<0.05);与司库奇尤单抗组相比,模型组瓣叶厚度明显增加且有更多的钙盐沉积;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司库奇尤单抗组与模型组相比,瓣叶中巨噬细胞(P<0.05)、IL-17A(P<0.05)、IL-23(P>0.05)浸润均减少。PCR结果提示:与模型组相比,司库奇尤单抗组的STAT3、BMP-2及α-SMA mRNA的表达均显著减少(P<0.05)。结论 IL-23/Th17炎症通路参与了钙化性主动脉瓣膜病的发病过程,经司库奇尤单抗干预后小鼠瓣膜的炎症、纤维化、成骨分化及钙化情况均有所缓解,司库奇尤单抗可能通过抑制IL-23/Th17炎症通路而延缓疾病进展。

      • 1
    • 八月札乙醇提取物对人肝癌细胞抑制增殖、促进凋亡及转录组学分析

      王春玲, 文晓东

      Abstract:

      目的 探讨八月札乙醇提取物(EEATK)对人肝癌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人肝癌细胞(Hep3B和Huh-7),设置空白对照组、索拉菲尼(Sorafenib,5uM) 组及EEATK组(0.10 mg/mL、0.15 mg/mL、0.20 mg/mL、0.3 mg/mL),分别给予对应药物干预,采用 CCK-8 法检测不同分组的药物干预对肝癌细胞活力的影响 ,筛选最佳作用浓度用于后续实验;采用EdU染色法、克隆形成实验、Annexin V-FITC/PI双染法观察EEATK(0.15mg/mL)对人肝癌细胞(Hep3B和Huh-7)增殖和凋亡的影响;转录组测序分析EEATK调控Hep3B 细胞增殖、凋亡的差异表达基因;使用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 KEGG)分析差异表达基因的功能及富集通路;并联合CTD(Comparative Toxicogenomics Database)数据库分析与肝癌增殖、凋亡相关的关键基因表达情况。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随着EEATK浓度增加,能够显著抑制Hep3B和Huh-7细胞的活力(P <0. 01);0.15mg/mL的EEATK作用肝癌细胞后,EdU阳性细胞率、细胞克隆形成率均显著降低(均 P <0. 01),同时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P <0.01);Hep3B 细胞转录组测序结果分析显示,与对照组相比,EEATK引起1577个基因表达发生显著改变(P <0. 01),其中表达上调差异基因 942个,表达下调差异基因 635个。GO功能富集分析发现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于胆固醇合成、炎症、细胞外基质中显著富集。KEGG通路分析提示EEATK可能主要通过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及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信号发挥抑癌作用。差异表达基因富集分析显示EEATK可引起BIRC5(Survivin,生存素)、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1(cyclin-dependent kinases 1,CDK1)等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显著下调 (P <0. 01),周期蛋白抑制因子 1A( cyclin dependent kinase inhibitor 1A,CDKN1A)、脯氨酸羟化酶3(egl?9 family hypoxia inducible factor 3, EGLN3)的表达显著上调(P <0. 01);同时,可引起FAM83D (Family with sequence similarity 83D,FAM83D)、Ki-67等细胞增殖相关基因显著下调 (P <0. 01), MYC、叉头框蛋白1(forkhead box C1,FoxC1)等表达显著上调 (P <0. 01)。结论 EEATK可抑制细胞增殖并诱导凋亡,可能通过调节TFG-β及NF-κB信号通路信号中相关基因的表达发挥抗肝癌作用。

      • 1
    •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中医药治疗老年疾病潜在优势病种研究

      左一鸣, 史国花, 吕仕超, 刘学政

      Abstract:

      目的: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探究中医药治疗老年疾病的潜在优势病种,以期在临床中更好地发挥中医药治疗的特色和优势。方法:检索近10年在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中收录的中医药治疗老年疾病的临床研究文献,统计并分析各疾病的研究变化趋势及临床有效率,以确定中医药治疗的潜在优势病种。结果:检索共获得文献22859篇,最终纳入研究3768篇,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关于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ICD-11)将疾病归为17类共149个病种,主要以循环系统、骨骼肌肉系统或结缔组织系统、消化系统为主。结论:中医药治疗老年疾病的临床研究涉及病种广泛,但分布不均,最终确定潜在优势病种为骨质疏松、便秘、高血压,潜在次优势病种为心力衰竭、脑卒中、冠心病、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失眠。

      • 1
    • 当归多糖对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骨髓Th17/Treg细胞平衡及相关炎性因子蛋白表达的影响

      陈修保, 徐飞, 尹曦, 陈维达, 崔兴, 刘秀娟, 陈泽涛

      Abstract:

      目的 探究当归多糖(angelica polysaccharide,APS)对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小鼠骨髓Th17/Treg细胞平衡及相关炎性因子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50只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环孢素A组、APS低、高剂量组,利用射线照射联合异源淋巴细胞输注的方法制备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模型。建模后灌胃给药28d,观察小鼠一般情况、体重变化、脾脏指数,取血检验外周血基本血液学参数变化,HE染色评价小鼠骨髓组织病理变化;ELSIA法检测骨髓TGF-β1、IL-10、IL-17A、IL-6等蛋白表达水平;FCM检测骨髓Th17、Treg细胞比例及Th17/Treg细胞平衡变化。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活动笨拙,精神萎靡,眼睑唇色耳郭颜色苍白,进食饮水量减少;体重及脾脏指数均明显下降;外周血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及血红蛋白浓度均明显降低;骨髓组织结构紊乱,造血组织增生度明显减低;IL-17A、IL-6蛋白表达明显上调,TGF-β1、IL-10蛋白表达明显下调;骨髓Th17细胞比例明显增高,Treg细胞比例明显降低,Th17/Treg细胞比值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APS低、高剂量组一般状况均改善,进食量及饮水量增加,体重、脾脏指数明显升高,外周血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及血红蛋白浓度明显升高(P<0.05),骨髓组织结构改善,造血组织增生度升高(P<0.05);IL-17A、IL-6蛋白表达明显下调,TGF-β1、IL-10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0.05或P<0.01);骨髓Th17细胞比例明显降低,Treg细胞比例明显升高,Th17/Treg细胞比值显著下降(P<0.01)。结论 当归多糖能改善AA小鼠骨髓造血功能,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Th17/Treg细胞平衡来实现。

      • 1
    • 人源异种皮下注射移植法建立子宫内膜异位症纤维化裸鼠模型的评价

      周雪, 万贵平, 张真真

      Abstract:

      目的 评估人源子宫内膜异位症纤维化裸鼠模型建立的可行性,确定子宫内膜间充质干细胞是否参与诱导子宫内膜异位症纤维化。方法 收集人源子宫内膜标本4例,采用皮下注射的方式1∶3移植到12只BABL/c裸鼠体内。记录病灶皮表形态及体积变化,移植后第15天处死裸鼠,观察病灶形态及其与腹壁周围粘连情况,HE染色评判造模结果,Masson染色评定纤维化程度,免疫荧光追踪子宫内膜间充质干细胞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纤维化进程中的作用。结果 裸鼠异位病灶体积随时间增长,呈局限性、囊泡样改变,与腹壁粘连紧密,镜下可见子宫内膜样腺体、胶原纤维沉积,造模成功率为83.4%,造模后病灶胶原纤维容积分数显著升高(P<0.01),共聚焦成像提示子宫内膜间充质干细胞(SUSD2+)可在体内向肌成纤维细胞(α-SMA+)分化。结论 人源异种皮下注射移植的方法建立的裸鼠模型符合子宫内膜异位症纤维化的病变特点,操作简单,可行性高,此外体内观察到子宫内膜间充质干细胞参与诱导子宫内膜异位症纤维化形成,为进一步探究其发病机制提供较好的模型参考。

      • 1
    • 国内实验动物福利伦理研究的现状与建议

      李会萍, 邓少嫦, 杨锦淳, 温金银, 赵维波

      Abstract:

      目的 探究国内实验动物福利伦理的研究现状、研究脉络、演进历程和未来研究方向。方法 以2001-2023年间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来源期刊收录的实验动物福利与伦理相关的文献为数据源,运用文献研读的定性描述和CiteSpace可视化文献计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梳理和归纳实验动物福利伦理研究的成果概况、热点主题和研究方向。结果 研究表明国内实验动物福利伦理研究热度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主要的研究机构有中国医学科学院系统单位、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等。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主题包括实验动物福利伦理的基本理论、实验动物福利伦理立法、实验动物福利伦理技术、实验动物福利伦理审查、实验动物福利伦理教学研究等方面,并且针对新兴交叉学科引发的伦理问题,在研究内容上不断创新。结论 从实验动物福利伦理法律制度、伦理审查机制、教育与培训、创新研究等层面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为实验动物福利伦理工作提供参考借鉴。

      • 1
    • 内侧前额叶皮质各层结构在全身麻醉中的研究进展

      李佳, 余守洋, 罗天元, 喻田

      Abstract:

      内侧前额叶皮质参与了各种高级脑功能,包括注意力、意识转换和信息整合,被认为既是自下而上逐层传递信息模式的终点,又是从上至下整合信息模式的起点,可能是全身麻醉药作用的核心区域。内侧前额叶皮质在垂直方向上可以分为六层,层与层之间在结构上具有丰富的环路连接,每一层都有着独特的功能。在本篇综述中,首先描述了内侧前额叶皮质的分层结构,其次,讨论了内侧前额叶皮质各层结构在全身麻醉中的作用。为此,本文回顾了啮齿类动物、灵长类动物和人类的内侧前额叶皮质分层与麻醉的相关研究,以期望为深入了解内侧前额叶皮质在全身麻醉中的作用机制提供一定的参考。

      • 1
    • 叶酸对AD炎症小鼠脑内Flotillin-1及Aβ表达的影响

      马泽微, 黄丽, 郑云勤, 张美琳, 刘欢

      Abstract:

      目的 观察叶酸(folic acid,FA)补充对炎症刺激AD小鼠脑内Flotillin-1及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rotein, Aβ)代谢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27只6月龄雄性APP/PS1小鼠,随机分为AD组、AD+LPS组和AD+LPS+FA组,每组各9只。9只同月龄C57BL/6J雄性小鼠作为野生对照组(Control)。给予AD+LPS+FA组叶酸补充饲料(8mg/kg)干预三个月,其他三组喂养普通饲料。实验结束前一周对AD+LPS组与AD+LPS+FA组小鼠腹腔注射脂多糖溶液(LPS,250μg/kg/day),其余两组注射生理盐水。采用ELISA方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清炎症因子TNF-α、IL-6含量以及脑组织 Aβ1-40、Aβ1-42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脑组织Flotillin-1蛋白的表达,免疫荧光双标法检测脑皮质区Flotillin-1和Aβ1-42/APP/PS1/BACE1的共表达。结果 经方差分析,与Control组相比,AD组小鼠血清TNF-α、IL-6含量升高(P<0.05)、脑内Aβ1-40和 Aβ1-42水平升高(P<0.05)、脑内Flotillin-1蛋白的表达增加(P<0.05)、脑组织皮质区Flotillin-1与Aβ1-42/APP/PS1/BACE1的共表达蛋白增多(P<0.05);与AD组相比,AD+LPS组小鼠血清炎症因子和脑内Aβ水平均进一步升高(P<0.05)、脑组织皮质区Flotillin-1与Aβ1-42/APP/BACE1双标阳性蛋白表达量增多(P<0.05);与AD+LPS组相比,AD+LPS+FA组小鼠体内炎症水平和脑内Aβ含量降低(P<0.05)、脑组织Flotillin-1蛋白表达减少(P<0.05)、脑组织皮质区Flotillin-1与Aβ1-42/APP/PS1/BACE1蛋白的共表达量减少(P<0.05)。结论 补充叶酸能够降低AD炎症小鼠脑内Flotillin-1蛋白的表达,减少Aβ沉积。

      • 1
    • D-半乳糖诱导脑老化模型机制的研究进展

      朱紫悦, 金美玲, 许翔月, 刘晴, 朱嘉雪, 付明军, 雷霞, 张宁

      Abstract:

      【】 D-半乳糖(D-galactose,D-gal)作为正常的生理物质,过量摄入能在体内外引发类似自然脑衰老的过程,故在国内被广泛用来诱导脑老化模型。D-半乳糖诱发的脑衰模型耗时短、成本低、效果明显,但其诱导机制复杂多样,各机制间的关系尚不明确,导致目前该模型的实际运用存在局限性。本文就D-半乳糖的体内代谢和诱导脑老化的各种机制,以及机制间的联系作一综述,旨在为该模型的运用发展和脑衰老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 1
    • 蜂毒研究进展:炎症性皮肤病治疗新型药物候选库

      吴强, 杨 悦, 李 鹏, 顾佳捷, 董德刚, 易 军

      Abstract:

      炎症性皮肤病(inflammatory skin disease,ISD)的特点是持续的炎症浸润和缠绵难愈的皮肤病变。皮质类固醇激素是目前治疗ISD的主要药物,但因ISD复发性与顽固性等特点,长期服用这些激素药物对患者产生较大副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研究证实,蜂毒具有显著的抗炎、抗细胞凋亡、抗纤维化、抗菌与抗氧化等作用,从而有效治疗ISD。本文综述了蜂毒主要活性组分及其抗炎机制,讨论了当前蜂毒的包括痤疮、特应性皮炎、银屑病、过敏性接触性皮炎等ISD的最新概况,为ISD的基础研究与临床治疗提供借鉴与参考。

      • 1
    • 芪石肾舒胶囊对早期糖尿病肾病小鼠肾纤维化的作用机制研究

      劳筱清, 陈晨, 张宏民, 杨秀, 史姜珊, 粟宏伟, 沈宏萍, 王丽, 游蔓芮, 李晓斌, 赵长英

      Abstract:

      【摘要】目的 探讨芪石肾舒胶囊对早期糖尿病肾病小鼠肾纤维化的治疗作用和机制。 方法 采用多次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肾病小鼠模型。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芪石组(0.9 g/kg/d),每组8只,连续灌胃4周,监测每周空腹血糖。4周后,检测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血肌酐和血尿素氮含量;苏木精-伊红染色、过碘酸雪夫染色和天狼星红染色观察肾脏病理变化情况;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纤维连接蛋白、Ⅰ型胶原蛋白α1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的信使核糖核酸(mRNA)表达水平;免疫组化和免疫蛋白印迹法检测纤维连接蛋白、Ⅰ型胶原蛋白、Ⅲ型胶原蛋白、α-平滑肌肌动蛋白、足突蛋白、肾病蛋白及转化生长因子-β1/SMAD家族成员2/3 (TGF-β1/Smad2/3)通路相关蛋白含量。 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空腹血糖和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水平升高(P<0.001);肾组织出现系膜增生、基底膜增厚和胶原沉积;纤维连接蛋白、Ⅰ型胶原蛋白α1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的mRNA水平升高(P<0.05);足突蛋白和肾病蛋白水平下降(P<0.05),纤维连接蛋白、Ⅰ型胶原蛋白、Ⅲ型胶原蛋白、α-平滑肌肌动蛋白、足突蛋白、肾病蛋白及TGF-β1/Smad2/3通路蛋白水平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芪石组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水平降低(P<0.05),肾脏病理损伤有所缓解;纤维连接蛋白、Ⅰ型胶原蛋白α1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的mRNA水平下降(P<0.05),足突蛋白和肾病蛋白水平升高(P<0.05),纤维连接蛋白、Ⅰ型胶原蛋白、Ⅲ型胶原蛋白、α-平滑肌肌动蛋白及TGF-β1/Smad2/3通路蛋白水平均降低(P<0.05)。 结论 芪石肾舒胶囊可改善糖尿病肾病小鼠肾纤维化,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GF-β1/Smad2/3信号通路有关。

      • 1
    • 腹泻动物模型及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石玉存, 董小丽, 侯效英, 尹凯, 高帆, 吴国泰

      Abstract:

      腹泻是临床常见并且多发的疾病,引发腹泻的因素也比较多,目前有关腹泻动物模型的研究方法也比较多,但在临床上治疗腹泻的药物种类有限,现有的一部分药物也只适用于单一因素的腹泻。因此构建及选择合适的腹泻动物模型不仅是深入研究腹泻发病机制的重要基础,也是临床筛选和评价全面防治腹泻药物的有效手段。本文综述腹泻动物模型的建立和评价以及治疗药物研究进展,以期为腹泻有关的动物实验研究和药物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 1
    • 过表达TFB1M抑制肝癌细胞迁移和侵袭

      陶佳, 何琳莉, 王莉, 戈鹏圣, 蹇顺海

      Abstract:

      目的 分析线粒体转录因子B1(transcription factor B1,mitochondrial,TFB1M)在肝癌细胞中的生物学作用,初步探讨其调控HCC恶性转移的分子机制。方法 基于TCGA-LIHC(Live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和GEO肝癌相关数据库分析TFB1M在肝癌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肝癌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基于TFB1M表达水平中位值,将TCGA-LIHC样本分为TFB1M低表达组(n=170)和TFB1M高表达组(n=170),以高表达组为对照组,利用GSEA进行基因集富集分析;构建过表达TFB1M质粒,转染肝癌HepG2和Huh7细胞。采用CCK-8、流式细胞术、划痕愈合、Transwell小室等检测过表达TFB1M对肝癌细胞生长、细胞周期分布、迁移和侵袭的影响。结果 与正常肝组织相比,TFB1M在肝癌组织中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TFB1M表达水平与肝癌患者性别有关(P<0.05)。GSEA富集分析结果显示,TFB1M低表达组主要与肝癌增殖增强基因集、肝细胞癌干性增强基因集、和细胞外基质组装基因集有关。细胞生物学实验结果显示,与空载组相比,过表达TFB1M后,肝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均下降(均P<0.05),而细胞生长和细胞周期分布无显著改变(均P>0.05)。结论 TFB1M在肝细胞癌中呈显著低表达,过表达TFB1M能够显著抑制肝癌细胞迁移和侵袭。

      • 1
    • STAT3在糖尿病肾脏疾病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刘瑞頔, 徐江雁, 谢治深, 张效威, 陈洁, 张振强

      Abstract:

      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TAT3)可调控细胞转化、增殖、存活等多种基因的表达,已成为癌症治疗的重要靶点。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STAT3的异常激活在糖尿病肾脏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本文将重点介绍STAT3在DKD中的治疗潜力,包括STAT3的结构,活性调控机制,在DKD中的异常激活作用机制以及研究现状的整理总结,以期为DKD发病机制研究以及新药研发提供参考。

      • 1
    • 冠心病痰瘀互结证中巨噬细代谢与免疫作用研究进展

      曹盼夏, 彭紫凝, 李剑, 吴鸿

      Abstract:

      冠心病在中医学中属“胸痹心痛、真心痛”等范畴,脂质代谢紊乱和炎症反应可作为“痰、瘀”的生化表象,贯穿疾病始终。巨噬细胞的能量代谢与其免疫功能密切相关,是调节冠心病代谢紊乱和炎症反应的重要因素。本文综述了巨噬细胞在冠心病病理生理中的角色,讨论了这些代谢途径如何影响巨噬细胞的免疫反应,以及它们如何通过能量代谢途径影响疾病,深入探讨巨噬细胞能量代谢的不同模式,特别是促炎的M1型和抗炎的M2型巨噬细胞在冠心病痰瘀互结证中的代谢特性及其免疫调节功能。为理解冠心病痰瘀互结证的病理机制和开发新的治疗策略的提供理论指导。

      • 1
    • 基于调控AMPK信号通路的中药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药理机制研究进展

      贺晨菲, 马驰远, 冉春龙, 程豪格, 刘向哲

      Abstract: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指脑血管缺血后血液再次恢复供应,导致脑组织进一步的损伤和功能障碍。目前,现代医学在CIRI的防治中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和局限性。因此,寻找有效的干预措施来防治CIRI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及其下游蛋白是治疗CIRI的重要靶点,在细胞能量稳态调节中起着关键作用。中药具有多靶点、多途径和多效应的特点,可以激活AMPK信号通路级联反应,通过调节细胞自噬、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细胞凋亡等来治疗CIRI,并取得一定成果。故文章总结了AMPK相关信号通路的结构与机制,详述其与CIRI的关系,并对中医药调控AMPK信号通路防治CIRI的研究现状进行系统性总结,以期为CIRI的中医防治及新药研发提供新的思路。

      • 1
    • 低氧预适应对HT22细胞和小鼠海马突触和突触旁中NR2B及其酪氨酸1336的磷酸化的影响

      王志刚, 刘晓蕾, 闫磊, 王志广, 张志勇, 姜树原, 杨静#, 邵国

      Abstract:

      目的: 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亚基2B(NR2B)及其磷酸化参与大脑缺血/低氧神经损伤。低氧预适应(HPC)作为一种内源性保护干预措施,可以保护大脑免受缺血/低氧损伤。本研究拟通过体内和体外实验研究HPC对海马细胞中NR2B及其两个酪氨酸位点(1252和1336)磷酸化的影响,探讨其在HPC神经保护中的作用。

      • 1
    • 表观遗传学在运动改善帕金森障碍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刘波, 陈祥和, 陆鹏程, 杨康

      Abstract:

      PD是一种高度复杂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受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非编码RNA的影响。在对帕金森脑组织及血液的研究中表明,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水平改变、ncRNA及其靶基因的变异可能引发或加剧神经退行性发病机制,并作为帕金森病的潜在非侵入性生物标志物。运动可通过逆转表观遗传改善衰老、PD引发的神经退行性病变。本文综述表观遗传在PD中的发病机制,探讨运动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为运动通过调节表观遗传机制来改善PD提供理论参考。

      • 1
    • 草苁蓉纳拉苷对SMMC-7721肝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的抑制作用

      金爱花, 朱洁波, 全吉淑

      Abstract:

      目的 探讨草苁蓉纳拉苷(Boschniakia rossica boschnaloside,BRBN)对SMMC-7721肝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以及侵袭、迁移的抑制作用。方法 用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1,TGFβ1)诱导SMMC-7721肝癌细胞建立EMT模型。将其分为对照组、模型组、BRBN组,利用细胞划痕愈合试验检测肝癌细胞迁移能力,Transwell侵袭试验检测肝癌细胞侵袭能力, Western blot法检测E-钙黏蛋白、N-钙黏蛋白、波形蛋白、Slug、Twist1、ZEB1及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ignal transducers and activators of transcription 3,STAT3)的蛋白表达。结果 TGFβ1使SMMC-7721肝癌细胞发生纤维状间质样改变,E-钙黏蛋白表达下调,N-钙黏蛋白和波形蛋白表达上调,提示SMMC-7721细胞获得间质表型。与模型组比较,BRBN组SMMC-7721细胞侵袭率和迁移率均显著降低(P<0.05),E-钙黏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N-钙黏蛋白和波形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Slug、Twist1、ZEB1蛋白表达均显著下调(P<0.05),STAT3磷酸化水平显著降低。结论 BRBN可抑制SMMC-7721肝癌细胞侵袭、迁移,其作用机制可能与STAT3介导的EMT逆转有关。

      • 1
    • PCOS中胰岛素抵抗、高雄激素血症与线粒体氧化应激的关系探讨

      赵琦, 杨丽萍, 陈萍, 孙建华, 马子博

      Abstract:

      多囊卵巢综合症(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PCOS)是妇产科常见的生殖内分泌代谢疾病。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 IR)、高雄激素血症(Hyperandrogenemia,HA)是PCOS的两个重要特征,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有研究发现,PCOS患者与线粒体氧化应激存在一定关系,这种氧化应激又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尤其是胰岛素抵抗和高雄激素血症。该文对胰岛素抵抗、高雄激素血症与线粒体氧化应激的关系,以及胰岛素抵抗和高雄激素血症对PCOS患者线粒体氧化应激的影响进行了综述。

      • 1
    • 小胶质细胞胞葬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马驰远, 王新志, 刘向哲, 韩珍珍, 郭明, 李潇

      Abstract:

      小胶质细胞胞葬作用是指小胶质细胞吞噬受损和死亡细胞的过程,具有抗炎和促损伤修复的作用。最新研究表明,小胶质细胞胞葬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可能是治疗AD的新靶标。因此本文综述了小胶质细胞胞葬胞葬与AD病理机制的关系以及胞葬相关分子作为AD治疗靶标的潜力,以期为AD的治疗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 1
    • 色氨酸代谢干预阿尔茨海默症的研究进展

      吴翠, 李灿委, 赵海荣, 杨自忠, 高鹏飞, 赵 昱, 张成桂

      Abstract:

      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 AD)是一种退行性神经系统疾病,可导致患者认知功能减退、精神行为异常和日常生活能力下降。色氨酸是人体的必须氨基酸,通过三个主要代谢途径分别生成犬尿氨酸、5-羟色胺(5-HT)和吲哚衍生物;通过影响色氨酸的代谢产物,能有效改善脑部的神经炎症,显著改善认知能力,直接或间接的影响AD的发生和发展,进而干预AD。本文查阅了近3年来中国知网、PubMed等数据库基于色氨酸代谢干预AD的研究文献,总结其作用机制,以期为抗AD药物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 1
    • DNMT1调控LSM4在Hcy诱导小鼠肝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夏童童, 马 芳, 刘虹麟, 张正皓, 丁寒霜, 郝银菊, 张慧萍, 吴 凯, 焦 运, 姜怡邓, 李桂忠

      Abstract:

      目的 探讨DNA甲基转移酶1(DNA methyltransferase 1, DNMT1)调控LSM4蛋白(sm-like protein-4, LSM4)在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 Hcy)诱导小鼠肝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方法 将ApoE-/-小鼠(12只)均分为2组, 给予普通饲料喂养设为对照组(ND组,n=6),给予高蛋氨酸饲料喂养设为高蛋氨酸组(HMD组,n=6);NCTC1469小鼠正常肝细胞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0 μmol/L Hcy)、Hcy干预组(Hcy组,100 μmol/L Hcy)、转染干扰片段对照组(si-NC组,0 μmol/L Hcy)、转染LSM4干扰片段组(si-LSM4组,0 μmol/L Hcy)、转染DNMT1干扰片段组(si-DNMT1组,0 μmol/L Hcy)、Hcy干预下转染干扰片段对照组(Hcy+si-NC组,100 μmol/L Hcy)、Hcy干预下转染LSM4干扰片段组(Hcy+si-LSM4组,100 μmol/L Hcy)和Hcy干预下转染DNMT1干扰片段组(Hcy+si-DNMT1组,100 μmol/L Hcy);NCBI数据库分析LSM4在多种组织中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PCR, q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WB)检测小鼠组织(HMD组和ND组)和肝细胞(Control组和Hcy组)LSM4蛋白表达差异;WB检测凋亡指标Bcl-2相关X蛋白(Bcl-2-associated X, Bax)和B淋巴细胞瘤-2蛋白(B-cell lymphoma-2, Bcl-2)表达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Control组、Hcy组、Hcy+si-NC组和Hcy+si-LSM4组细胞凋亡率变化; MethPrimer在线软件分析LSM4启动子区CpG岛;qRT-PCR和WB检测Hcy+si-DNMT1组中LSM4蛋白表达。结果 与ND/Control组相比,HMD/Hcy组LSM4蛋白表达显著增高(P<0.05);与Control组比较,Hcy组中Bax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05),而Bcl-2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Hcy+si-NC组比较,Hcy+si-LSM4组中Bax蛋白表达量显著减少(P<0.05),Bcl-2蛋白表达量明显增多(P<0.05);与Control组相比,Hcy组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05);相较Hcy+si-NC组,Hcy+si-LSM4组细胞凋亡率下降(P<0.05);MethPrimer在线软件分析显示LSM4启动子区GC含量丰富且存在1个CpG岛;与Hcy+si-NC组相比,Hcy+si-DNMT1组LSM4蛋白表达增高(P<0.05)。结论 DNMT1通过调控LSM4低甲基化使其表达升高,从而促进Hcy诱导的小鼠肝细胞凋亡。

      • 1
    • 多因素诱导高尿酸肾病大鼠模型的建立与芪苓颗粒的干预作用研究

      张倩, 屠海烨, 朱科燕, 郁晨, 蔡月琴, 戎亦骊, 张利棕, 陈民利, 方明笋

      Abstract:

      目的 采用“氧嗪酸钾联合腺嘌呤加酵母饲料饲喂”的多因素诱导法建立高尿酸肾病(HN)大鼠模型,并观察芪苓颗粒(QLG)的干预作用。方法 取58只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取10只大鼠作正常对照组,其余大鼠采用多因素诱导法建立HN大鼠模型,造模2周后颌下取血检测血清UA、CREA、BUN、TG和TC,筛选出血清UA和体重接近均值的HN大鼠40只,采用分层随机法分为模型对照组、QLG低、高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每组10只。各组每日给予相应药物灌胃,连续给药4周后颌下采血检测血清UA、CREA、BUN、TG和TC,行安死术,取肝组织检测XOD、ADA活性,取肾组织进行HE、Gomori六胺银染色,并用免疫组化和WB法观察肾脏GLUT9、OAT1、VCAM-1和TGF-β的蛋白表达。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模型对照组血清UA、CREA、BUN、TC、TG水平和肝脏XOD、ADA活性均显著升高(P<0.01),肾组织病变明显,肾小管尿酸盐含量和肾脏GLUT9、VCAM-1、TGF-β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P<0.01,P<0.05)、OAT1表达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各给药组大鼠的血清UA水平和肝脏XOD、ADA活性以及肾脏VCAM-1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P<0.01,P<0.05),QLG低剂量组大鼠的血清CREA、BUN水平和肾脏TGF-β蛋白表达亦显著降低(P<0.05,P<0.01),QLG高剂量组大鼠的血清CREA、BUN水平和肾脏GLUT9蛋白表达亦显著降低(P<0.01,P<0.05),各给药组大鼠的尿酸盐沉积及其引发的肾损伤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给予大鼠酵母饲料饲喂的同时给予氧嗪酸钾与腺嘌呤联合灌胃可诱导建立稳定的HN大鼠模型;QLG可通过改善HN模型大鼠UA代谢紊乱、减轻肾脏炎症和尿酸盐沉积及其引发的肾损伤来有效治疗HN,其作用机制与降低血清UA、CREA、BUN、TG水平和肝脏XOD、ADA活性以及肾脏GLUT9、OAT1、VCAM-1、TGF-β蛋白的表达有关。

      • 1
    • 铁死亡及其在实验性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

      郭焕荣, 王静, 赵自刚, 牛春雨

      Abstract:

      作为一种非凋亡性细胞死亡方式,铁死亡的特征是铁依赖性脂质过氧化物积累引起的膜脂质过氧化、线粒体萎缩等,在形态和生化特性上与其他细胞程序性死亡不同。铁死亡受多种代谢通路调控,参与了失血性休克、缺血再灌注、脓毒症、放射等引起的急性肺损伤。本文综述了铁死亡的主要调控机制及其在多种动物模型急性肺损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以期为防治急性肺损伤提供新的策略。

      • 1
    • 和厚朴酚保护LPS所致急性肺损伤中肺微血管内皮屏障的机制研究刘金星1 苏旭1 程平2 黄安亮1 杨帆1

      刘金星

      Abstract:

      目的:研究厚朴酚(HKL)对脂多糖(LPS)引发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中肺微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及其潜在机制。方法:小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PMVEC),于六孔板中以DMEM+10%FBS培养,分为对照组(Con组)、和厚朴酚组(HKL组)、脂多糖处理组(LPS组)、LPS+HKL治疗组组(HKL+LPS组),分别采用TBARS检测试剂盒与H2DCF-DA测定细胞裂解物中丙二醛水平与活性氧水平;采用TUNEL/DAPI双染检测细胞凋亡;采用VE-cadherin/DAPI、Claudin-5/DAPI双染检测细胞连接;采用Western印迹检测细胞中caspase-3、cleaved caspase-3、Sirt3、SOD2、乙酰化SOD2(Ac-SOD2);32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组)、和厚朴酚组(HKL组)、脂多糖处理组(LPS组)、LPS+HKL治疗组组(HKL+LPS组),采用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结果:和厚朴酚预处理能明显减轻LPS诱导的ROS与MDA水平升高,同时降低LPS引起的SOD2乙酰化升高与SIRT3下调;TUNEL与caspase分析显示和厚朴酚能够保护LPS诱导的PMECs细胞凋亡;VE-cadherin荧光染色显示和厚朴酚的预处理能够阻止LPS对细胞粘附连接的破坏;Claudin-5荧光染色显示和厚朴酚的预处理能够阻止LPS对细胞紧密连接的破坏;动物实验中,HE染色显示和厚朴酚显著抑制LPS组小鼠肺组织中典型的ARDS病理改变。结论:HKL能够显著抑制LPS所致的肺微血管内皮细胞氧化应激与细胞凋亡以及细胞间隙破坏,从而减轻ARDS症状。

      • 1
    • CdCl2与尼古丁对精原细胞联合作用方式的初步研究

      韩 雪, 蒋 莉, 张远, 吴德生, 黄海燕, 刘建军

      Abstract:

      目的:探讨CdCl2与联合尼古丁对小鼠精原GC-1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及其联合作用方式。方法:CCK-8法检测CdCl2组、尼古丁组以及联合作用组24h时对GC-1细胞增殖的抑制,流式细胞术检测CdCl2组、尼古丁组以及联合作用组24h时对GC-1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 结果:随着CdCl2、尼古丁浓度的升高,对GC-1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增加,CdCl2对GC-1细胞的24h IC50为5.409μmol/L,尼古丁对GC-1细胞的24h IC50为2814μmol/L。CdCl2和尼古丁联用时,尼古丁浓度为0.175mmol/L时,GC-1细胞的IC50为4.422μmol/L;尼古丁浓度为0.35mmol/L时,GC-1细胞的IC50为4.532μmol/L;尼古丁浓度为0.7mmol/L时,GC-1细胞的IC50为3.309μmol/L,尼古丁浓度为1.4mmol/L时,GC-1细胞的IC50为2.532μmol/L,均显著低于CdCl2单独做用组;CdCl2浓度为2.5μmol/L时联用组IC50浓度低于尼古丁单独作用浓度,CdCl2和尼古丁联合作用时具有协同作用。细胞周期结果显示,CdCl2浓度为2.5 μmol/L和尼古丁浓度为1.4mmol/L时G0/G1期细胞占比下降,与CdCl2组、尼古丁组比较,CdCl2和尼古丁联合作用组G0/G1期细胞占比下降;CdCl2浓度为2.5μmol/L时G2/M期细胞占比上升,与CdCl2组、尼古丁组比较,CdCl2和和尼古丁联合作用时将细胞阻滞在G2/M期。CdCl2和尼古丁联合作用时对细胞周期的影响具有协同作用,且CdCl2对于协同作用的影响更强。细胞凋亡结果显示,CdCl2浓度为2.5μmol/L时,细胞凋亡比例增加,与CdCl2组、尼古丁组单独作用时比较,CdCl2和尼古丁联合作用组细胞凋亡比例显著增加。CdCl2和尼古丁联合作用时对细胞凋亡的影响具有协同作用,且CdCl2对于协同作用的影响更强。结论:CdCl2和尼古丁联合时具有协同作用,使细胞毒性作用增强,细胞周期发生阻滞,促进细胞的凋亡,并且CdCl2对协同作用的影响更强。

      • 1
    • AKT/mTOR通路介导自噬参与肩袖撕裂相关肌肉萎缩运动康复的分子机制

      唐婧

      Abstract:

      【】目的 探讨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通路介导自噬参与肩袖撕裂(RCTs)相关肌肉萎缩运动康复的分子机制。方法 40只雄性C57小鼠随机分配到以下4组:假手术组、RCTs组、RCTs+运动组和RCTs+运动+雷帕霉素组,每组10只。在分组处理后第8周,通过组织学分析骨-肌腱界面愈合和肌肉细胞萎缩情况。通过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测量冈上肌肉组织中肌肉萎缩相关基因(Atrogin-1、Bnip 3、MuRF-1)的mRNA表达水平。通过免疫印迹检测不同组冈上肌组织中LC3、AKT/mTOR信号通路表达,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各组中自噬体的产生。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RCTs组冈上肌腱止点骨-肌腱界面成熟评分、冈上肌纤维横截面积显著降低(P<0.001),和肌肉损失以及Atrogin-1、Bnip 3、MuRF-1基因表达显著增加(P<0.001)。与RCTs组相比,RCTs+运动组冈上肌腱止点骨-肌腱界面成熟评分、冈上肌纤维横截面积显著增加(P<0.01),和肌肉损失以及Atrogin-1、Bnip 3、MuRF-1基因表达显著降低(P<0.01)。与假手术组相比,RCTs组冈上肌组织中LC3Ⅰ/LC3Ⅱ、自噬体的数量显著增加(P<0.001),和p-Akt/Akt、p-mTOR/mTOR显著降低(P<0.01)。与RCTs组相比,RCTs+运动组LC3Ⅰ/LC3Ⅱ、自噬体的数量显著降低(P<0.01),和p-Akt/Akt、p-mTOR/mTOR显著增加(P<0.001)。雷帕霉素的加入显著抑制了运动对RCTs诱导骨-肌腱界面愈合、肌肉萎缩和损失、AKT/mTOR信号通路、自噬体数目的改善作用。结论 本研究确定了运动康复在RCTs疾病中抗萎缩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激活AKT/mTOR信号抑制自噬有关。

      • 1
    • 调节性细胞死亡在血管性痴呆中的作用及中医药调控机制概述

      李慧, 董新刚, 李伟峰

      Abstract: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一种由大脑损伤所引起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现有大量研究表明,凋亡、焦亡、自噬、铁死亡以及铜死亡等调节性细胞死亡(regulated all death, RCD)的发生机制与VD病理机制有关。因此,明确这些细胞死亡发生机制与VD病理机制之间的联系,阐述RCD在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对于VD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5种RCD的发生机制在VD中的作用展开综述,并总结了近几年中药通过干预这几种RCD防治VD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进一步挖掘治疗VD的潜在靶点及中药新药的开发提供参考。

      • 1
    • 恶性间皮瘤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雍盛, 金大成, 董信春, 苟云久

      Abstract:

      恶性间皮瘤(malignant mesothelioma,MM)病例罕见且潜伏期长,临床上很难开展研究。动物模型的建立对于MM实验研究开展以及机制阐明具有重要意义。常见的动物模型主要包括自发性、诱发性、移植性和基因工程模型,但不同动物模型的适用范围各有不同。本文通过回顾国内外近十年来MM动物模型相关的实验研究,从造模方法、造模结果、模型优缺点三个方面总结和分析四种MM相关动物模型构建的最新进展,为基于动物模型开展的MM基础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 1
    • 卵巢切除对APP/PS1小鼠认知功能和海马雌激素受体表达的影响

      丛超, 顾祖曦, 吴盼晴, 陈思儒, 林光耀, 徐莲薇

      Abstract:

      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动物模型APP/PS1雌性小鼠卵巢切除(ovariectomized,ovx)术后海马组织中Aβ沉积和雌激素受体水平在不同月龄的变化规律。方法:将3月龄APP/PS1雌性小鼠分3组,每组20只,每组10只采用经腹手术切除双侧卵巢作为模型组,10只对照组(sham组)手术时仅摘除相应部位的等体积脂肪作为对照组(sham组),分别饲养3个月、4个月、5个月作为6月龄组、7月龄组、8月龄组,通过Morris水迷宫评价不同月龄APP/PS1小鼠认知功能,透射电镜观察两组小鼠海马CA1区细胞内细胞器形态变化,免疫荧光染色检测两组小鼠海马CA1区Aβ沉积,ELISA检测两组小鼠血清雌激素、ROS、SOD、MDA水平和含量,western blot测定ERα和Erβ表达水平。结果:随着月龄的不断增加,水迷宫测试中ovx组小鼠逃避潜伏期逐渐延长,海马CA1区Aβ沉积增加、海马神经元线粒体肿胀增加,胞浆内见大量脂褐素及淀粉样沉积;血清雌二醇水平、SOD活力下降,ROS水平、MDA含量水平增加,海马组织ERα和ERβ表达降低。结论:小鼠卵巢切除术后可能会加剧海马Aβ沉积,其认知功能降低呈现年龄依赖性。

      • 1
    • 西方饮食饲料对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造模的影响

      王蕾

      Abstract:

      目的 为了研究西方饮食饲料快速建模及对APOE-/-小鼠生物学指标及组织病理学的影响。方法 用48♀48♂APOE-/-小鼠、48♀48♂C57BL/6J进行了试验,分为8组,分别为APOE-/-普通繁殖料组(24♀24♂)、APOE-/-西方饮食饲料组(24♀24♂)、C57BL/6J普通繁殖料组(24♀24♂)、C57BL/6J西方饮食饲料组(24♀24♂)。从3w开始饲喂,直到20w实验结束。实验结束后采集血清检测生化指标,分离主动脉做大体油红染色及分析,主动脉根部做石蜡切片和HE染色。结果 西方饮食没有显著增加APOE-/-体重,西方饮食可以显著提高APOE-/-鼠的血脂指标,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雄鼠适合主动脉大体斑块的造模,雌鼠适合主动脉弓根部斑块造模。结论 西方饮食饲料可以促进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造模,增加主动脉斑块面积比,缩短建模时间,提高建模的均一性。

      • 1
    • 盐益智仁-盐小茴香药对止泻活性部位筛选及“谱效”关系研究

      李红伟

      Abstract:

      目的? 筛选盐益智仁-盐小茴香药对(YZYH)止泻活性部位,并通过“谱效”关系研究推测其药效物质基础和质量标志物。方法? 制备大鼠脾肾阳虚泄泻模型,测定盐益智仁-盐小茴香药对石油醚、乙酸乙酯、水3部位药效指标,包括体质量、肛温、腹泻潜伏期(DIP)、腹泻指数(DI)等行为学指标及一氧化氮合成酶(NOS)、环磷酸鸟苷(cGMP)、磷酸肌酸激酶(CPK)等生化指标;建立不同部位高效液相色谱(HPLC)图谱,采用灰色关联法分析各部位化学成分与止泻药效指标间的“谱效”关系。结果? 药效学研究表明:乙酸乙酯部位对模型大鼠DIP、DI和血清NOS、cGMP、CPK等活性的调节作用均较其它给药组好;“谱效”关系研究表明:茴香醛、4号色谱峰等成分与DIP、DI、NOS、cGMP、CPK 5个药效指标的关联度重要。结论? 乙酸乙酯部位为盐益智仁-盐小茴香药对止泻活性部位,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MTL、GAS等胃肠肽类激素,抑制胃肠功能亢进,并调节机体能量代谢和免疫,以及细胞保护作用实现的;茴香醛及4号峰等成分为其止泻的药效物质基础,茴香醛及4号峰可以作为药对的质量标志物。

      • 1
    • 经TRPV1/ TRPA1 -cGMP信号通路探究推拿对minor CCI模型大鼠背根神经节镇痛启动机制

      杨震杰, 于天源

      Abstract:

      目的:探究三法三穴推拿手法对minor CCI模型大鼠的镇痛启动机制。方法:将56只SD大鼠随机分为8组,即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1组,模型2组,推拿1组,推拿2组,推拿1+ TRPA1拮抗剂组,推拿2+ TRPV1拮抗剂组。模型组、推拿组和推拿+拮抗剂组建立minor CCI模型。推拿组和推拿+拮抗剂组在造模后7 d进行1次三法(点法、拨法、揉法)三穴(殷门穴、承山穴、阳陵泉穴)干预,模型组与假手术组进行抓握束缚,正常组不予干预。干预结束后各组先后进行机械缩足反射阈值(MWT)和热缩足反射潜伏期(TWL)测试不同性质痛觉的变化;采用硝酸还原酶法观察各组造模侧DRG中NO含量,ELISA、Western blot、qPCR等方法观察各组造模侧DRG内TRPV1/ TRPA1-NO-cGMP-PKG信号通路蛋白、基因表达的变化情况。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行为学检测显示推拿1组、推拿2组MWT 、TWL均有不同程度的延长;推拿1组、推拿2组、推拿1+ TRPA1拮抗剂组、推拿2+ TRPV1拮抗剂组DRG内TRPV1、 TRPA1、NO、sGCβ、cGMP、PKG1的表达量均明显降低。结论:推拿干预1次后即可有效改善周围神经损伤引起的温度觉、机械痛觉过敏症状;推拿可通过TRPV1/ TRPA1-NO-cGMP-PKG信号通路发挥即刻镇痛作用。

      • 1
    • Apc-KRAS-Cre肠腺瘤转基因小鼠模型构建

      陈苇善, 汪舒云·, 王皓月, 孙可向, 高嘉敏, 邓皖利

      Abstract:

      摘要:目的 探讨构建Apc-KRAS-Cre肠腺瘤小鼠模型最佳他莫昔芬诱导方式,建立小鼠模型。方法 以C57BL/6J野生型小鼠为健康对照组。以不同浓度、剂量、给药时长他莫昔芬腹腔注射于转基因小鼠,观察各组小鼠生存率、体重变化,药物诱导4周后观察各组小鼠肠道长度变化、肠内腺瘤生长数量以及大小,再通过H&E染色、显微镜下观察肠道组织、腺瘤的生理情况。 结果 初步实验发现雌鼠死亡率高于雄鼠(P<0.05),各组不同浓度与剂量之间比较死亡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小鼠体重变化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组1与组2,组2与组3,组1与组4之间差异各具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小鼠大肠长度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1与组3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小鼠大肠内都长有腺瘤,多数于结肠远端,组3与组4腺瘤较多也较大。小鼠大肠病理情况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出现腺瘤生长,腺织排列、上皮细胞不齐,肠道黏膜屏障松散,隐窝分歧不规则,组3、组4也有炎症发生,组4部分区域发现细胞坏死。结论 他莫昔芬诱导Apc-KRAS-Cre肠腺瘤转基因小鼠造模成功,并且由此判断,他莫昔芬浓度10mg/ml、1mg/20g的剂量诱导1天的诱导方式最为合适。

      • 1
    • 应用植入式缓释泵实现大鼠脑室给药的操作方法及其改进

      孙和勇, 张刚利, 吴济良, 曹培立, 李硕, 孙浩钦

      Abstract:

      目的 介绍应用植入式缓释泵实现脑室给药的实验技术并予以改进。方法 选择8周龄雄性SD大鼠,准备所需器材及试剂。首先将缓释泵组装并孵育至工作状态,然后进行植入手术操作。实验动物麻醉后备皮,手术暴露颅骨上表面,使用脑立体定位仪定位脑室正上方一点,在该点用高速颅钻钻1个小孔。先将泵体埋置于颈部皮下,然后将针头插入小孔中,并用牙科水泥固定,凝固后剪去针头基座,逐层缝合皮下软组织和头皮,将动物放回笼内单独饲养。结果 缓释泵泵体成功植入大鼠颈部皮下,针头牢固固定于颅骨,导管接口未断开。取出完整脑组织检查,可见穿刺点及针道周围无明显血肿,脑室内及周围组织可见蓝色染料,表明本方法能够成功将药物送达脑室。结论 通过引入脑立体定位仪辅助定位,并对此技术的操作流程进行改进,使植入操作更加精准、安全,具有较高的脑室给药成功率。

      • 1
    • CNAS-CL06体系良好运行对动物实验数据科学性的积极作用

      马丽颖, 王洪, 郭萌, 梁春南, 岳秉飞, 巩薇

      Abstract:

      药品生物制品检验检测机构的动物实验室承担着检测和科研工作的重要基础支撑任务。本文梳理了本机构CNAS-CL06质量管理体系在运行中积累的管理经验,为同类机构在运行中提供借鉴,以保障动物实验数据的科学性。本为确保动物实验数据的科学性,实验动物机构顺利通过了CNAS实验动物机构认可,并在现场监督评审中按时完成了整改,同时依据《实验动物饲养和使用机构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CNAS-CL06)开展体系定期自查。在自查过程中一边检查问题一边完善体系内容,从动物采购、职业健康安全、动物疾病治疗与护理、设施运行突发事件演练等几方面着手,充实了质量管理体系内容,确保体系持续有效运行,保障了动物实验数据的有效性和标准化,同时在动物实验平台共享方面贡献了本机构的管理思路,为动物实验的云平台建设提供硬件和软件支撑。 本文旨在根据工作实际探索形成实验动物行业质量管理模式, 为制定和执行国家标准、行业/团体标准、认可认证标准等机构提供基础数据,为开展动物实验的机构提供可供探讨的管理模式,也为推动整个动物实验的规范化、科学化发展水平夯实基础。

      • 1
    • 浅谈高校动物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管理与经验交流

      田晓彦, 杨文浩

      Abstract:

      动物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ABSL-3)作为国家新发再发传染病的生物安全体系基础支撑平台,为研究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预防和治疗手段提供了至关重要的硬件基础。ABSL-3实验室也为高校 “产学研”结合提供了重要支撑。ABSL-3实验室正常运行和科研工作顺利开展,也离不开应急预案工作的精心策划和有效实施。此外,实验室合理的设计和布局也是规避和降低意外事故的关键因素。本文结合扬州大学动物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建设管理实践,从应急预案准备工作入手介绍实验室建设布局、日常运行、突发事件处置这三个方面的注意事项,以期为今后操作各种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安全实验室提供有益的参考。

      • 1
    • miR-138-5p在骨关节炎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吴凉彬, 翁鉴, 李艾康, 齐天天, 张耕, 曾晖, 于斐

      Abstract:

      miR-138-5p作为一种微小RNA,在骨关节炎发病中起重要调节作用,其可通过NF-κB、Wnt/β-catenin、PI3K/AKT等信号通路作用调节细胞的炎症、细胞凋亡与增殖、基质降解等生物学过程进而影响骨关节炎的发生和发展。笔者就miR-138-5p对骨关节炎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1
    • 医学研究中实验动物福利伦理审查现存问题之刍议

      王小晓

      Abstract:

      实验动物对维护人类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倡导实验动物福利伦理是科技进步和人类文明的双重体现,建立福利伦理审查制度则是实现实验动物福利伦理的有效保障。我国实验动物福利伦理建设近年来虽发展迅速,但现阶段仍存在诸多问题,需不断完善。本文基于对实验动物福利伦理相关理念的理解和认识,将医学研究中进行实验动物福利伦理审查时发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总结和论述,并提出个人建议,以供同行交流和借鉴。

      • 1
    • 铁死亡在感染性疾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乐林芝, 马涛, 代禹美, 杜文雅, 王国富, 吴利先

      Abstract:

      铁死亡是一种新发现的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主要以细胞内铁依赖的脂质过氧化累积为主要特征。目前对铁死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癌症领域,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铁死亡与感染性疾病的发生有关,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结核病及隐球菌性脑膜炎等疾病中均发现铁死亡参与。本文就铁死亡在感染性疾病中的作用作一综述,以期为铁死亡相关感染性疾病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 1
    • 基于氧化应激探讨斑马鱼在心血管疾病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费添添, 梁腾云, 吴鸿

      Abstract:

      心血管疾病已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安全,而氧化应激反应是心血管疾病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构建可靠的氧化应激动物模型有助于深入研究心血管疾病发病机制和治疗性药物的开发。斑马鱼具有易于繁殖、发育周期短、胚胎透明便于观察、心血管基因背景与人类高度同源等优点,近年来常被用于心血管疾病领域相关研究。本文聚焦于斑马鱼氧化应激模型在心血管疾病领域的应用与相关研究进展,为其在心血管疾病相关研究中的进一步应用提供参考。

      • 1
    • Ezrin蛋白在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结节性胃炎中的研究进展

      王朋, 朱宏伟, 姜树原, 刘晓蕾, 高冰, 邵国

      Abstract:

      ERM蛋白家族(包括ezrin,radixin,moesin)在细胞形态、迁移和信号转导中扮演着关键角色。Ezrin是ERM蛋白家族的成员之一,是H. pylori感染宿主所致细胞毒性的重要介质,通过ezrin磷酸化可以调节其与肌动蛋白细胞骨架的相互作用,进而对细胞形态产生显著影响。本文综述了ezrin蛋白在H. pylori感染引发的结节性胃炎中的重要性,探讨了ezrin蛋白的结构及其功能、磷酸化及信号通路与结节性胃炎的关系,为以ezrin蛋白作为潜在的治疗靶点对结节性胃炎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 1
    • 线粒体-内质网结构偶联(MAMs)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刘诗雨, 许玉珉, 徐红彩, 路芳梅

      Abstract:

      线粒体-内质网结构偶联(mitochondrial-associated membranes, MAMs)是线粒体外膜和内质网膜之间进行通讯交流及物质交换的特殊结构域,执行不同条件下细胞生命活动的多种生物学过程。MAMs功能障碍介导的Ca2+稳态失衡、内质网应激、线粒体自噬缺陷、线粒体分裂-融合平衡障碍、脂质代谢紊乱、炎症反应是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关键的发病机制。本文围绕MAMs结构与功能、参与AD病理环节、药物干预靶点等方面进行综述,探讨MAMs在AD发病中的作用及最新机制研究进展,以期为AD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 1
    • 线粒体损伤在炎症性肠病中的研究进展

      吴晓婷, 轩昂, 沈娟

      Abstract: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复发性肠道炎症疾病。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涉及遗传、免疫和环境等多种因素。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线粒体损伤与功能异常在IBD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综述对炎症性肠病中线粒体损伤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全面回顾和梳理,重点探讨线粒体氧化应激损伤、自噬功能障碍、动力学紊乱、呼吸功能缺陷对IBD的影响,尝试寻找其潜在治疗靶点,旨在为IBD的科学防治提供新依据。

      • 1
    • miR-22-3p靶向GSDMD抑制同型半胱氨酸诱导的平滑肌细胞焦亡

      钟颖怡, 丁宁, 王浥尘, 刘超, 马胜超, 熊建团, 郝银菊, 白志刚, 姜怡邓

      Abstract:

      目的 探讨miR-22-3p对同型半胱氨酸(Hcy)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焦亡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人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细胞,分为Control组(0 μmol/L Hcy)与Hcy组(100 μmol/L Hcy),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Pro Caspase-1、GSDMD、N-GSDMD、NLRP3表达水平,qRT-PCR检测miR-22-3p表达情况;ELISA检测上清中IL-1β、IL-18的浓度。转染miR-22-3p对照(miR-22-3p-NC)、miR-22-3p的模拟物(miR-22-3p-mimic)及抑制物(miR-22-3p-inhibitor)后观察Hcy诱导下VSMC的变化。结果 与Control组相比,Hcy组VSMC中Pro Caspase-1、GSDMD、N-GSDMD、NLRP3表达水平增加(P<0.05),IL-1β,IL-18浓度更高(P<0.01),miR-22-3p相对表达水平低(P<0.01);转染miR-22-3p-mimic后,VSMC中Pro Caspase-1、GSDMD、N-GSDMD、NLRP3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IL-1β,IL-18浓度降低(P<0.01);转染miR-22-3p-inhibitor后VSMC中Pro Caspase-1、GSDMD、N-GSDMD、NLRP3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1),IL-1β,IL-18浓度升高(P<0.05)。结论 miR-22-3p可抑制Hcy诱导的VSMC焦亡。

      • 1
    • 无菌金黄地鼠模型建立

      郭亚茜, 杜晓鹏, 刘凯慧, 王昭华, 朱华

      Abstract:

      【目的】使用剖宫产净化(Cesarean section purification)方法建立无菌金黄地鼠模型。【方法】供胎母鼠选择SPF级金黄地鼠,雌雄按1:1进行交配,见栓后与雄鼠分开饲养。代乳母鼠的合笼时间应早于供胎母鼠一周。怀孕的金黄地鼠临产时在超净工作台内进行子宫摘除术,传入净化用隔离包内,剥离子宫获得待净化乳鼠,分别使用无菌ICR小鼠和无菌SD大鼠进行代乳,成功离乳后转入饲养用隔离包内。每月对饲养用隔离包进行无菌状态检测。【结果】共实施3次剖宫产手术,第1次和第2次代乳失败;第3次代乳成功,获得仔鼠18只,存活率88%,离乳存活率66%,依照GB /T 14926.41-2001进行无菌金黄地鼠状态检测均为合格。【结论】通过剖宫产净化技术,使用无菌ICR小鼠和无菌SD大鼠进行代乳,达到微生物净化目的,获得无菌化金黄地鼠模型。

      • 1
    • 薯蓣皂苷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促进肝癌细胞凋亡的研究

      梁玉琼, 黄庆

      Abstract:

      目的? 研究薯蓣皂苷(Dioscin,Dio)对人肝癌HepG2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抗癌作用机制。方法 ?Dio(0.25,0.5,1,2,4,6,8 μmol/L)干预HepG2肝癌细胞,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并计算半数抑制率(IC50);划痕实验分析细胞的迁移能力,Western印迹法检测各组细胞中凋亡及Wnt/β-catenin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差异。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Dio组HepG2细胞抑制率显著升高(P<0.01),并诱导细胞在形态学上出现凋亡特点,呈时间与剂量依赖性;划痕实验结果显示Dio显著抑制HepG2细胞的迁移距离;与对照组比较,Dio干预细胞24h后,Caspase-3、cleaved Caspase-3水平明显上调,而Bcl-2、β-catenin水平显著下调(P<0.05、P<0.01);采用LiCl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LiCl 组细胞中Wnt1、β- catenin水平较对照组显著上调(P<0.01);与LiCl组比较,LiCl +Dio 2μmol/L组HepG2细胞Wnt1、β- catenin、GSK-3β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0.01)。结论? Dio体外能够促进HepG2肝癌细胞凋亡,机制可能是其下调β-catenin的蛋白表达,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传导,进而抑制凋亡因子Bcl-2表达,最终诱导细胞凋亡而发挥抗肝癌作用。

      • 1
    • 烟雾暴露联合克雷伯杆菌感染诱导大鼠肺小动脉病变的评估

      任周新, 赵鹏, 李建生

      Abstract:

      目的 分析烟雾暴露联合克雷伯杆菌感染诱导大鼠的肺小动脉的形态结构的变化,评估肺小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方法 对烟雾暴露联合克雷伯杆菌感染大鼠的肺组织切片(对照组和模型组)进行分析。维多利亚蓝染色切片用于肺小动脉肌化、血管壁厚度、血管阻塞分值、肌化血管的内膜和中膜厚度以及新生内膜增殖度的检测;HE染色切片用于血管周围炎症细胞浸润及丛状病变等形态的观察和检测;VG染色切片用于内膜胶原纤维和肺小动脉胶原纤维面积百分率的观察和检测。综合以上结果,按照Heath-Edwards标准对肺小动脉病变程度进行评级。结果 对于血管直径 ≤ 50 μm的肺小动脉,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非肌性血管百分比显著减少,肌性血管百分比显著增加,部分肌性血管百分比无显著性差异,非肌性血管壁厚度和肌性血管壁厚度均显著增加,非肌性和肌性肺小动脉血管的阻塞分值均显著增加。对于50 < 血管直径 ≤ 100 μm的肺小动脉,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的非肌性血管百分比显著减少,肌性血管百分比和部分肌性血管百分比均无显著性差异,肌性血管壁厚度和血管阻塞分值均显著增加,非肌性血管壁厚度和血管阻塞分值均无显著性差异。对于血管直径 ≤ 50 μm或50 < 血管直径 ≤ 100 μm的肺肌性小动脉,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内膜厚度和中膜厚度均显著增加,血管周围炎症浸润分值均显著增加。对照组(n=9)仅1个切片发现新生内膜,新生内膜增殖度为1.61 %。模型组(n=11),5个切片存在新生内膜,新生内膜增殖度从1.04 %到17.14 %。所有切片均未发现丛状病变。对于血管直径 ≤ 100 μm的肺小动脉,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内膜胶原纤维表达未观察到变化,血管壁胶原纤维面积百分率无显著性差异。按照Heath-Edwards标准,模型大鼠的肺小动脉病变未达到III级。结论 模型大鼠出现了肺小动脉肌化、内膜和中膜增厚等病理表现,血管周围存在轻度到中度的炎症反应。较低的新生内膜增殖度和未出现胶原纤维表达的变化及未出现丛状病变,提示该模型属于Heath-Edwards标准的II级病变。

      • 1
    • 中医药治疗过敏性紫癜的动物实验研究进展

      苏杭, 张淑孜, 任献青

      Abstract:

      过敏性紫癜(Henoch-Sch?nlein purpura, HSP)是儿童期最常见的系统性血管炎,中医称之为“斑毒”、“紫癜风”、“葡萄疫”。现代医学研究认为该病与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失衡、细胞因子分泌异常、凝血与纤溶机制紊乱等因素相关,但具体发病机制仍不明确。此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复发率高,肾脏受损比例高,严重影响患儿身心健康,社会危害性大。众多研究表明中医药治疗HSP临床疗效良好,但其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明晰。近年来,随着HSP动物模型的建立,开展了大量的动物实验进行中药疗效机制的研究,但缺乏较系统的、细致的综述,故对近十年中医药治疗HSP的动物实验相关文献进行整理,从中医药在缓解IgA1异常糖基化、调节Th1/Th2及Treg/Th17免疫失衡、减少循环免疫复合物、抑制炎症反应等方面作出归纳和总结,以期为中医药治疗HSP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启发新的研究思路。

      • 1
    • miRNA在肺动脉高压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李妍锦, 肖丽莹, 吴道雄, 管蓉, 闫春朗, 雷雯

      Abstract:

      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是一种以肺血管重塑为特征的进展性疾病。目前对PH的治疗效果仍不理想,迫切需要更好地解读潜在的病理机制以便寻找新的治疗靶点。miRNA(microRNA)是转录后机制中的关键元件,主要通过调节下游靶基因的表达来介导细胞功能。大量的体内和体外研究表明miRNA及其调节因子参与PH发生发展。然而,关于miRNA调控肺血管重塑的机制尚没有统一定论。因此,本文就近年来miRNA在PH中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 1
    • 17-DMAG对PD-1人源化小鼠肝癌移植瘤的抑制作用

      李晓娟#, 修叶#, 李兴杰, 孙岩峰, 李瑞生

      Abstract:

      目的 探讨17-二甲基胺乙基-17-去甲氧基格尔德霉素(17-DMAG)对PD-1人源化小鼠人肝癌移植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 选取30只PD-1人源化小鼠,将HepG2细胞悬液注射于小鼠右侧腹股沟皮下组织,构建人肝癌移植瘤模型;将荷瘤人源化小鼠随机分为 3 组(每组 10只):①模型组(注射生理盐水10 mg/kg);②17-DMAG组(按25 mg/kg 腹腔注射17-DMAG,3次/周);③顺铂组(腹腔注射 20 mg/kg,2次/周),实验持续4周。注射结束后测量人源化小鼠移植瘤的长、短径计算体积,测量肿瘤质量计算抑瘤率,同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肿瘤组织中 CD31(以阳性细胞数计算肿瘤微血管密度,MVD)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 ) 的表达。结果 17-DMAG组和顺铂组的肿瘤体积和质量均较模型组显著减小(P<0.05),17-DMAG组的抑瘤率略高于顺铂组,但17-DMAG组和顺铂组肿瘤质量和体积以及抑瘤率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17-DMAG 组和顺铂组MVD 标记微血管数量及VEGF表达均低于模型组(P<0.05),且17-DMAG 组又低于顺铂组(P<0.05)。结论 17- DMAG 可降低肝癌移植瘤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的生成,从而对人源化小鼠肝癌移植瘤起到抑制的作用。

      • 1
    • 基于Notch信号通路的肝纤维化研究进展

      纪少秀, 张恒耀, 张媛, 文莉

      Abstract:

      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病向肝硬化甚至肝癌发展的必经病理过程。肝纤维化发生是一个高度整合的、动态的病理过程,是诸多细胞相互串扰以及细胞因子彼此作用的结果。Notch信号通路是一种进化上保守的细胞间信号传导机制,在调节多细胞动物发育和组织更新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Notch信号转导通过多种途径参与肝纤维化形成。因此,本文通过综述Notch信号对参与肝纤维化形成的细胞的作用来阐述Notch信号通路在肝纤维化中的作用。

      • 1
    • 免疫抑制介导大鼠侵袭性黑曲霉菌肺病模型的构建与评价

      唐梓宁, 陈相池, 刘学武, 周志敏, 厉巧, 肖洒, 姜德建, 彭冬冬

      Abstract:

      目的 本研究建立免疫抑制大鼠侵袭性黑曲霉菌肺病模型,为抗侵袭性肺曲霉病药物药效学评价及机制研究提供理论支持。方法 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环磷酰胺对照组、环磷酰胺+真菌感染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2只动物。每天进行一般临床观察,分别于造模第3、7天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血清半乳甘露聚糖(GM)水平,并检测外周血CD4+、CD8+细胞比例及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Neu)含量,同时观察肺泡灌洗液黑曲霉菌负荷和大鼠肺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 环磷酰胺对照组、环磷酰胺+真菌感染组大鼠造模后均出现自主活动减少及竖毛,且环磷酰胺+真菌感染组大鼠伴有呼吸急促,可闻及肺部湿罗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环磷酰胺对照组大鼠血中CD4+、WBC、Neu、IgG、IgM水平均显著减少,CD8+比例显著增加(P<0.05,P<0.01);与环磷酰胺对照组比较,环磷酰胺+真菌感染组大鼠血中CD4+、WBC、Neu、IgG、IgM水平均显著减少, CD8+、GM水平及肺泡灌洗液黑曲霉菌负荷均显著增加(P<0.05,P<0.01);环磷酰胺+真菌感染低、中、高剂量组大鼠肺组织出现菌丝分布和肺泡上皮破坏、肺泡内支气管上皮杯状细胞增多、炎症细胞浸润,其病变程度与造模剂量呈正相关。结论 本研究采用黑曲霉菌联合环磷酰胺免疫抑制剂构建侵袭性黑曲霉菌肺病模型,病程与菌液浓度和造模时间呈正相关,证实细胞免疫在该病发病机制方面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免疫球蛋白也可影响侵袭性肺曲霉病疾病的发展过程,推测侵袭性肺曲霉病发病机制可能与体液免疫中免疫球蛋白水平有关。

      • 1
    • 医学研究生动物实验课教学改革: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苗晋鑫, 苗明三

      Abstract:

      动物实验课是医学及生命科学相关专业中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对学生的实验技能、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传统的动物实验课教学方式存在内容单一、学生参与度不高等问题。为更好地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创新思维的培养,本文旨在探讨动物实验课的教学改革。首先,介绍动物实验课教学改革的背景和意义,强调其对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其次,提出动物实验课教学改革的原则,包括以学生为中心、注重问题解决和实践探索、促进跨学科融合等。然后,从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方面,详细阐述动物实验课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在课程设计上,应注重选取有挑战性和探索性的实验项目,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专业需求。在教学方法上,应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探索和合作,引导他们进行问题解决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在评价方式上,应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手段,如实验报告、小组讨论和项目展示等,以全面评估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最后,通过实践验证和效果评估,总结动物实验课教学改革的经验和成果,并提出进一步完善的建议。

      • 1
    • 线粒体质量控制系统在脓毒性心肌病发病中的研究进展

      解有成, 肖曙芳, 林雪梅, 陈顺, 于晓辉

      Abstract:

      脓毒性心肌病(septic cardiomyopathy,SIC)是脓毒症中常见的器官功能障碍,其与患者高死亡率和不良预后密切相关。SIC发病机制复杂且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是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既往研究表明,线粒体功能障碍在SIC的发生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当机体发生SIC导致线粒体功能障碍时,MQS的异常调控可使心肌细胞损伤加重。最近的研究显示,线粒体质量控制系统(mitochondrial quality control system,MQC)可通过调节线粒体生物发生、线粒体融合/裂变和线粒体自噬来维持线粒体动态平衡。因此,本文就MQC在SIC发病中的作用及最新研究进行综述,并对其作为潜在的治疗靶点进行分析与展望。

      • 1
    • 基于中西医临床病证特点的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分析

      罗诗雯, 杨冬梅

      Abstract:

      目的 对常见动脉粥样硬化(AS)动物模型与中西医临床病证特点进行吻合度分析与评分,为研究AS疾病选择的动物模型提供参考。方法 对常见AS动物模型的品种、造模方法、原理、特点进行总结,并根据AS中西医临床诊断标准对15种常见模型进行吻合度分析。结果 现有AS动物模型常用的制备方法有高脂喂养型、机械损伤联合高脂喂养型、基因工程联合高脂喂养型、化学诱导结合高脂喂养型以及病证结合模型。其中,中西医临床吻合度相对较高的是球囊损伤联合高脂喂养型、ApoE-/-联合高脂喂养型以及病证结合中的痰瘀互结型。结论 现有的AS动物模型大多以西医造模方法为主,评价标准亦以西医诊断指标为主,缺少中西医病证结合的特点,很难揭示中医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核心。因此,构建准确、高吻合度的中西医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将是深入研究AS机制和防治的重点。

      • 1
    • UBC9介导SUMO化修饰在同型半胱氨酸诱导巨噬细胞焦亡中的作用研究

      马凌桔, 迟宏扬, 吴昕雪, 马福军, 田彦成, 赵彩齐, 何天宇, 彭红建, 姜怡邓, 杨力, 黄晖, 马胜超

      Abstract:

      目的 探讨泛素结合酶9(ubiquitin Conjugating Enzyme 9, UBC9)介导SUMO化修饰在同型半胱氨酸诱导巨噬细胞焦亡中的作用。方法 首先采用细胞计数试剂 (cell counting kit-8,CCK-8) 法和Western blot检测不同浓度(用 0μmol/L、50μmol/L、100μmol/L、150μmol/L、200μmol/L)同型半胱氨酸对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的活力及焦亡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检测不同组细胞中UBC9、SUMO化修饰蛋白SUMO-1、炎症因子IL-1β的表达水平;qRT-PCR检测干扰前后UBC9的mRNA表达,同时检测干扰UBC9后,UBC9、焦亡相关蛋白、IL-1β及SUMO-1相关表达。结果 当采用100μmol/L的Hcy刺激后,巨噬细胞的活力不受影响且焦亡蛋白NLRP3、caspase-1表达最明显( P<0.001);与Control组相比,Hcy组IL-1β的表达水平升高( P<0.01),SUMO-1表达升高( P<0.01);与Control组相比,Hcy组中UBC9蛋白水平及mRNA水平表达均增高( P<0.05);转染si-UBC9后,与si-NC+Hcy组相比si-UBC9+Hcy组NLRP3、caspase-1、IL-1β 、UBC9、SUMO-1表达降低P<0.01)。结论 高同型半胱氨诱导巨噬细胞焦亡的发生,其机制与上调泛素结合酶9发生SUMO化修饰有关。

      • 1
    • 基于Citespace的中性粒细胞在糖尿病领域研究进展可视化分析

      王瑾茜, 喻嵘, 黄娟, 刘洋洋, 张田田, 李薇, 杨蕙, 雷诗卉

      Abstract:

      目的 本文旨在阐明中性粒细胞和糖尿病领域的发展以及中性粒细胞在糖尿病领域的演变特征、潜在趋势及研究热点。 方法 检索Web of Science(科学引文索引)中2010至2023年收录的中性粒细胞在糖尿病领域相关的2998篇文献,采用Citespace6.1.R6对中性粒细胞在糖尿病领域的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 结果 自2012年以来,有关这一主题的出版物迅速增长。Bayat Mohammad, Liu Tong, Amini Abdollah, Zhang Rui均为高产作者,有7篇相关领域的文章发表。中国和Shanghai Jiao Tong Univ(上海交通大学)分别是发表论文最多的国家和机构。该领域最有影响力的期刊是《PLOS ONE》,被引用1380次。文献共被引分析显示,目前与糖尿病相关的主题中,焦点最高的“extracellular trap(细胞外诱捕网)”,“covid-19 patient(新冠肺炎患者)”。关键词共现分析、聚类分析和关键词爆发分析表明,lymphocyte ratio(淋巴细胞比值)(13.08), 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7.2)是目前中性粒细胞和糖尿病领域研究最多的主题。这一领域的文献主要分布在“myocardial infarction(心肌梗死)”,“endothelial(内皮细胞)”,“oxidative stress(氧化应激)”和“apoptosis(细胞凋亡)”之间。 结论 本文运用Citespace对中性粒细胞在糖尿病领域的演变趋势进行分析,为研究人员今后开展糖尿病领域相关研究提供新思路。

      • 1
    • 葡聚糖硫酸钠诱导小鼠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模型进展观察

      孔维姣, 晏乙月, 赵佩凯, 毛晓健, 王 亭

      Abstract:

      目的 以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小鼠慢性溃疡性结肠炎(UC),观察模型进展情况。方法 2.5%DSS+饮用水各5天自由饮用为1个周期,重复3个周期。记录疾病活动指数(DAI)、结肠长度及组织病理损伤、脏器指数等,检测结肠髓过氧化物酶(MPO)、血清和结肠IL-1β等细胞因子含量。结果 在3个周期中,小鼠均出现腹泻、便血和体重减轻,结肠长度缩短和病理损伤,给予DSS后加重,给予饮用水后缓解;结肠MPO含量逐渐升高;脾指数和血清IL-1β、IL-6、IL-17A、TGF-β和TNF-α水平持续或波动升高;结肠IL-1β、IL-6、IL-17A含量第1或2周期显著升高,后缓慢降低;结肠TNF-α无明显变化;血清和结肠IL-10含量呈上下波动,实验结束时较正常组降低或持平。结论 本方法可诱导慢性UC,表现为症状“发作-缓解”交替,以及持续的全身性炎症反应和结肠中性粒细胞过度激活,一定程度反映了UC反复发作的特点,可作为UC病理变化特征和干预时机分析,以及UC治疗药物发现和评价的工具。

      • 1
    • 铁死亡在脓毒症急性肺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史阳琳, 杨建雅, 常晴晴, 王倩倩, 王明航, 李素云

      Abstract:

      脓毒症是由于宿主对感染的反应失调而导致的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死亡率极高,其是导致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 ALI)的主要危险因素,然而脓毒症ALI的病理生理学和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有效药物极为有限。因此,当务之急是挖掘脓毒症ALI的发病机制,并试图发现有效的干预措施,以改善脓毒症ALI患者的预后。近年来,铁死亡被认为与脓毒症ALI的病理生理过程密切相关,抑制相关细胞铁死亡可有效缓疾病的发生发展。本文对靶向相关细胞铁死亡的治疗策略进行综述,以期为脓毒症ALI铁死亡相关研究提供借鉴并为脓毒症ALI的治疗提供新的视角。

      • 1
    • 海马ICAM5对小鼠饮酒行为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胡佳佳, 杨转芳, 孙喜喆, 袁娟娟, 程燕, 张宇, 殷丽天

      Abstract:

      【摘要】 目的 分析小鼠海马组织中ICAM5对小鼠饮酒偏好、运动能力等行为的影响,并分析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方法 选取8周龄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将小鼠分为对照组和饮酒组,建立双瓶饮酒模型。检测ICAM5在小鼠内侧前额叶皮层、海马及杏仁核脑区的表达改变。构建ICAM5过表达腺相关病毒,通过脑立体定位方法注射至海马脑区。通过免疫荧光技术和Western blot检测海马组织ICAM5的蛋白表达水平。通过旷场实验、条件位置偏爱实验和翻正反射实验,观察小鼠对酒精的偏好性以及ICAM5对小鼠行为的影响。通过Western blot检测分析树突棘F-actin/G-actin比值,高尔基染色方法检测树突棘形态。 结果 在双瓶饮酒模型中,与对照饮水组相比,酒精组小鼠海马脑区ICAM5的表达显著下降。结果显示,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到ICAM5在小鼠海马脑区特异性表达。在旷场实验中,AAV-ICAM5组小鼠较对照组小鼠在旷场中心位置停留时间(P < 0.01)和运动距离明显增加(P < 0.001)。在CPP实验中,测试期AAV-ICAM5小鼠在伴药箱的停留时间较对照组小鼠明显降低(P < 0.001)。在LORR实验中,过表达ICAM5可以明显降低小鼠镇静潜伏期(P < 0.01),但同时显著缩短镇静作用的持续时间(P < 0.001)。与对照组相比,饮酒后小鼠海马F-actin/G-actin比值显著升高(P < 0.01),而ICAM5过表达后这一比值显著降低(P < 0.001)。与对照组相比,饮酒后小鼠海马CA1区树突棘密度增加(P < 0.001),但是AAV-ICAM5+EtOH(ethanol)组树突棘密度显著降低(P < 0.01)。 结论 海马ICAM5可能通过调节细胞骨架蛋白的表达,形成树突棘结构可塑性改变,最终引起小鼠饮酒和运动行为的改变。

      • 1
    • 结合系统药理学与代谢组学探究黄芩素治疗高尿酸血症的作用机制

      梁景珍, 高映杰, 叶文倩, 卫兵艳, 陈朝阳, 杨帆

      Abstract:

      目的 探究黄芩素治疗高尿酸血症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采用酵母膏联合氧嗪酸钾的方法构建高尿酸血症小鼠模型。通过生化指标、病理改变、非靶代谢组学及网络药理学技术深入研究黄芩素治疗高尿酸血症的作用及潜在机制。结果 黄芩素能降低尿酸、肌酐和尿素氮的含量,减轻肾组织炎性损伤,上调尿酸排泄蛋白表达水平,下调尿酸重吸收蛋白表达水平。网络药理学筛选出BCL2、SIRT1和XDH等9个药物疾病相关靶点。代谢组学分析筛选出烟酸和烟酰胺代谢、咖啡因代谢和嘌呤代谢等6条关键代谢通路。结论 黄芩素可治疗高尿酸血症,减轻肾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SIRT1和喹啉酸共调控的烟酸和烟酰胺代谢等代谢途径有关。

      • 1
    • 基因编辑技术在免疫缺陷动物模型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马云辉, 王晓堂, 高继萍, 宋国华

      Abstract:

      免疫缺陷动物模型在临床前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是现代生物医学研究领域的重要实验工具,广泛应用于免疫学、遗传学、肿瘤学与微生物学等研究领域。基因编辑是针对生物体基因组进行靶向修饰的技术,从出现到应用,极大推动了生物医学研究领域的发展。基因编辑技术主要包括HEs、ZFNs、TALENs与CRISPR/Cas9系统。目前,研究者已利用该技术建立了多种类型的免疫缺陷动物模型,各有其优势和局限性。近年来,大量研究证实人源化免疫缺陷动物模型能够精准模拟癌细胞、药物以及免疫系统在人体内的作用,可以更好地模拟人类疾病,广泛用于研究人类免疫生物学及人类复杂疾病的潜在机制。本文对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构建免疫缺陷动物模型的研究应用进展进行综述,对基因编辑技术在免疫缺陷动物模型制备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策略深入探讨,并对其未来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研究者选用和建立免疫缺陷动物模型提供参考。

      • 1
    • 极端动物保护主义与实验动物福利伦理

      田雪梅, 久保幸子, 吴英杰, 苏涛

      Abstract:

      实验动物作为“活的试剂”,推动了生命科学和医学的飞速发展,其福利伦理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实验动物福利伦理不仅是动物保护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对于保障实验动物的权益、促进科学研究的合理性与道德性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动物保护主义的演变过程中,极端动物保护主义作为一种偏激的观点和理论逐渐浮现。本文旨在从实验动物福利伦理的视角出发,总结动物保护主义的主要理论和实验动物福利伦理的发展历程;分析极端动物保护主义的主要问题;并针对我国实验动物福利伦理的现状提出建议,以期为我国的实验动物福利伦理实践和制度建设提供参考。

      • 1
    • 两种肝毒性化学物诱导的肝纤维化小鼠模型转录组学的比较研究

      闫阮玉, 吴洪雨, 黄恺, 孙鑫, 薛静波, 陶艳艳, 刘成海, 彭渊

      Abstract:

      目的 比较四氯化碳(CCl4)和3,5-二乙氧基羰基-1,4-二氢可力丁(DDC)两种肝毒性化学物诱导的肝纤维化小鼠模型的转录组学差异,为使用肝纤维化小鼠模型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分别采用10%CCl4腹腔注射和0.1%DDC饮食喂养诱导小鼠肝纤维化模型。造模4周后,检测血清ALT、AST、TBil水平;HE染色观察肝内炎症浸润情况;天狼猩红染色观察肝脏胶原沉积情况;Jamall's法测定肝组织羟脯氨酸(Hyp)含量;Elisa检测肝组织上清TNF-α、IL-6和IL-1β含量。提取小鼠总RNA进行测序(RNA-Seq),使用R软件分析2种肝纤维化模型的差异基因,并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并验证差异显著的基因。结果 与正常小鼠相比,CCl4染毒小鼠和 DDC饮食小鼠血清ALT、AST、TBil水平和均肝组织TNF-α、IL-6和IL-1β含量显著升高,血清Alb水平下降。病理染色提示CCl4染毒小鼠肝组织结构破坏,中央静脉周围大量肝细胞玻璃样变及坏死;DDC饮食小鼠肝内卟啉沉积,大量炎症细胞在汇管区和胆管周围浸润;两种模型小鼠肝内均有不同程度胶原沉积。通过筛选条件(|logFC|>2倍且P<0.05)获得CCl4染毒模型、DDC饮食模型的差异基因分别为1820、2373个,其中上调基因分别为1302、1978个,下调基因分别为518、395个。GO注释发现2种模型在分子功能(MF)、生物学过程(BP)、细胞成分(CC)等方面具有重要功能,KEGG分析发现CCl4染毒模型、DDC饮食模型分别激活22、29条信号通路,其中细胞外基质受体的相互作用、细胞周期、蛋白的消化与吸收、焦点粘附、PI3K-Akt 等16条信号通路在2种模型中均显著富集(P<0.05)。聚类分析发现在2种模型中均明显下调基因包括Mup11、Mup15、Mup17、Mup1等,采用RT-qPCR得以证实(P<0.05)。结论 本研究报道了CCl4染毒和DDC饮食两种肝纤维化模型的RNA-Seq转录组学特点并进行比较,观察基因表达的场所、基因表达所调节的通路等方面,为后续肝纤维化的发病机制和治疗研究的动物模型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 1
    • 蠲哮汤调节三型固有淋巴样细胞治疗肥胖哮喘小鼠机制

      田敏萍, 张清源, 向双娣, 陈玲玲, 孙朋, 薛汉荣

      Abstract:

      摘要:目的:探讨蠲哮汤调节三型固有淋巴样细胞(ILC3)治疗肥胖型哮喘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6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60%高脂饲料+OVA)、蠲哮汤组(低、中、高剂量分别为8.5、17、34 g?kg-1),醋酸地塞米松组(1 mg?kg-1),每组10只。除空白组,其余组高脂饲料喂养12周后,OVA致敏及雾化激发建立肥胖哮喘模型。首次雾化起,蠲哮汤低、中、高剂量组及地塞米松组给予相应药物灌胃,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持续7d。观察分析小鼠的一般状态及肥胖哮喘典型症状改变,HE染色观察肺部病理改变,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脂四项和肺泡灌洗液(BALF)炎症细胞分类计数,ELISA检测BALF和血清IgE水平,肺组织中IL-1β、IL-13、CCL17水平,流式细胞术分析肺和外周血中IL-17A+ILC3、IL-22+ILC3水平,Western blot 检测肺组织中P-STAT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蠲哮汤中、高剂量组小鼠的一般状态和典型肥胖哮喘症状较模型组得到明显改善。模型组小鼠气道炎性细胞浸润,气道壁增厚,经地塞米松和蠲哮汤中、高剂量干预后小鼠肺部炎症情况明显改善,其中高剂量效果更明显。模型组小鼠肺组织中IL-1β、IL-17A+ILC3、IL-13、CCL17水平高于正常组(p<0.05),IL-22+ILC3比例和P-STAT3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组(p <0.01,p<0.05),经蠲哮汤中、高剂量干预后IL-1β、IL-17A+ILC3、IL-13、CCL17水平显著下降(p<0.05, p<0.01,p<0.001),IL-22+ILC3比例和P-STAT3表达明显增加(p<0.05,p<0.01,p<0.001)。结论:蠲哮汤减轻肥胖哮喘小鼠肺部炎症和过敏反应,改善机体炎症环境,其机制可能与调节ILC3分泌细胞因子功能有关。

      • 1
    • Adra1a调节LPS诱导的Lbp-/-小鼠原代肝细胞炎症反应

      米传靓, 付彬, 李思迪, 陈志达, 郭中坤, 王可洲

      Abstract:

      目的 探究Adra1a调节LPS诱导的LBP敲除小鼠(Lbp-/-)原代肝细胞炎症反应。方法 利用二步灌流法提取WT型、Lbp-/-型小鼠原代肝细胞,构建LPS诱发的原代肝细胞炎症模型;采用加入抑制剂哌唑嗪、转染siRNA来抑制Lbp-/-小鼠原代肝细胞Adra1a的表达;抑制剂法将原代肝细胞分为对照组(空白对照)、LPS组(LPS刺激12 h)、抑制剂哌唑嗪组(哌唑嗪干预1 h后加入LPS刺激12 h),转染siRNA的方法将原代肝细胞分为四组分别是对照组(空白对照)、LPS组(LPS刺激12 h)、阴性对照组(si-NC干扰12 h后再加入LPS刺激12 h)、干扰组(si-adra1a干扰12 h后再加入LPS刺激12 h);WT型小鼠原代肝细胞则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空白对照)、LPS组(LPS刺激12 h)。本研究以WT型、Lbp-/-型小鼠原代肝细胞为研究对象利用Western blot方法验证Adra1a在LPS刺激下的变化情况,采用CCK8,qPCR、Western blot等实验方法验证哌唑嗪及si-adra1a对Lbp-/-小鼠的原代肝细胞的炎症及存活率的改善情况。结果 在LPS刺激下Lbp-/-小鼠的原代肝细胞Adra1a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 < 0.01),而野生型没有显著变化;抑制剂哌唑嗪组及干扰组的细胞存活率显著升高(P < 0.01;P < 0.05);抑制剂哌唑嗪组及干扰组的TNF-α、IL-1β炎症因子表达情况显著降低(P < 0.01),与细胞损伤及炎症相关的蛋白p-p38、p-ERK、p-JNK的表达量也显著降低(P < 0.01)。结论 LPS刺激Lbp-/-小鼠原代肝细胞后Adra1a表达上调、炎症信号因子上调,使用哌唑嗪和si-adra1a特异性下调Adra1a表达后显著性降低LPS诱导的Lbp-/-小鼠原代肝细胞炎症因子,表明LBP敲除后Adra1a参与LPS诱导炎症的调节。

      • 1
    • 基于NLRP3研究放射对小鼠涎腺组织损伤的影响

      吴玉琪, 黄桂林, 肖丽君, 张敏, 张霓霓

      Abstract:

      目的:研究放射对小鼠涎腺组织形态、功能及NLRP3表达的影响,为修复放射性涎腺组织损伤提供新思路。方法:建立小鼠放射性下颌下腺损伤模型,记录饮水情况,于放射后1、3、7、14天进行唾液流率检测,HE染色观察下颌下腺损伤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及real-time PCR检测NLRP3及Caspase-1在小鼠放射性下颌下腺损伤中的表达情况。结果:随着时间的累积,放射组小鼠饮水量逐渐增多,唾液流率减少,下颌下腺中炎症细胞不断增多,腺泡细胞逐渐出现核固缩及空泡化等病变;在放射后的7和14天,放射组NLRP3和Caspase-1蛋白及基因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结论:辐射可诱导小鼠下颌下腺组织损伤,并激活NLRP3炎症体促使其表达量增加。

      • 1
    • 1470nm半导体激光治疗仪对犬前列腺切除术的有效性研究

      黄恒, 潘永明, 黄俊杰, 张辉, 郁晨, 陈民利, 徐庆丰, 郑国

      Abstract:

      目的 评估1470 nm半导体激光治疗仪(简称:科瑞达治疗仪)对犬前列腺切除术的有效性。方法 选取成年雄性Beagle犬28只,随机分为3组,即假手术组3只、试验组15只和同类对照组10只;其中试验组又分为120 W/50 W、150 W/50 W、160 W/50 W的汽化切割/凝固止血3个小组;同类对照组又分为120 W/50 W、150 W/50 W的汽化切割/凝固止血2个小组;每小组各5只。试验组和同类对照组均在电切镜下经膀胱颈入口行犬前列腺切除术。术中观察产品的操作适配性和有效性;术后观察犬的一般体征,以及在术前、术后即刻、3 d、7 d、28 d时取血测定血液生化和血液学指标;分别在术后1 h、4周时,行超声和电切镜下观察尿道前列腺部情况,并取前列腺组织进行H&E染色分析术后1 h的凝固层厚度和4周尿道上皮修复情况。结果 术中,试验品和同类对照品进行犬前列腺切除术的操作性能良好,具有较好的汽化切割和凝固止血性能;术后对犬的一般体征、血液学和血液生化指标均未见明显影响;且超声显示术后即刻均可见尿道扩张,尿道上皮回声略有增强;4周时,可见前列腺组织实质为略低回声,内部为均匀分布细小点状回声,包膜呈线状高回声,与假手术组一致。测量分析显示,试验组和同类对照组汽化切割前列腺组织重量约为0.91~1.33 g,切除比例达17.11~20.27 %;且随汽化切割功率的增加,激光发射时间逐渐减少,而汽化切割速度和效能均有所增加;但试验组与同类对照组比较均未见明显差异(P>0.05)。电切镜下可见试验组和同类对照组在术后1h时前列腺尿道部创面呈烧灼样改变,创面和正常尿路上皮分界明显;4周时,前列腺部尿路上皮已修复平整,和周围正常尿路上皮分界较模糊。同样,病理观察也显示,术后1 h时试验组和同类对照组均可见前列腺尿道口损伤明显,创面表面有少量碳化和凝固性坏死,少量炎性细胞聚集,凝固层厚度约在0.4 mm左右;术后4周时,假手术组前列腺尿道部形态未见异常,试验组和同类对照组均可见新生上皮基本覆盖创面,厚度较均匀,无凝固性坏死组织附在创面上,周围仍有轻度炎性反应,成纤维细胞增生明显,周围前列腺可见间质和上皮细胞增生,部分可见鳞状化生;前列腺包膜完好,周围神经血管形态未见异常。结论 科瑞达治疗仪对Beagle犬前列腺切除术是有效的,具有较好的汽化切割和凝固止血性能,且术后的各项生理指标较假手术组无显著差异。

      • 1
    • 中医药院校实验动物学的特色创新教育

      章敏, 刘雁云, 顾欣, 田代志, 杨阳

      Abstract:

      实验动物学在医学生教育及培养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医药院校实验动物学教学除紧跟实验动物学学科发展,还应加强中医特色教育、特色创新教育,根植于提高中医传统文化素养,着眼于培养学生创新和拓展思维。通过传承教育、伦理教育、迁移教育、探讨教育、启发教育及延展教育等在日常教学中的体现,结合实验动物学的中医渊源、中医药研究的动物福利、动物实验中的中医理论、动物模型的中医考量、实验动物的种属选择以及新发展方向的指导引领等具体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着力于更优质的中医特色创新教育,为祖国医学的发展提供坚实保障,为传统医学的传承培养新型人才。

      • 1
    • 不同时间急性睡眠剥夺对大鼠行为学及突触生物标志物表达的影响

      张士滨, 王璐, 王储, 郭鹏程, 闫旭升, 霍东升, 杨占君, 王艳国, 贾建新

      Abstract:

      目的:探究不同时间急性睡眠剥夺对大鼠行为学及突触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70只随机分为7组,即空白对照组(Control)、睡眠剥夺24 h组、48 h组、72 h组、96 h组、120 h组、144 h组,采用改良多平台水环境睡眠剥夺法建立大鼠睡眠剥夺模型,通过Morris水迷宫检测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旷场实验检测大鼠焦虑状况,Nissl染色观察大鼠海马神经元形态、数量的改变,蛋白免疫印迹、Real-time PCR实验分别测定大鼠突触相关分子标志物:突触素(synaptophysin,SYN)、突触后膜致密物质95(post-synaptic density protein-95,PSD-95)、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的表达。结果:与Control组比较,随着睡眠剥夺时间的延长,大鼠的站立次数和修饰行为次数均显著增加(P<0.05);120 h、144 h组大鼠的逃避潜伏期与上台前路程均显著增加(P<0.05),而穿越平台次数和目标象限时间百分比均显著下降(P<0.01),且与睡眠剥夺时间呈负相关;BDNF、SYN及PSD-95蛋白/基因的表达量均随睡眠剥夺时间的延长呈明显下降趋势(P<0.01),且与睡眠剥夺时间呈负相关。结论:随着睡眠剥夺时间的增加,模型大鼠空间学习记忆损害与焦虑情绪逐渐加重,其可能与突触相关分子标志物表达减少有关。

      • 1
    • 基于蛋白质组学技术探讨桦褐孔菌提取物治疗克罗恩病的作用机制

      韩立华, 赵晓茹, 彭莉莉, 郝渺, 原红霞

      Abstract:

      目的 采用蛋白质组学技术研究桦褐孔菌提取物治疗克罗恩病的作用机制。 方法 采用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建立克罗恩病(CD)模型。48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桦褐孔菌提取物低(200 mg/kg)、中(400 mg/kg)、高(800 mg/kg)剂量组、美沙拉嗪组(225 mg/kg)。药物干预一周后,进行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和结肠黏膜损伤指数(CMDI)评分;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变化;ELISA检测大鼠血液中IL-1β、IL-6和TNF-α炎症因子水平。取对照组、模型组及桦褐孔菌提取物高剂量组的结肠组织,采用非标记蛋白质组学分析鉴定各组大鼠结肠组织中的蛋白,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最后采用WB和RT-PCR对关键蛋白进行验证。 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桦褐孔菌提取物中、高剂量组的DAI、CMDI及HE染色评分显著降低,其血液中炎症因子IL-1β、IL-6和TNF-α的含量也显著降低。蛋白质组学显示,桦褐孔菌提取物高剂量组与模型组间有199个差异蛋白(DEPs),其中63个DEPs与CD相关,生物信息学结果显示63个DEPs要涉及NOD样受体信号通路、钙信号通路和坏死性凋亡等多条通路。WB和RT-PCR检测各组大鼠结肠组织中Vdac1和Trpv2的蛋白和mRNA水平,与蛋白质组学结果一致。 结论 桦褐孔菌提取物可能通过干预Vdac1、Trpv2的表达,调节NOD样受体信号通路、钙信号通路和坏死性凋亡,从而达到治疗CD的效果。

      • 1
    • 中医药治疗乳腺癌相关抑郁发展的机制研究进展

      彭梦薇, 吴耀松, 刘高源, 匡洛逸, 罗紫龙, 陈玉龙, 刘燕

      Abstract:

      乳腺癌诊断与治疗过程中出现以抑郁为主的病理性情绪变化,临床上称之为乳腺癌相关抑郁。大量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研究已证实乳腺癌相关抑郁病情复杂且治疗难度大、预后差。现有临床治法大多是乳腺癌术后化疗服用抗抑郁药物,将乳腺癌和抑郁症作为两个独立的疾病进行治疗,存在效率低、不良反应强等诸多缺陷。而中医药凭借其多成分同时调控多通路,多靶点显著优势,在防治乳腺癌相关抑郁的方面具有独特价值。本文主要是从神经系统紊乱、炎症免疫反应、肠道菌群失调等方面对乳腺癌相关抑郁机制,以及中医药的治疗机制进行综述,以期对中医药治疗乳腺癌相关抑郁临床应用和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 1
    • 基于免疫炎症-肠道微生态探讨清热解毒方对痛风小鼠治疗作用的研究

      何宪顺, 林锟, 韦雨柔, 田佳庆, 江禹来, 魏腾飞, 林天烨, 何敏聪, 魏秋实

      Abstract:

      目的 探究清热解毒方对痛风小鼠抗炎作用及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将40只7-8周龄、体质量20-22 g的SPF级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CON组)、模型组(MOD组)、别嘌醇组(ALLO组)、清热解毒方组(QRJD组),第1-28天每日早上CON组ig 10 g/0.1 ml羧甲基纤维素,其余各组均ig氧嗪酸钾(500 mg/kg)+酵母膏(10 g/kg)混悬液制备高尿酸血症小鼠模型;第29天在异氟烷麻醉下,往CON组小鼠左踝关节注射200 ul无菌羧甲基纤维素,其余各组小鼠左踝关节注射等量尿酸钠溶液制备痛风性关节炎模型,同时各组每日灌服相应药物进行治疗;第35天取材,取材小鼠禁食不禁水6 h,检测血尿酸、血肌酐、尿素氮等血液指标,踝关节苏木精-伊红染色、踝关节番红固绿染色;踝关节免疫组化检测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 10,IL-10)、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 1,TGF-β1)抗炎指标;收集小鼠盲肠内容物,采用16S rDNA 高通量测序法检测肠道菌群变化。结果 ①用药治疗7天后,与MOD组相比,QRJD组能有效降低疾病模型小鼠血尿酸(P<0.001)、肌酐(P<0.001)、尿素氮(P<0.05)浓度,有效的保护肾功能。②病理结果提示,与MOD组相比,苏木精-伊红染色发现QRJD组治疗后,关节滑膜增生有所减少,炎症细胞浸润得到减轻;番红-固绿发现中药复方软骨排列较前有序,软骨破坏较模型组减轻,基质未见失染。③踝关节免疫组化结果提示:CON组、MOD组IL-10、TGF-β1未见明显升高;与MOD组相比,QRJD组的IL-10、TGF-β1表达升高(P<0.05)。④肠道菌群交互关系、多样性上,与CON组相比,MOD组特有的OTUs数目增加75个,而QRJD能减少MOD特有的OTUs数量,更接近CON组;四组间的 α多样性未见明显差异(P>0.05),而在β多样性发现QRJD组的菌群组成更趋向于CON组水平(P=0.001)。⑤肠道菌群差异分析结果显示:与CON组相比,MOD组Ruminococcaceae spp.、Dubosiella sp.、Tyzzerella sp.、Ileibacterium sp.和Bacteroidales_spp.菌等丰度增高(P<0.05);与MOD组对比,QRJD组Lactobacillus sp.、Ligilactobacillus sp.和Bacteroides sp.等丰度上升(P<0.05),且肠道菌群相互作用图上显示菌与菌之间存在相互作用。⑥肠道菌群与肾功能、抗炎因子相关性分析中,Dubosiella sp.、Tyzzerella sp.、Bacteroidales spp.菌群的相对丰度与SUA、SCR呈显著正相关(P < 0.05);而Lactobacillus sp.、Ligilactobacillus sp.、Mitochondria spp.与IL-10、TGF-β1抗炎因子呈正相关,其中与TGF-β1较为显著(P < 0.05)。⑦COG功能预测提示QRJD组功能集中于无机离子转运和代谢、碳水化合物运输与代谢等。结论 QRJD能有效调节免疫炎症-肠道微生态紊乱从而治疗痛风疾病,推测其防治痛风的机制是调节肠道菌群多样性以及调控Ruminococcaceae spp.、Dubosiella sp、Lactobacillus sp.等差异菌群丰度实现治疗痛风的目的。

      • 1
    • NF-κB信号通路介导巨噬细胞参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展

      李世龙, 王贺

      Abstract: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MIRI)已经成为影响心血管疾病患者临床转归的最严重并发症之一,巨噬细胞的免疫炎症反应与MIRI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目前已有多项研究表明,通过影响巨噬细胞的极化和炎症状态、焦亡、浸润等功能,NF-κB信号通路可参与MIRI调节,是MIRI治疗的潜在靶点。因此,本文将对巨噬细胞功能与MIRI调节作用之间的NF-κB信号通路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1
    • 神经母细胞瘤肝及肾上腺移植模型比较

      陈红霞, 谭志刚, 林惠然, 冯露平, 郑楚雅, 廖文峰, 曾如凤, 刘锦信, 卓振建

      Abstract:

      【摘要】目的 建立神经母细胞瘤( Neuroblastoma,NB )肝脏移植模型,并与肾上腺原位移植模型进行比较,探索模型的特征。方法 采用微量注射针将含有5×105(SK-N-SH)细胞溶液沿肝叶长轴种植于小鼠肝左叶,造模结束后检测肿瘤的生长、转移情况、相关基因表达及肿瘤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 小鼠接种肿瘤细胞21 d后成瘤率达100%,肿瘤的生长、转移、相关基因表达及病理特征明显。结论 本文通过更为简单的手术造模方法,成功构建了一种神经母细胞瘤肝脏移植模型,为NB研究者今后科学实验提供了更多理想的模型选择。

      • 1
    • 两种方法清除大鼠子宫内膜巨噬细胞的比较研究

      夏良君, 崔础婷, 李军威, 程洁, 夏有兵

      Abstract:

      目的 通过比较氯膦酸二钠脂质体不同给药途径的作用差异,探索更有效的大鼠子宫内膜巨噬细胞清除方法。方法 雌性8周龄SD大鼠随机分为单侧对照组(左侧宫腔注射磷酸缓冲盐脂质体100 μL)、单侧清除组(右侧宫腔注射氯膦酸二钠脂质体100 μL)、双侧对照组(双侧宫腔注射磷酸缓冲盐脂质体100 μL)、双侧清除组(双侧宫腔注射氯膦酸二钠脂质体100 μL)、全身对照组(尾静脉注射磷酸缓冲盐脂质体500 μL)、全身清除组(尾静脉注射氯膦酸二钠脂质体500 μL)。注射后48h,获取组织样本。采用HE染色观察子宫、卵巢组织形态结构,免疫组化观察子宫、卵巢组织中巨噬细胞阳性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子宫、卵巢组织中巨噬细胞数量的变化。结果 各组大鼠子宫、卵巢组织结构与形态并无明显差异。免疫组化法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单侧及双侧清除组中子宫巨噬细胞阳性表达明显降低(P<0.001),卵巢巨噬细胞阳性表达无影响(P>0.05),全身清除组子宫和卵巢组织中巨噬细胞阳性表达均减少(P<0.01,P<0.01);与单侧及双侧清除组相比,全身清除对卵巢组织中巨噬细胞阳性表达的影响更大(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各清除组均能有效降低子宫组织中巨噬细胞百分比(P<0.001,P<0.001,P<0.05),与全身清除组相比,单侧及双侧清除组子宫内膜巨噬细胞清除效果更好(P<0.05,P<0.05);各清除组卵巢组织中巨噬细胞数量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所下降,其中全身清除组巨噬细胞数目减少最明显(P<0.05),单侧及双侧清除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局部宫腔注射氯膦酸二钠脂质体清除子宫巨噬细胞的方式优于尾静脉注射,并可避免其对卵巢巨噬细胞的影响,是建立理想的子宫局部巨噬细胞清除模型的最佳方法。

      • 1
    • APP/PS1转基因鼠中阿尔兹海默病对听功能的影响

      桂飞, 宋丹丹, 汪海燕, 孙筱品, 杨磊

      Abstract:

      目的 探究在AD进程中APP/PS1转基因鼠的听力和耳蜗组织形态学变化情况,判断AD发生发展是否会影响其听功能。方法 选择4、8和12三个月龄的APP/PS1转基因鼠和同窝野生型小鼠,通过免疫荧光染色法以及听性脑干反应(ABR)等方法检测,比较分析不同月龄APP/PS1转基因鼠的听功能变化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4月龄APP/PS1转基因鼠海马中Aβ斑块显著增多,表明此时已经开始表现出AD的病理变化;在4、8和12月龄,与同窝野生型小鼠相比APP/PS1转基因鼠的各频率听力阈值均未见显著差异。耳蜗组织形态学检测结果显示,两种小鼠耳蜗毛细胞、螺旋神经节等内耳关键细胞均无显著差异。APP/PS1转基因鼠和同窝野生型小鼠ABR检测结果显示,随着年龄增长两种小鼠的听力阈值均显著上升,均表现为年龄相关性听力损失;结论 APP/PS1转基因鼠的发病进程中存在年龄相关性听力损失,但AD发生发展几乎不会对APP/PS1转基因鼠的听功能产生影响。

      • 1
    • 黄花菜醇提物对斑马鱼抑郁样行为的改善作用研究

      郑涵文, 王梓航, 刘昕玥, 于佳玮, Alberto Carlos Pires Dias, 王琼

      Abstract:

      目的:探究黄花菜醇提物(Hemerocallis citrinaBaroni)在利血平(ReserPine)诱导的斑马鱼幼鱼(Danio rerio)模型中对抑郁行为的改善作用。方法:将斑马鱼幼鱼分为对照组、利血平组、利血平组+氟西汀(阳性药)组、利血平组+黄花菜低剂量组(1.5mg/L)、利血平组+黄花菜中剂量组(3mg/L)、利血平组+黄花菜高剂量组(4.5mg/L)。采用斑马鱼声音刺激和光刺激进行抑郁样行为学分析。利用 RT-qPCR研究黄花菜醇提物对抑郁症有关的星状胶质细胞标志物及其衍生物(GFAP、C3、C4B、EMP-1、S100α-10)以及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其自身受体转录基因(P75,TrkB)的调节功能。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在440Hz声音刺激与8000Lux光照刺激下运动距离缩短、运动时间减少(P<0.05,P<0.0001),呈现运动的不敏感性。而经过黄花菜醇提物给药后的斑马鱼幼鱼对于光与声音的刺激敏感度相较于模型组有明显升高(P<0.05,P<0.01)。与对照组相比,利血平组斑马鱼脑中的星形胶质细胞标志物基因表达上调(P<0.01),而给药组相较于利血平组,星形胶质细胞标志物表达显著下调(P<0.01),而神经营养因子及其受体基因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斑马鱼脑中的BDNF,P75,TrkB下调(P<0.01),而黄花菜醇提物给药组相较于模型组,BDNF,P75,TrkB表达显著上调(P<0.001)。表明黄花菜醇提物抑制了星形胶质细胞激活诱发的炎症表现,同时促进了神经营养因子及其受体基因的生成,对抑郁起到了改善作用。结论:黄花菜醇提物可以改善利血平诱导的斑马鱼幼鱼的抑郁样行为变化,斑马鱼脑中星形胶质细胞标志物的表达量减少,同时促进神经营养因子及其受体基因的生成,起到抗抑郁作用。

      • 1
    • 低剂量莠去津暴露饮用水诱导小鼠肝损伤模型的建立及验证

      朱玉, 苏莹实, 何宝国, 刘溪, 秦嫘

      Abstract:

      【】目的 建立长期饮喂低剂量莠去津诱发小鼠肝损伤模型,并评价莠去津引起的肝毒性作用。方法 C57BL/6-N雄性小鼠随机分为饮用对照组以及1.5mg/L和150mg/L莠去津剂量组,于饮喂后第35 d和第63 d检测血清肝功能生化指标和炎性因子水平,计算肝体比并对肝脏进行病理组织学和超微结构观察,检测肝组织中脂质过氧化水平和抗氧化能力,以及主要Ⅰ相代谢酶和Ⅱ相解毒酶的活性及相关蛋白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莠去津组AST/ALT比值,促炎性因子CCL2、TNFα和IL-6,H2O2含量以及代谢酶NCR、CYP b5和UDPGT活性均有显著变化(P < 0.05);150mg/L莠去津组肝功能GGT含量,过氧化物MDA水平及CYP1A2表达量极显著升高(P < 0.01),而GSH含量显著降低(P < 0.05),观察肝细胞损伤和线粒体空泡化更严重。结论 在建立低剂量莠去津诱导小鼠肝损伤模型时,1.5mg/L和150mg/L莠去津饮用水暴露均能够引起小鼠肝脏损伤,其中150mg/L莠去津暴露63 d后引起的肝脏代谢毒性更强。

      • 1
    • 铁死亡在白血病耐药中的研究进展

      安丽娟, 郝征

      Abstract:

      白血病的化疗耐药是临床亟待解决的治疗难题。铁死亡是铁依赖性的磷脂过氧化作用驱动的一种独特的细胞死亡方式。由于白血病的特征是氧化应激增加和铁超负荷,因此可以推测白血病细胞容易受到铁死亡的影响,这表明具有治疗潜力。近年来,铁死亡已被广泛研究并应用于各类白血病的治疗中。目前已有多项研究表明铁死亡的调控途径与白血病耐药机制之间存在关联,通过不同途径诱导铁死亡可有效降低各类白血病细胞对化疗药物的耐药性,进而提高临床疗效。本文总结了铁死亡的调控机制,详细分析了铁死亡相关氧化应激通路及铁代谢途径与白血病耐药机制之间的关联,并梳理了铁死亡在各类白血病治疗耐药中的实验研究与临床应用,旨在为研究铁死亡与耐药性白血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 1
    • 动物生物安全三级模拟实验室的建设与实践探讨

      李晓燕, 卢选成, 鹿双双, 王嘉琪, 卡力比夏提.艾木拉江, 刘美, 刘科亮, 再那吾东.玉山

      Abstract:

      动物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ABSL-3)是可以开展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感染实验动物的生物安全防护水平为三级的高级别生物安全实验室。近年来随着新发、再发传染病的不断出现,高级别生物安全实验室在病原致病机理、药物和疫苗研发等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硬件支撑作用,ABSL-3实验室的需求与日俱增,与此同时,对于能够胜任ABSL-3实验室工作的人员需求也越来越多,岗前培训的系统化、规范化、标准化成为进入ABSL-3实验室开展工作的人员降低风险的重要保证。高级别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岗前培训工作需要在特定的场所——模拟实验室内开展,因此有必要建立动物生物安全三级模拟实验室(ABSL-3模拟实验室),并建立科学有效的运行标准和机制。本文全面介绍了ABSL-3模拟实验室的设计、建设、运行及作用。

      • 1
    • 山医群体近交系自发性2型糖尿病中国地鼠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检测分析

      杨钰婷, 杨依纯, 卫兵艳, 武剑琴, 张瑞虎, 陈朝阳

      Abstract:

      目的:探究课题组前期建立的山医群体近交系中国地鼠自发性2型糖尿病(T2DM)动物模型的血液生理生化变化情况。方法:选取12月龄山医群体近交系自发性T2DM中国地鼠及正常地鼠各10只,进行空腹采血,应用Sysmex XT自动血液分析仪及Hitachi全自动生化仪对血液15项生理指标及16项生化指标进行测定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小板(PLT)、血红蛋白浓度(HGB)、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血糖(GLU)、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尿酸(UA)等指标具有统计学差异(P < 0.05)。结论:对课题组前期建立的山医群体近交系中国地鼠自发性T2DM模型进行血液生理生化指标检测分析,其变化符合人类T2DM发病的趋势,为该模型的应用及发展提供了基础数据。

      • 1
    • 利用CRISPR/Cas9技术构建基因修饰小鼠模型的技术优化进展

      王煜, 吴勇, 梁春南, 范昌发

      Abstract:

      CRISPR/Cas9技术的兴起,推动了生命科学各个领域的发展。随着对其认识的不断加深,人们进行了多重改进和优化,以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在基因修饰小鼠模型制作中,CRISPR/Cas9技术的优化也带来了众多突破性进展。本文简要回顾了CRISPR/Cas9技术的发展历程,并从CRISPR/Cas9元件优化、在条件敲除/敲入基因修饰小鼠模型的构建、以及CRISPR/Cas9元件和HDR模板的递送系统层面总结了优化策略,展望该技术的未来的发展。

      • 1
    • 高原低压低氧环境下牙周炎与中枢神经系统炎症的相关性

      陈露, 江小霞, 朱玲玲

      Abstract:

      近年来,随着在高原和山区活动人群的增多,高海拔暴露变得越来越普遍,许多基础疾病患者受高原低压低氧环境影响,病程进一步加重甚至导致认知障碍的现象频发。牙周炎是一种常见的炎症性疾病,能诱发牙周局部炎症反应,甚至中枢神经系统炎症。在高海拔环境下,机体出现免疫力下降、组织缺氧等反应,这些反应会促进牙周炎的发生发展,甚至有可能增加牙周炎引发中枢神经系统炎症的风险。随着高原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高原低压低氧环境下牙周炎与中枢神经系统炎症之间的关系引发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就牙周炎与中枢神经系统炎症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高原低压低氧环境下牙周炎与中枢神经系统炎症之间的相关性进行讨论。

      • 1
    • 基于线粒体质量控制探讨运动对骨骼肌萎缩的研究进展

      郭孝静, 王艳

      Abstract:

      骨骼肌萎缩是指骨骼肌质量的下降和肌肉功能的丧失。线粒体质量控制(mitochondrial quality control,MQC)是维持线粒体正常生理功能的基础,主要涉及线粒体生物生成、线粒体动力学(分裂/融合)、线粒体自噬等调控过程,其通过调控线粒体的形态、数量及质量的相对稳定以维持肌肉稳态。运动干预是一种防治肌萎缩经济有效的方式,目前已得到广泛应用,但其与MQC的关系尚未明确。本文就线粒体生物生成、线粒体动力学、线粒体自噬这 3 个质量控制环节在骨骼肌萎缩中的作用及其相关分子靶点的研究展开论述,深入分析MQC介导运动改善衰老、废用、癌症恶病质导致骨骼肌萎缩的机制,以期为运动干预肌萎缩提供理论指导。

      • 1
    • SPF级C57BL/6小鼠肠道固有层单细胞悬液制备的酶消化法比较研究

      曾勤, 梁莹, 王新慧, 闫蕾, 王湘鹏, 杨嘉仪, 余仁欢

      Abstract:

      目的 探究小鼠小肠固有层单细胞悬液制备的最佳酶消化法。方法 采集10根长度一致的小鼠小肠,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分别采用以胶原酶A或胶原酶Ⅷ为主的酶消化法制备固有层单细胞悬液,比较这两种酶消化法对单细胞悬液细胞获得率、细胞活性和细胞表面抗原的影响,然后对较优酶消化法制备的单细胞悬液进行流式检测。结果 与以胶原酶Ⅷ为主的酶消化法相比,以胶原酶A为主的酶消化法可以获得更高的细胞产量(9.48?.10)?09 VS(4.18?.02)?09、活细胞比例(86.36?.32)% VS(61.62?0.93)%以及活性CD45 细胞比例(57.19?.11)% VS (26.01?1.44)%、活性CD3 细胞比例(8.73?.89)% VS (4.52?.49)%、活性CD4 细胞比例(6.19?.09)% VS(3.22?.91)%和活性B220 细胞比例(15.06?.27)% VS(5.07?.20)%,为后续流式检测提供了高质量细胞。结论 以胶原酶A为主的酶消化法更适合于小鼠小肠固有层单细胞悬液的制备。

      • 1
    • FOXN1基因敲除兔嵌合体的建立

      刘天平, 黎桂玲, 刘科, 陈傍柱, 王刚, 顾为望

      Abstract:

      目的 建立F0代FOXN1基因敲除兔嵌合体,以探究普通饲养环境免疫缺陷兔活体保种的方法。方法 首先,利用CRISPR/Cas9技术,将构建好的sgRNA和Cas9蛋白注入兔二细胞期胚胎的一个细胞中,以获得FOXN1基因编辑嵌合体胚胎。然后,胚胎移植至代孕母兔。最后,通过PCR技术以及Sanger测序方法鉴定F0代仔兔基因型,并观察其在普通饲养环境生长发育的情况。结果 PCR结合Sanger测序结果表明FOXN1基因敲除兔嵌合体构建成功。经观察,嵌合体在普通环境下生长发育良好,无免疫缺陷表型。结论 本研究初步建立了在普通环境下可正常生长发育的FOXN1基因敲除兔嵌合体,为后续进一步繁育FOXN1免疫缺陷兔奠定了研究基础。

      • 1
    • 胆管癌免疫微环境特征与免疫治疗:机制、挑战与前景

      武雪亮

      Abstract:

      胆管癌是一种具有胆道上皮特征的恶性肿瘤。目前胆管癌早期诊断困难、治疗效果欠佳。其微环境包括丰富的纤维化间质和多种细胞类型,这些成分通过促进迁移、抑制免疫反应和诱导血管和淋巴管生成等机制与肿瘤细胞的相互作用,促进胆管癌的发展和转移。免疫治疗是当前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而胆管癌的免疫治疗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本文综述了胆管癌免疫微环境的特征、与免疫治疗的关系及前沿的治疗策略。

      • 1
    • RANBP9调控TGF-β诱导结直肠癌Colo320细胞凋亡的机制研究

      武雪亮

      Abstract:

      目的:探讨Ran蛋白微管组织中心结合蛋白(RANBP9)靶向调控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growthfactor-β1, TGF-β1)的表达,及其对结直肠癌Colo320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分析TCGA数据库中中625例结肠癌组织以及20例正常结肠组织中RANBP9(基因)的表达数据,KMPLOT分析RANBP9的表达与结肠癌患者生存期的关系。人类蛋白免疫组化数据库分析TGF-β1在正常结肠组织和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使用UALCAN数据库分析TGF-β1的表达与结肠癌患者生存期的关系。双荧光素酶实验分析RANBP9和TGF-β1的关系。将pcDNA3.1-GFP-RANBP9和pcDNA3.1-GFP-RANBP9-NC分别转染至实验组和对照组细胞中,转染完成后细胞常规培养,另设立正常组细胞,不经过转染操作,常规培养;MTT法检测各组细胞的生长活力,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的凋亡率,JC-1染色检测各组细胞的线粒体膜电位,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RANBP9和TGF-β1的表达。结果:RANBP9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降低,与RANBP9表达低的患者相比,RANBP9高表达的结肠癌患者具有较高的生存期曲线,TGF-β1在结肠癌组织的表达明显升高,与TGF-β1表达高的患者相比,TGF-β1低表达的患者具有较高的生存期曲线,差异均具有统计意义(均P<0.05)。在结肠癌中,RANBP9能靶向调控TGF-β1的表达。与正常组细胞相比,实验组细胞的生长活力、线粒体的膜电位、TGF-β1的表达明显下调,细胞的凋亡率和RANBP9的表达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意义(均P<0.05)。结论:RANBP9能靶向调控TGF-β1的表达,促使结肠癌细胞Colo320的生长活力和线粒体膜电位下降,诱导其凋亡。

      • 1
    • 山药多糖对地塞米松诱导IR-3T3-L1脂肪细胞的降血糖作用及机制研究

      刘昕玥, 王凤忠, 郑涵文, Alberto Carlos Pires Dias, 范蓓, 王琼

      Abstract:

      目的 探究山药多糖(Chinese Yam polysaccharide, CYPS)在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EX)诱导的3T3-L1胰岛素抵抗(IR-3T3-L1)细胞模型中的降血糖作用。方法 将IR-3T3-L1脂肪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Con)、模型组(DEX)、二甲双胍组(Met,阳性药组)、CYPS(0.05、0.15、0.45 mg/mL)组,通过DEX(1 μmol/L)诱导建立IR-3T3-L1细胞模型,进行给药后细胞对葡萄糖的消耗量和细胞中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与丙二醛(MDA)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己糖激酶(HK)、丙酮酸激酶(PK)含量的检测,并采用qPCR对AMPK-PI3K/Akt信号通路中相关基因表达进行检测。 结果 DEX组与Con组相比,1 μmol/L DEX处理48小时显著降低了IR-3T3-L1细胞的葡萄糖消耗量(P<0.01),且在60 h内维持稳定。0.05、0.15、0.45 mg/mL CYPS处理IR-3T3-L1细胞显著增加了细胞中葡萄糖的消耗(P<0.01)、HK、PK、GSH-Px酶活性(P<0.01)、HDL-C含量(P<0.01);降低了MDA酶活性(P<0.01)、T-CHO、TG、LDL-C含量(P<0.01)。同时,CYPS可以显著回调PI3K、Akt、GLUT-4、AMPK、IRS-2、PPARa、Adiponectin的mRNA水平(P<0.05),降低IRS-1、GSK-3β、ACC、FAS的mRNA表达水平(P<0.01)。 结论 CYPS能够改善DEX诱导的IR-3T3-L1细胞对葡萄糖的消耗,调节脂代谢紊乱,缓解氧化应激,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调控IR-3T3-L1脂肪细胞的AMPK-PI3K/Akt信号通路来实现糖脂代谢紊乱和胰岛素抵抗调节来实现。

      • 1
    • 针刺调控缺血性卒中后铁死亡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薛静, 高莹, 王舒

      Abstract:

      缺血性卒中(Ischemic Stroke,IS)发病机制复杂,其治疗和康复仍面临众多挑战。针刺作为传统中医治疗手段,因治疗IS有效而受到广泛关注,特别是在调控铁死亡方面。铁死亡是一种铁依赖性脂质过氧化细胞死亡方式,与IS后神经功能损伤密切相关。本文综述了IS后铁死亡的主要机制,尤其强调了铁超载、脂质过氧化、线粒体损伤与铁死亡的关联;并进一步探讨了针刺对IS后铁死亡的调控机制,包括针刺在改善线粒体功能,调节铁代谢,减轻氧化应激,抑制炎症反应以及调节多个铁死亡信号通路方面的作用,以期为IS的综合治疗策略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持。

      • 1
    • 人参皂苷Rg1、Rb1 通过调控炎症改善慢性不可预测应激致大鼠抑郁、焦虑样行为的作用及比较

      贝雪怡, 姜宁, 姚彩虹, 张亦文, 孙欣然, 罗燕琴, 李亮, 谢梦洲, 刘新民

      Abstract:

      目的:研究人参皂苷Rg1、Rb1 通过调控炎症改善慢性不可预测应激诱导大鼠的抑郁样和焦虑样行为的作用及比较。 方法:SPF级SD雄性大鼠70只,适应 5 天后进行糖水偏爱实验检测,根据糖水偏爱指数将动物分为7组,即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组、人参皂苷 Rg1 30 μmol/kg 剂量组、人参皂苷 Rg1 60 μmol/kg剂量组、人参皂苷 Rb1 30 μmol/kg剂量组、人参皂苷 Rb1 60 μmol/kg剂量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大鼠每日随机接受1-2种不同的刺激,造模时间共35d。于第36天进行糖水偏爱、旷场实验、新奇环境摄食抑制实验、大鼠高架十字迷宫实验、强迫游泳等行为学实验,考察其抗抑郁、抗焦虑作用。采用Elisa法测定大鼠血清和海马IL-1β、IL-6、TNF-α炎症因子水平,和血清皮质酮(CORT)水平。结果:与模型组相比,人参皂苷Rg1、Rb1组大鼠糖水偏爱指数提升,强迫游泳不动时间显著减少,人参皂苷 Rg1(60 μmol/kg)组新奇抑制摄食潜伏期显著减少,人参皂苷 Rg1(30 和 60 μmol/kg)组开臂时间的比例显著上升,人参皂苷Rg1、Rb1两个剂量组血清中皮质酮的含量显著减少,人参皂苷 Rg1(30 μmol/kg) 剂量组血清中 IL-1β 和 IL-6的水平显著降低,人参皂苷 Rb1 (30 μmol/kg) 剂量组血清中 TNF-α 和 IL-6的水平显著降低,人参皂苷 Rg1、 Rb1 高剂量组海马中 IL-1β、IL-6 和TNF-α 的含量显著降低。 结论:两种人参皂苷均可通过调节 HPA 轴、抑制神经炎症,从而改善慢性不可预测应激致大鼠抑郁、焦虑样行为,此外人参皂苷 Rg1 的抗焦虑作用显著优于Rb1。

      • 1
    • 瓜蒌薤白白酒汤调节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改善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的实验研究

      陈枝凡, 陈钰璘, 聂莎, 孙文昊, 李畅, 马梓珊, 胡凯, 何莹莹, 刘鹰, 唐耀平

      Abstract:

      目的 探索瓜蒌薤白白酒汤通过调节肠道菌群(gut microbiota,GM)及其代产物从而改善小鼠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作用机制。 方法 将32只雄性Apoe-/-小鼠随机分为空白(Blank)组、模型(Model)组、阿托伐他汀(Ato)组、瓜蒌薤白白酒汤(GXB)组,每组8只。除Blank组以外的3组小鼠建立AS模型后按组别灌胃给药。用油红O染色检测主动脉斑块面积,HE染色观察主动脉组织病理变化。采用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分析小鼠GM。检测小鼠GM代谢物氧化三甲胺(TMAO)、短链脂肪酸(SCFA)以及血清中TG、TC、LDL-C、HDL-C和NO水平。 结果 与Blank组比较,Model组、Ato组AS斑块面积均增多(P<0.01、P<0.001);Model组血清TG、TC、LDL-C水平升高(P<0.001),HDL-C、NO水平降低(P<0.01、P<0.001)。与Model组比较,Ato组、GXB组斑块面积减少(P<0.001);Ato组、GXB组中血清TG、TC、LDL-C水平降低(P<0.001),NO水平升高(P<0.01);GXB组HDL-C水平升高(P<0.05)。与Ato组比较,GXB组斑块面积减少(P<0.05),NO水平升高(P<0.01)。16srRNA所得特征序列有6345个。α多样性分析提示GXB能降低AS小鼠GM的丰富度(P<0.001)并提升其均匀度(P<0.05)。β多样性分析提示GXB组的菌群群落结构与Blank组较为相似。各组菌群丰度在门水平、属水平上均存在差异。门水平上,小鼠AS造模后Proteobacteria的丰度上升(P<0.01),GXB干预后能使其丰度下降(P<0.01)的同时提升Verrucomicrobiota的丰度(P<0.05)。属水平上,GXB干预后能有效提升Akkermansia的丰度水平(P<0.05)。与Model组比较,GXB组中SCFA水平显著升高(P<0.01),TMAO水平显著降低(P<0.01)。 结论 本研究发现,瓜蒌薤白白酒汤可以调节GM及其代谢物SCFA、TMAO来改善AS,Akkermansia可能是GXB通过GM改善AS的关键菌属。

      • 1
    • 冠心病慢性心肌缺血小鼠模型及评价方法

      王兆博, 潘熠, 林谦, 钟菊迎

      Abstract:

      【摘要】目的 建立稳定的慢性心肌缺血小鼠模型,初步阐述缺血状态下T波低平的电生理原理。方法 1. C57BL/6 J小鼠作为对照组,正常饮食3个月。将APOE-/-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降脂药(Lipid-lowering Drug,LLD)组,高脂饮食喂养3个月;2. 通过苏木伊红(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 HE)和油红染色评估斑块情况;3. 造模前后小鼠的心电图;4. 记录心室肌细胞的动作电位。结果 1.造模后模型组小鼠胆固醇(Cholesterol, CHO)及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 LDL-C)显著升高,同时其主动脉出现脂质斑块。LLD组的病变明显减少,而在对照组中没有发现斑块形成;2.对照组造模后心电图中T波/QRS波(简称T/QRS)无显著变化,模型和LLD组出现T/QRS的显著降低;3.T/QRS压低的程度与血脂水平、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AS)病理程度存在显著的正相关;4. 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内层心肌对比外层复极更加缓慢,而缺血的内层心肌细胞加速了复极速率。结论 APOE-/-小鼠可用于慢性心肌缺血小鼠模型,缺血状态下内层心肌复极速率增加可能是缺血状态下心电图“T波”压低的主要原因。

      • 1
    • 输日实验动物检疫监管政策的解析与思考

      丁宁, 梁佳琪, 富宏坤, 王莹, 朱道中, 王春霞, 任娇, 林志雄, 陶雨风, 麻丽丹, 高志强, 吴晓薇, 鱼海琼

      Abstract:

      日本是我国进出口实验动物的主要贸易伙伴之一,其进境实验动物检疫监管政策细致而严格。本文以实验犬、猫和猴为例,对出口日本的主要实验动物检疫监管政策进行了深入解析。通过对我国目前实验动物相关的法律法规、进出境管理办法、实验动物养殖生产和管理现状以及进出口业务趋势展开思考,从完善实验动物法律法规和进出境管理办法、保障国门生物安全、提高实验动物养殖管理水平以及促进实验动物进出口贸易着手,以期为全面提升我国实验动物生产、使用、管理水平,加强中日实验动物工作交流提供参考。

      • 1
    • 没食子酸对脂多糖诱导的人THP1巨噬细胞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

      刁佳雯, 徐慧, 马新月, 全吉淑

      Abstract:

      目的 探讨没食子酸(gallic acid,GA)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人THP1巨噬细胞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 将人THP1单核细胞用佛波酯(phorbol myristate acetate,PMA)分化为巨噬细胞,用LPS诱导建立巨噬细胞炎症模型,给予不同浓度GA进行保护。CCK-8法筛选 LPS 和GA对THP1细胞的安全浓度;设正常组、模型组(100 μg/L LPS)、GA组(100 μg/L LPS +不同浓度GA)。ELISA法检测各组细胞培养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微板法检测各组细胞培养液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活性和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含量,荧光染色检测各组细胞活性氧(ROS)水平、细胞损伤情况和线粒体跨膜电位的变化,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细胞环氧合酶-2(COX-2)、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核转录因子-κB(NF-κB)、NOD样受体3(NOD-like receptor protein 3,NLRP3)、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Caspase-1)、IL-1β、消皮素D(Gasdermin D,GSDMD)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细胞培养液IL-6、TNF-α、IL-1β和NO的分泌增多(P<0.05),COX-2、HMGB1、p-ERK、p-JNK和p-P38和p-NF-κB、NLRP3、Caspase-1、IL-1β蛋白表达升高(P<0.05),GSDMD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 ROS生成和细胞损伤明显增多,线粒体跨膜电位较正常组显著降低,LDH活性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GA组细胞培养液IL-6、TNF-α、IL-1β和NO的分泌减少(P<0.05),COX-2、HMGB1、p-ERK、p-JNK和p-P38和p-NF-κB、NLRP3、Caspase-1、IL-1β蛋白表达降低(P<0.05),GSDMD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 ROS生成和细胞损伤减少,线粒体跨膜电位逐渐升高,LDH活性降低(P<0.05)。结论 GA对LPS诱导的人THP1巨噬细胞炎症反应具有抑制作用,其抗炎机制可能涉及MAPK和NF-κB信号通路。

      • 1
    • 地榆通过影响PPARG和SLC7A11/GPX4表达减轻溃疡性结肠炎小鼠损伤

      尹小溪, 陈孜旋, 袁漪, 马京男, 王晶, 吕添熠, 佟苗苗, 李丽

      Abstract:

      目的:基于生物信息学探究地榆(Sanguisorbae Radix,SR)改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的机制。方法:利用R语言对高通量基因表达数据库(GEO)中GSE92415数据集进行溃疡性结肠炎(UC)差异表达基因筛选和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并结合FerrDb数据库,获得UC相关铁死亡特征基因。对特征基因进行蛋白互作分析(PPI)和相关性分析,筛选UC铁死亡核心基因。构建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UC小鼠模型,并灌胃给予SR水提物9 d,记录疾病活动指数(DAI)和结肠长度,采用HE染色法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小鼠结肠组织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脂质过氧化因子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水平,免疫荧光法检测结肠组织闭锁小带蛋白1(ZO-1)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肠组织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G)、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SLC7A1)和谷胱甘肽过氧化酶4(GPX4)蛋白表达。结果:通过生物信息学筛选得到9个UC相关铁死亡特征基因,其中核心基因为PPARG。相关性分析发现PPARG与铁死亡高度相关。结合生物信息学筛选结果,探讨SR改善小鼠UC的机制,实验结果发现,SR可降低UC小鼠DAI值,缓解结肠缩短,改善肠道粘膜屏障功能,对TNF-α、IL-6、MDA、GSH水平有显著回调作用,并可提高结肠组织PPARG、SLC7A11和GPX4蛋白表达。结论:铁死亡与UC密切相关,SR可通过影响PPARG 和SCL7A11/GPX4蛋白,进而改善UC小鼠结肠上皮损伤和功能障碍,为UC治疗策略提供了思路与方向。

      • 1
    • 脂质组学在慢性肺部疾病生物标志物发现中的应用

      张昂, 刘新光, 杜燕, 谢洋

      Abstract:

      慢性肺部疾病(CLD)通常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特发性肺纤维化等。研究表明,CLD与脂质代谢紊乱密切相关,因此脂质作为CLD的生物标志物,对于疾病的诊断、预防及治疗过程中的监控可能有着重要价值。本文从脂质组学技术方法、脂质组学临床样本选择、CLD生物标志物发现和CLD不同中医证侯区分四方面讨论脂质组学在CLD生物标记物研究中的应用。

      • 1
    • WHBE兔膝骨关节炎模型的建立与PRFr的干预研究

      黄俊杰, 陈民利, 朱科燕, 江劲翱, 张静惠, 蒋超, 潘永明

      Abstract:

      目的 采用内侧副韧带和部分髌韧带切除术建立WHBE兔KOA模型并用富血小板纤维蛋白释放液(PRFr)干预,探讨WHBE兔KOA模型软骨损伤和炎症的机制以及PRFr干预疗效。方法 取WHBE兔24只,随机分成3组,即NC组(n=6)、KOA组(n=12)、PRFr组(n=6);其中KOA组和PRFr组分别于术后第7天和第14天时向两侧关节腔内注射生理盐水和PRFr 0.5 mL。造模4、8周时,各组动物进行行为学评分、X线影像学观察,并取血清进行ELISA检测IL-1β、TNF-α、MMP-13水平,4周时KOA组处理6只,8周时处理各组剩余动物,取兔双侧膝关节,进行大体评分,脱钙后行病理切片制作,然后进行H&E染色、甲苯胺蓝染色和番红O固绿染色以及TGF-β、BMP3和NF-κB免疫组化表达检测。结果 与NC组比,造模后WHBE兔Lequesne MG行为学评分,Mankin's评分,Pelletier评分均显著升高(P<0.01),可见膝关节肿胀明显、关节疼痛刺激和活动受限明显,且X光显示软组织呈高密度阴影,关节积液较多,解剖观察显示关节面粗糙,病理观察显示软骨表面缺损,软骨细胞丢失部分丢失,表明WHBE兔KOA模型成立。与KOA组比较,PRFr干预治疗后血清炎症水平(IL-1β、TNF-α、MMP-13)均显著降低(P<0.05,P<0.01),软骨表面粗糙程度低,大部分软骨细胞分布整齐;同时 TGF-β、BMP3和NF-κB表达水平亦显著降低(P<0.01)。结论 本研究成功建立了WHBE兔KOA模型,且PRFr可通过TGF-β/BMP和NF-κB途径改善WHBE兔KOA模型软骨损伤和炎症。

      • 1
    • 医药学实验室潜在的生物安全风险与防范措施

      陈沫, 陶佳颐, 王宏旭, 张庆建

      Abstract:

      医药学研究实验室涉及的研究领域十分宽泛,实验中应用的包括动物、微生物及纳米颗粒物等多种材料,所产生的废弃物也日益增多,存在着一定的生物安全隐患。本文概述了基因扩增、基因重组、病原微生物研究、纳米研究、动物实验、基因编辑动物及实验废弃物等的潜在安全风险,提出了从制定严格的规章管理制度和完善硬件设施、加强教育培训、增强安全防范意识为主导的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防范措施。

      • 1
    • 毒蛇咬伤后相关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李玉梅, 杨悦, 易军, 严张仁, 王万春, 董德刚

      Abstract:

      毒蛇咬伤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急症,具有发病急、病情变化迅速、致残率及死亡率高等特点。蛇毒中毒除出现常见的全身性和局部组织损伤外,还会引起显著的毒蛇咬伤并发症,包括即时性和延迟性。这些并发症也是导致毒蛇咬伤致残甚至死亡的主要原因,严重影响患者的远期预后及生活质量。该文综合新近的研究成果,重点从血液系统、神经系统、运动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及其他方面对毒蛇咬伤并发症的症状、诊断及治疗进行综述,以期在临床上为毒蛇咬伤有效、精准治疗提供参考。

      • 1
    • 铁死亡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蒋欢, 白文娅, 邵建林

      Abstract:

      铁死亡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细胞死亡方式,参与了多种病理生理过程,如缺血再灌注(ischemia /reperfusion I/R)损伤、神经退行性疾病、肿瘤等。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a stroke IS)目前在世界范围内缺乏有效防治手段,而铁死亡参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erebr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oury CIRI)过程,这为治疗IS提供了希望。文章通过检索PebMed、万方、维普及CNKI等数据库近年来发表的相关文献后纳入50篇文章,从铁代谢;铁死亡的概念、机制和调控;铁死亡在CIRI机制中的作用;以及抑制铁死亡的方法等方面入手,为探讨通过抑制铁死亡寻找潜在治疗IS的新策略的可能性提供参考。

      • 1
    • MHC功能及其转基因小鼠模型的研究进展

      曹湘雯, 李敏, 殷琦, 韩雪莲, 王原, 赵光宇

      Abstract: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与机体免疫调节密切相关,不仅具有遗传多态性,而且MHC限制性存在种属差异。人类的MHC被称为人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小鼠MHC则被称为H-2。构建人源化MHC转基因小鼠模型是突破MHC种属差异并模拟人体免疫应答特征的重要策略。MHC转基因小鼠主要分为MHC Ⅰ或MHC Ⅱ单转基因小鼠模型和MHC Ⅰ与MHC Ⅱ双转基因小鼠模型。HLA Ⅰ类转基因小鼠模型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目前采取敲除H-2Kb和H-2Db或者敲除鼠源β2m的策略来消除内源的H-2 I类分子对HLA I类分子的竞争性抑制;HLA Ⅱ类转基因小鼠模型的构建则是将鼠源β链敲除,转入HLA Ⅱ类基因。随着构建策略的优化,MHC转基因小鼠模型被应用于表位疫苗研发、肿瘤治疗及疾病遗传关联研究中,成为临床前试验的有力工具。本文对MHC转基因小鼠模型相关资料进行了总结,概述了MHC转基因小鼠模型的构建策略及其在疫苗研发、疾病治疗等方面的应用进展。

      • 1
    • 糖代谢重编程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许倩, 杨琼, 谭子虎

      Abstract: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 AD)是以全面性痴呆为特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尽管AD的发病机制已历经半个世纪的广泛研究,但与AD相关的细胞损伤和认知缺陷的基础机制仍然难以明确。目前,多项研究证实AD中存在神经细胞葡萄糖代谢模式的改变,且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这种转变是细胞存活和疾病进展的关键,甚至先于病理改变和认知功能障碍数十年出现。本文综述了不同类型神经细胞以及不同脑区糖代谢重编程导致AD的潜在机制,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以期为AD的研究夯实基础,为开发新的防治方法提供线索和思路。

      • 1
    • 基于中西医临床病证特点的银屑病性关节炎动物模型分析

      史亚瑾, 李寒冰, 李根林, 吴宿慧

      Abstract:

      目的:近年来,随着银屑病性关节炎在我国的发病率逐渐升高且无法治愈,已经成为了医学事业上的一大难题。本研究基于中西医临床病证特点,积极探讨银屑病性关节炎的发病病机,总结目前现有的动物模型并进行分析评价。方法:对所检测到符合本题的文献进行整理归纳总结,通过银屑病性关节炎的中西医病因病机研究、中西医的诊断标准以及动物模型的特点及与临床吻合度的分析,给予现有模型吻合度评分。结果:本论述发现人白细胞抗原转基因鼠模型、多重杂交转基因小鼠模型以及甘露聚糖诱导的小鼠模型吻合度评分最高。结论:由于银屑病性关节炎多见于欧洲,目前动物模型的制备方法多由国外传来,中医病症特点制备的动物模型极少,因此,西医诊断的模型吻合度评分整体高于中医诊断的吻合度评分。希望未来可以结合中医的独特诊疗方法,进一步完善银屑病性关节炎的动物模型种类,为中西医结合治疗银屑病性关节炎构建更理想的动物模型提供基础。

      • 1
    • 线粒体质量控制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徐菁菁

      Abstract:

      呼吸系统疾病(肺部炎症、肺纤维化)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作为真核细胞特有的细胞器,线粒体不仅在产生能量、生物合成和维持细胞内稳态中具有重要功能,而且作为多样化的信号细胞器,参与炎症、增殖、分化、细胞修复等过程。线粒体质量控制系统包括线粒体生物发生、线粒体动力学和线粒体自噬。研究发现,呼吸系统疾病的某些病理机制如氧化应激、炎症等与线粒体质量控制失调密切相关。因此,本文总结线粒体质量控制失调在呼吸系统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纤维化、急性肺损伤、哮喘和细菌性肺炎)的研究进展,以期从线粒体的角度寻求呼吸系统疾病防治的新思路。

      • 1
    • 脊髓灰质炎疫苗脑内法猴体神经毒力试验的神经病理研究

      于品, 徐艳峰, 韩云林, 赵文杰, 秦川

      Abstract:

      目的 本研究为探讨脊髓灰质炎疫苗猴体神经毒力试验毒力返强对神经免疫反应的影响及病理机制。方法 I型、II型和III型Sabin株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Vero细胞)的原液(不低于7000 lgCCID50?L-1)以及10-1稀释各型脊髓灰质炎疫苗采用脑内法进行神经毒力试验,观察脊髓灰质炎的病理变化,并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脊髓灰质炎病毒受体CD155以及CD4+T淋巴细胞、CD20+B淋巴细胞和CD68+小胶质细胞的分布。结果 发生脊髓灰质炎的猴体出现脊髓炎症细胞浸润,少量神经元变性,脊髓神经元变性坏死、卫星现象、噬神经细胞现象、血管周围炎症细胞袖套状浸润和胶质细胞增生;主要为CD4+T淋巴细胞、CD20+B淋巴细胞和CD68+小胶质细胞大量浸润在血管袖套和增生的胶质结节中;在发生和未发生脊髓灰质炎的猴体中,CD155分布未见明显差别,均表达在神经元和胶质细胞,而血管内皮细胞未见表达。结论 脊髓灰质炎疫苗毒力返强导致典型病毒性脑脊髓炎。

      • 1
    • 五行音乐对孕期恐应激子代社交行为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吴永叶, 杨丽萍, 赵佳佳, 宋琦, 侯俊林, 王耀辉, 李笑琳

      Abstract:

      目的 探究五行音乐对孕期恐应激子代社交行为的影响和机制,为临床胎源性情志疾病的早期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将45只孕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五行音乐组。其中,模型组、五行音乐组均采用旁观电击法造模,五行音乐组在孕期的每日17时-19时播放宫调五行音乐。孕第19d对各组孕鼠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和皮质醇(CORT)的含量进行造模评价。仔鼠延续母鼠的分组,于8周龄时进行三箱社交实验观察社交行为;免疫荧光双标法检测仔鼠内侧前额叶皮层(medial Prefrontal cortex,mPFC)谷氨酸能神经元活性的表达;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仔鼠mPFC区谷氨酸(Glutamate, Glu)总含量;高尔基染色观察仔鼠mPFC区神经元树突棘的变化。结果 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孕鼠血清中ACTH、CORT含量显著上升,模型组仔鼠社交交互时间和社会新奇偏好指数显著降低,谷氨酸能神经元活性、谷氨酸含量及神经元树突棘显著下降。与模型组相比,五行音乐能降低孕鼠血清中ACTH 、CORT的含量并改善仔鼠社交行为、谷氨酸能神经元活性、谷氨酸含量及神经元树突棘的状态。 结论 五行音乐干预能够有效改善孕期恐应激所致子代的社交行为障碍,其机制可能与增强mPFC区谷氨酸能神经元的活性有关。

      • 1
    • CAST/EiJ小鼠外周血和脾脏中免疫细胞及亚群分析

      刘琪, 侯勇志, 李娜, 张京京, 陆佳涵, 丛喆, 朱林, 薛婧

      Abstract:

      目的 探索CAST/EiJ小鼠对多种病原体易感的可能原因,分析CAST/EiJ小鼠外周血和脾脏内的免疫细胞表型,明确CAST/EiJ小鼠的免疫细胞构成。方法 利用流式细胞术,通过细胞表面标记物CD3、CD4、CD8、CD11b、CD11c、CD19、CD27、CD49b和TCRβ检测CAST/EiJ小鼠和C57BL/6J小鼠外周血和脾脏内经典型树突状细胞(cDCs)、自然杀伤细胞(NK)、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细胞比例。结果 CAST/EiJ小鼠与C57BL/6J小鼠的cDCs细胞比例无明显差异,但cDC1细胞亚群比例偏低;CAST/EiJ小鼠的NK细胞(主要是成熟NK细胞亚群)和T淋巴细胞(主要是CD8+T细胞)比例都显著低于C57BL/6J小鼠,而CAST/EiJ小鼠的B淋巴细胞比例高于C57BL/6J小鼠。结论CAST/EiJ小鼠中NK和T淋巴细胞比例显著低于C57BL/6J小鼠。

      • 1
    • 基于数据挖掘的慢性疲劳综合征动物模型的评价

      李亚青, 王灿, 苗明三

      Abstract:

      目的:研究慢性疲劳综合征动物模型的应用情况,为其动物实验方法和模型完善提供参考。方法:以“慢性疲劳综合征,动物模型”“Chronic fatigue syndrom,animal model”等为检索词,在中国知网、万方、PubMed数据库进行检索,整理2000年7月至2023年7月慢性疲劳综合征动物模型的文献,对实验动物、造模方法、阳性药、检测指标等内容进行整理,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有效文献155篇;实验动物以SPF级、周龄为6-8周的雄性SD大鼠最多,体重集中在180-220g;小鼠应用最多的是18-22g、周龄为6-8周的雄性KM小鼠;应用最多的阳性药是人参皂苷片;应用最多的造模方法是“强制冷水游泳+慢性束缚”法,造模周期多集中在14天,大多采用边造模边干预的方式;检测指标以行为学为主,主要包括力竭游泳实验、旷场实验、鼠尾悬吊实验、Morris水迷宫实验以及动物一般状态观察,其次是血清生化指标,检测最多的是血清MDA、SOD、TNF-α、IL-1β、CORT、IL-2、IFN-γ、ACTH、GSH-Px、IgG、IgA、IL-6等;根据研究目的不同选择其余多种检测指标,包括脾脏、胸腺等脏器指数测定、HE病理染色和超微结构电镜检测的形态学指标、免疫组化相关指标、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法检测的CRH、Smad4、BDNF、CREB、IFN-γ、NRF-1、TFAM、Tlr4等的相关mRNA表达指标,Western blot法检测的BDNF、CREB、ERK、Bmal1、Clock、NGF、PGC-1α、SIRT1、Smad4、Caspsae-3等的相关蛋白表达指标。结论:目前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动物模型以“强制冷水游泳+慢性束缚”的应激造模方法为主,模拟人类身体和心理疲劳状态;动物模型成模标准尚无统一规定,模型评价方式以各种行为学实验单独或组合应用为主,多数文献中客观评价指标多用于病因病机猜想的论证及干预措施有效性评价;各项检测指标应用结果表明慢性疲劳综合征可能与炎症反应、神经功能障碍和线粒体功能异常等因素有关,其发病机制中可能存在免疫功能、能量代谢、细胞增殖和细胞死亡的异常状况,挖掘内容有望为模型应用提供参考,为模型完善提供思路。

      • 1
    • 慢性应激实验动物模型的应用与展望

      岳小琪, 李玉婷, 姜淼, 赵自刚, 牛春雨

      Abstract:

      慢性应激对人类心身疾病的作用与机制是应激研究领域的热点。建立动物模型模拟人类慢性应激状态,在应激反应原理、相关疾病发生机制、临床治疗和药物研发方面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常用的慢性应激动物模型,总结了应激原分类、动物选择、模型建造、病理表现和评价指标,讨论了各种模型的优缺点及应用进展,期望为研究慢性应激反应的模型选择提供参考。

      • 1
    • 脑卒中神经环路研究技术进展

      陈彦熹, 徐志栋, 刘婷婷, 马连素, 孙芳玲, 王文

      Abstract:

      神经环路由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结构相互连接而形成,是大脑信息传递和处理的基本单元,在神经功能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卒中后,脑梗死区域及梗死周围区域与远程区域的神经连接受损,导致患者出现神经功能障碍甚至残疾。然而,随着检测技术进步,越来越多研究已证实卒中患者在慢性期时能产生一定的功能恢复可能与突触连接和神经环路的重新建立有关。因此,开发特定的工具来识别和操纵神经元活动模式,以及使用高时空分辨率成像策略解读这些神经变化过程,使我们能够了解卒中恢复的全脑网络动力学和神经环路重建的发生机制,从神经生物学角度理解卒中病理学发展到行为结果的闭环关系。目前研究神经环路的工具主要集中于光遗传学、化学遗传学、在体钙成像和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本文将介绍这四种主要技术的工作原理,重点总结各自在解析卒中后神经重塑研究中的应用成果,并简要分析了每种技术的应用场景、优劣性和未来发展趋势,帮助临床及基础研究人员利用这些工具发现新的治疗策略以及评估康复策略的有效性。

      • 1
    • 脑可塑性在运动改善抑郁中的作用分析

      陈祥和, 陆鹏程, 沈梓铭, 刘驰, 曾炘瑜, 殷荣宾

      Abstract:

      抑郁发生的作用机制研究是当前神经科学领域的焦点,脑可塑性退化(海马、前额叶、扣带回等体积变小、结构退化及功能紊乱)导致抑郁。运动作为改善抑郁的重要手段,当前研究证实了海马、前额叶、扣带回等体积、结构及功能改善在此过程中的重要机制,但相关研究成果仅是单独聚焦于某一脑体积或连接功能变化,缺少较为全面、系统的分析脑可塑性改善在运动抗抑郁中作用机制的研究。因此,本研究拟从抑郁发生及运动改善抑郁两个方面展开,揭示脑可塑性在其中所扮演角色。这有助于全面理解脑可塑性在运动改善抑郁发生中的作用,也将为运动干预抑郁提供新思路。

      • 1
    • 胰腺癌类器官模型的构建与应用

      李鹏, 黄敏丽, 谭邓旭, 张彩勤, 张永斌, 师长宏

      Abstract:

      目的 构建胰腺癌类器官(Patient-derived tumor organoid, PDO)并进行药物治疗评价,评估PDO模型的有效性。方法 收集胰腺癌患者新鲜手术标本,用于PDO培养;分析PDO模型与原发瘤的病理学和遗传学特征;利用PDO模型开展临床化疗药物的疗效评价,测试模型的有效性。结果 成功建立一例胰腺癌PDO模型,组织形态学分析显示PDO模型基本保持了原发肿瘤病理学特征。全外显子测序结果显示,PDO在基因突变类型和特征方面与原始肿瘤保持一致。药物筛选试验显示,PDO模型对临床常用的化疗药物吉西他滨、伊立替康具有较好的敏感性。结论 成功构建了一例胰腺癌PDO模型,该模型能够反应原始肿瘤的组织学和遗传学特征,并可以进行体外药物敏感性实验,证明了PDO模型的有效性,有望应用于胰腺癌的个体化治疗。

      • 1
    • 星形胶质细胞表观遗传学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徐柳清, 赵培源, 刘喜红, 杜晓丹, 范孟杨, 余晨阳, 侯俊林

      Abstract:

      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AS)是中枢神经系统最丰富的神经胶质细胞,其参与神经系统诸多生理和病理过程。其表型的改变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健康尤为重要。表观遗传学机制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非编码RNA调控和染色质重塑等,皆与AS增殖、分化、炎症等表型特征的改变紧密联系,但这些机制如何发挥作用仍需要探索与总结。通过综述在不同的生理和病理状态下表观遗传学机制对AS作用的最新进展,以期为相关疾病的认识和治疗提供新思路。

      • 1
    • 基于TLR4/NF-κB通路及Th17/Treg细胞平衡探讨熊果酸改善 1型糖尿病大鼠胰岛β细胞损伤的实验研究

      宋雨, 张小莉, 陈换换, 唐聪

      Abstract:

      【摘要】目的 探究熊果酸(ursolic acid,UA)对1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T1DM)大鼠TLR4/NF-κB信号通路及Th17/Treg细胞的影响。方法 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制备T1DM大鼠模型,随机分为空白组(Control组)组、模型组(Model组)、二甲双胍组(MET组)和UA组。记录大鼠体重、血糖等一般情况,灌胃六周后采集大鼠外周血、胰腺组织评估胰岛素干预情况。免疫组化观察胰腺组织病理变化;鲎试剂检测血清LPS含量变化;qRT-PCR法检测胰腺TLR4、MyD88、IκBα、NF-κB p65 mRNA的表达,以及转录因子RORγt、Foxp3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胰腺TLR4、MyD88、IκBα、NF-κB p65蛋白的表达,以及转录因子RORγt、Foxp3蛋白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h17、Treg细胞比例变化;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IL-6、IL-1β含量变化。结果 经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经6周灌胃处理,与Model组相比,MET组大鼠和UA组大鼠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 (FBG))均明显下降,体重均明升高;胰岛β细胞炎性浸润减少;TLR4、MyD88、IκBα、NF-κB p65、RORγt mRNA和蛋白的表达明显降低;LPS含量明显下降;IκBα、Foxp3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升高;Th17/Treg比值明显下降;TNF-α、IL-6、IL-1β含量明显下降。结论 UA可通过减少LPS移位,抑制TLR4/NF-κB通路,下调RORγt并上调Foxp3的表达纠正T1DM大鼠Th17/Treg细胞比例失衡来改善大鼠症状。

      • 1
    • 芍药甘草颗粒对斑秃样小鼠毛发生长、行为学及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影响

      曲保全, 吕书影, 林文君, 杨顶权

      Abstract:

      目的 探讨芍药甘草颗粒对斑秃样小鼠毛发生长、行为学及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影响。方法 C3H/HeJ小鼠42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芍药甘草颗粒高中低剂量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1型受体拮抗剂组、复方甘草酸苷片组,每组6只,分别予以不同药物干预。进行照片和毛发镜拍摄、体重称量、行为学测定,以及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皮质醇、糖皮质激素受体、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检测。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高剂量芍药甘草颗粒可加速斑秃样小鼠毛发再生及体重增长(P<0.05),增加旷场实验运动总路程及中央区运动路程占总路程百分比(P<0.05),减少强迫游泳实验及悬尾试验不动时间(P<0.05),降低外周血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皮质醇水平(P<0.05),增加海马体糖皮质激素受体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P<0.05)。结论 芍药甘草颗粒能促进斑秃样小鼠毛发生长、改善其行为学表现,其作用的发挥可能与下调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皮质醇水平,上调糖皮质激素受体、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抑制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轴过度活化相关。

      • 1
    • CAV1在消化道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吴志航, 潘海邦, 唐明政, 李晓凤, 荣耀, 崔岩

      Abstract:

      【摘要】消化道肿瘤是目前全球最常见的癌症之一,包括食管癌、胃癌、肝癌、胰腺癌和结直肠癌等,其预后不佳,治疗方法仍需进一步改进。小窝蛋白-1(caveolin-1,CAV1)在消化道肿瘤中具有双重调节作用,既是肿瘤抑制因子又是致癌因子。CAV1对消化道肿瘤的细胞增殖、侵袭、转移、血管生成和药物耐受性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调节CAV1蛋白及其相关信号通路可能成为治疗消化道肿瘤的策略之一。因此,本综述就CAV1的结构、功能、表达调控以及调节消化道肿瘤上皮-间充质转换(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及其耐药性等方面分析CAV1与消化道肿瘤的关系,以期为临床消化道肿瘤的诊疗提供新的思路。

      • 1
    • 程序性细胞死亡在脑卒中后认知障碍中的研究进展

      孙可心, 肖雨倩, 万俊, 陈淑颖, 陈丽敏, 王岩, 白艳杰

      Abstract:

      脑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是脑卒中后常见并发症之一,对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较大,但发病机制尚未能完全解释清楚。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程序性细胞死亡(PCD)机制与PSCI有关,包括细胞凋亡、坏死性凋亡、细胞焦亡、泛凋亡、PARP-1依赖性细胞死亡和铁死亡等。因此,清楚了解各种PCD机制及其与PSCI的关系,阐明PCD在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至关重要。文章综述了与PSCI相关的6种PCD途径,总结其在PSCI中的作用机制,并阐述了不同途径之间可能存在的串扰,以期为临床靶向PCD途径的调节因子来治疗PSCI提供资料依据。

      • 1
    • 刹车片颗粒及其主要成分硫化锑呼吸暴露对小鼠健康危害研究

      李彦红, 修晶辉, 周澧, 郭建国

      Abstract:

      目的 研究刹车制动来源颗粒物对机体的潜在危害。方法 研磨刹车片颗粒、硫化锑颗粒,小鼠通过气管灌注暴露1个月后,观察肺、心、肝等内脏器官病理改变,同时流式细胞术分析外周血巨噬细胞和自然调节T淋巴细胞(regulatory T cell, Treg)的变化。结果 刹车片颗粒及硫化锑颗粒暴露小鼠肺泡壁外源物质沉积,血管周围出现明显的炎症细胞浸润并随着暴露浓度的增加而加重,同时可出现心脏血管炎症和微血栓以及肝细胞肿胀等病理改变;Treg细胞减少,硫化锑组和低剂量刹车片组巨噬细胞增加,同时M2型巨噬细胞比例下调。结论 刹车片颗粒及其成分硫化锑颗粒暴露对小鼠肺、心、肝等脏器具有不同程度的毒性作用,并对免疫系统造成了影响,提示刹车来源的空气污染的潜在健康危害。

      • 1
    • 散结祛瘢方对BALB/C裸鼠瘢痕疙瘩模型的作用及转化生长因子-β1的影响

      黄储涵, 杨顶权, 钟施怡, 吴瑞英, 杨知山, 方慧娟, 刘青武

      Abstract:

      目的:探讨散结祛瘢方对瘢痕疙瘩裸鼠模型的作用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 TGF-β1)的影响。方法:将人手术切除后瘢痕疙瘩组织移植至6~8周龄健康SPF级BALB/C 雌性裸鼠背部皮下,建立瘢痕疙瘩裸鼠模型,随机分成散结祛瘢方组、积雪苷片组、对照组3组,每组5只,分别用散结祛瘢方、积雪草苷片及无菌纯水进行干预,连续灌胃28天后剥取瘢痕疙瘩组织,进行称重、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 eosin, HE)染色、Masson染色、免疫组化(TGF-β1)染色。比较三组间治疗前后的瘢痕疙瘩重量差值的差异,以及比较三组间治疗后的胶原纤维、成纤维细胞数量及TGF-β1表达的差异。结果:积雪草苷片组的瘢痕疙瘩重量差值大于对照组,且散结祛瘢方组与积雪草苷片组、对照组相比,散结祛瘢方组瘢痕疙瘩治疗前后重量差值最大(P < 0.01);散结祛瘢方组较对照组胶原纤维疏松、数量减少;成纤维细胞数量减少;散结祛瘢方组较对照组TGF-β1表达减少(P < 0.01)。结论:散结祛瘢方对瘢痕疙瘩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减少瘢痕疙瘩组织中TGF-β1的表达,从而减少成纤维细胞的增殖与细胞外基质的合成。该研究为临床中用中药治疗瘢痕疙瘩提供了实验基础与理论依据。

      • 1
    • miR-379-5p抑制小鼠乳腺癌4T1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

      宋艳梅, 孙宁鑫, 刘晨, 宋宜芬, 李洪利, 尹崇高

      Abstract:

      目的:通过研究miR-379-5p对小鼠乳腺癌4T1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为临床抑制乳腺癌增殖、侵袭和转移提供新的治疗靶点。方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qRT-PCR)用来检测miR-379-5p在质粒转染后4T1细胞中的表达情况;采用(5-ethynyl-2’-deoxyuridine, EdU)细胞增殖实验与Transwell实验检测各组4T1细胞增殖能力与侵袭能力;通过划痕愈合实验检测过表达和敲低miR-379-5p后4T1细胞的迁移能力;利用BABL/c小鼠建立乳腺癌小鼠移植瘤模型,观察miR-379-5p过表达后对体内肿瘤生长状况,肺转移灶数量及大小的影响 。结果:EdU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敲低miR-379-5p能增强细胞的增殖能力,过表达miR-379-5p能够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能力(p<0.05);Transwell与伤口愈合实验结果显示,敲低miR-379-5p能够增强乳腺癌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过表达miR-379-5p显著抑制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p<0.01)。BABL/c小鼠体内成瘤实验显示,过表达miR-379-5p可显著减缓肿瘤的生长速度(p<0.05),对肺转移有抑制作用(p<0.01) 。结论:miR-379-5p在乳腺癌中起到抑癌基因的作用,抑制小鼠乳腺癌4T1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

      • 1
    • 卵巢功能不全病因病机及动物模型构建研究进展

      杨智惠, 胡扬, 宗政, 孙向明, 宋辉, 陈鹰翔, 徐蓓蕾, 张文君, 陈鲁宁, 李文兰

      Abstract:

      卵巢功能不全(premature ovarian insufficiency, POI),又称为“卵巢功能低下”,其发病率高达1%-5%,近年来还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已经严重影响女性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目前,关于POI的发病原因及机制尚不明确,模型构建方法与应用也较混乱,且绝大多数模型在针对性、稳定性等方面存在一定不足。这也极大的限制了POI的相关研究及其临床诊断和治疗。因此本文对POI的病因病机与POI动物模型的构建进行综述和讨论,以期为POI的病因病机研究及模型的选择和构建提供更多参考。

      • 1
    • AIM在炎症反应和脂质代谢疾病中的作用

      张帆, 田春雨, 王景存, 喇孝瑾

      Abstract:

      巨噬细胞凋亡抑制因子(apoptosis inhibitor of macrophage, AIM),是清道夫受体富含半胱氨酸残基超家族(scavenger receptor cysteine rich-super family, SRCR-SF)B组的成员之一。AIM为巨噬细胞分泌的一种可溶性蛋白,该蛋白的表达受肝X受体(liver X receptor, LXR)控制,且在机体的免疫反应中起重要作用。AIM作为巨噬细胞的一种分泌蛋白,发挥着广泛的作用,不仅对巨噬细胞的凋亡具有抑制作用,并且可参与调控巨噬细胞极化。还有相关研究发现,AIM参与炎症、肥胖、动脉粥样硬化和癌症等多种生理、病理过程;可以作为结核病和肝硬化等疾病的生物诊断标志物;可以通过抑制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ase, FAS)活性从而促进脂肪细胞的脂解,在调节脂质内稳态平衡、脂质代谢与自身免疫疾病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该文综述了AIM的分子特征及其在炎症反应和脂质代谢等相关疾病方面的作用,展示AIM的多种功能特点,为相关的医学研究提供依据。

      • 1
    • 自噬与神经系统疾病

      梁钰莹, 黄泳, 刘俊升, 欧毅琳, 李逸文, 张睿, 李政, 张治楠

      Abstract:

      自噬是细胞内异常聚集蛋白和受损细胞器主要的降解和循环途径,维持着细胞正常的代谢平衡及物质更新。自噬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可通过调节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的稳态、发育和凋亡等生理过程影响着神经系统的功能状态。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神经系统疾病与异常自噬有着密切的关系,自噬的抑制或过度激活均影响着抑郁症、神经退行性疾病和精神分裂症的发生发展。了解自噬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作用机制对于预防与治疗相关疾病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主要对当前自噬与上述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以上疾病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 1
    • Δ9-四氢大麻酚对血脑屏障作用的研究进展

      张千遥, 程浩, 黄依桢, 腾喊信, 张越, 张瑞林

      Abstract:

      大麻素的精神活性是众所周知的,关于大麻素在全世界是否可以用于治疗目的也一直存在争议。而Δ9-四氢大麻酚(tetrahidrocannabinol,THC)作为大麻中最主要的精神活性物质,它的神经作用机制直到最近才被发现,但其作用机理仍未完全明确。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是保护大脑的关键屏障结构,也是外来物质入脑的第一道防线,THC的亲脂性及与内源性大麻素系统的相互作用使其更加容易对BBB产生作用。本文综述了THC的神经毒理作用,聚焦于THC对BBB的作用与机制,为阐明THC的神经作用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 1
    • 精索静脉曲张合并勃起功能障碍动物模型的构建和评价

      陆杰, 李群生, 周磊, 李东润, 申振南, 李凝华, 朱璠宇, 陈冬, 唐文平, 杨文涛

      Abstract:

      目的 通过手术诱导SD大鼠精索静脉曲张(VC),阿扑吗啡试验(APO试验)筛选测VC后勃起功能障碍(ED)的大鼠,探讨建立VC合并ED模型的方法。方法 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每组20只;参照Turner法,部分结扎左侧肾静脉,诱导左侧VC;并进行3次APO试验,筛选诱导VC后出现ED的大鼠,观察并记录勃起次数、生殖器梳理次数、打哈欠次数;测量双侧精索静脉直径;对双侧睾丸和肾脏称重;HE染色观察阴茎和左睾的病理改变;统计模型组大鼠的成模率。结果 模型组20只大鼠中有15只成功进行VC合并ED造模,成模率75%;造模后,模型组左侧精索静脉直径显著增加,且显著高于造模前,模型组右侧精索静脉直径增加,且高于造模前;模型组左侧睾丸重量显著降低,与右侧睾丸比较重量显著降低;各组双侧肾脏重量的比较,组间及组内无明显差异;模型组勃起次数、打哈欠次数、生殖器梳理次数显著减少,且随造模时间递减;模型组左侧睾丸和阴茎病理改变显著。结论 Turner法可以诱导大鼠精索静脉直径增加,引起睾丸损伤和重量下降,APO试验可以筛选诱导VC后出现ED的大鼠,二者相结合适用于构建与人类VC合并ED状态较相似的动物模型。

      • 1
    • 基于三联法高尿酸血症小鼠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倪建宇, 白宁宁, 刘贤莉, 龚丽红, 寿旗扬

      Abstract:

      目的:探讨三联造模法(氧嗪酸钾、次黄嘌呤以及30%酵母膏饲料联用)能否在ICR背景小鼠上建立稳定可靠的高尿酸血症模型,并采用阳性药非布司他对该造模方法进行评价。方法:采用氧嗪酸钾、次黄嘌呤和30%酵母膏饲料,分别单用、两药或三药联用建立ICR小鼠高尿酸血症模型,检测血清尿酸、肌酐、黄嘌呤氧化酶(XOD)、尿酸氧化酶(UOX)等指标评价高尿酸血症模型成功与否。结果:氧嗪酸钾单用对ICR小鼠血清尿酸水平没有明显改变,与30%酵母膏饲料和次黄嘌呤分别联用组血尿酸有升高趋势但无显著差异,而三联给药组在7天时显著提高(P<0.01);14天的动态监测发现三联给药诱导的ICR小鼠血尿酸水平在7天时达到峰值;同时,XOD酶活性提升,UOX酶活性降低(P<0.001)。此外,三联给药诱导的ICR小鼠高尿酸血症模型对阳性药物非布司他反应敏感,血尿酸水平显著下降(P<0.001)。结论:通过三联给药的方法可以在7天时稳定诱导ICR小鼠的高尿酸血症模型。

      • 1
    • 大鼠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模型的建立与评估

      余奎, 梁晓强, 韩冕, 张静喆

      Abstract:

      目的 建立一种稳定的大鼠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模型,检测其病理生理指标,为急性胆管炎、胆汁淤积等疾病的研究提供稳定可靠的标准化动物模型。方法 选用SPF级雄性SD大鼠,采用胆总管下段注射类毒素及胆总管结扎方式进行模型构建,评估大鼠造模前后的体重变化、死亡情况、肝功能主要指标变化及肝脏组织病理改变情况。结果 造模后模型组大鼠体重明显降低;大鼠死亡数较少;肝功能主要指标及肝脏病理呈现出明显的胆汁淤积及肝功能损伤性改变。结论 本研究成功建立了大鼠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模型,该模型具有操作简便、损伤小、死亡率低、造模成功率高等优势,可为多种常见疾病的机制研究和药物研发提供标准化的实验动物模型。

      • 1
    • 细胞焦亡在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孙豪杰, 朱俊雷, 李伟, 王锁刚

      Abstract:

      细胞焦亡是半胱氨酸蛋白酶介导的以线粒体参与、炎性小体组装、质膜穿孔、炎性释放为特征的细胞程序性死亡。作为介导机体炎症反应的重要机制,细胞焦亡在肾缺血再灌注损伤(ren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RIRI)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本文就近年来细胞焦亡的分子机制、细胞焦亡在RIRI中的作用机制和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RIRI的早期治疗提供理论参考。

      • 1
    • TRP通道介导线粒体功能调控及其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研究进展

      朱美萍, 张世忠

      Abstract:

      Transent receptor potential (TRP)通道是一类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近年来研究发现TRP通道参与多种疾病发生机制,其中关于TRP通道通过线粒体功能调控参与相关心血管疾病机制的研究,正成为心血管疾病机制研究的热点之一。目前已有的相关文献主要集中在TRPV、TRPM和TRPC三种TRP通道。本文主要就上述三种TRP通道在线粒体功能调节中的作用及其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1
    • 4T1乳腺癌细胞株接种联合慢性束缚应激诱导乳腺癌合并抑郁小鼠模型构建探索

      刘燕, 彭梦薇, 刘高源, 杨铁柱, 张文娴, 吴耀松, 陈玉龙

      Abstract:

      【摘要】目的 研究4T1乳腺癌细胞株接种联合慢性束缚应激方法构建乳腺癌合并抑郁证小鼠模型核心行为症状、生物学指标、病理学等改变。方法 BABL/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Control)、束缚组(Stress)、移植瘤组(Tumor)和束缚 移植瘤组(Stress Tumor,S T),将4T1细胞株接种于Tumor和S T组小鼠腋下,待成瘤后,给予Stress和S T组小鼠束缚应激21天。造模期间监测各组小鼠体重、摄食量。实验结束后,采用糖水偏好试验、旷场试验、高架十字迷宫试验和强迫游泳试验评价各组小鼠抑郁样行为。小鼠断头处死后,测量小鼠瘤体重量和体积;采用Elisa方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清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CA199)、癌胚抗原(CE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以及相关神经递质: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皮质酮(CORT)的含量;运用HE染色法观察小鼠肿瘤和海马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 S T组小鼠体重、摄食量显著降低,瘤体重量和体积明显增大,血清肿瘤标志物(CA199、CEA、VEGF)水平显著升高,快感和对新环境的探索欲望减弱,紧张和绝望行为显著增强,血清神经递质5-HT和NE水平显著降低,CORT水平显著升高;另外肿瘤组织细胞排松散,间质减少,病理性核分类相增多,海马CA3区神经元细胞排列和形态紊乱,核内空泡化样改变明显。结论 4T1乳腺癌细胞株接种联合慢性束缚应激诱导的乳腺癌合并抑郁小鼠模型出现了乳腺癌和抑郁症双重典型症状和生物学指标改变,可为乳腺癌合并抑郁实验研究提供较好的模型参考。

      • 1
    • 补阳还五汤减轻氧化应激保护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血脑屏障的作用研究

      马娴

      Abstract:

      目的:探究补阳还五汤(Buyang Huanwu Decoction, BYHWD)降低氧化应激水平保护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CIRI)大鼠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的机制。方法: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再灌注(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reperfusion,MCAO/R)模型,应用PeriCam PSI激光散斑血流成像系统检测脑血流量判定模型建立是否成功。通过Zea Longa评分评价大鼠神经功能缺损情况;HE染色观察大鼠脑组织病理学改变;干湿重法检测脑水肿程度;伊文思蓝(Evans blue, EB)染色检测BBB通透性;透射电镜观察BBB超微结构改变;试剂盒检测氧化应激相关指标活性氧(ROS)、丙二醛(MDA)的含量及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Western blot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水平;免疫荧光双染及Western blot检测紧密连接蛋白(tight junction protein,TJP)中Occludin、ZO-1、Claudin-5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BYHWD能够降低MCAO/R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轻脑组织病理学损伤,减轻血脑屏障结构破坏,延长紧密连接结构致密区,减轻缺血侧大脑脑水肿情况,降低BBB通透性。BYHWD可以降低ROS与MDA水平,提高SOD活性,降低MMP-9表达水平,提高Occludin、Claudin-5、ZO-1蛋白表达水平。结论:BYHWD可以升高BBB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水平,降低血脑屏障通透性,保护血脑屏障超微结构,减轻脑水肿,其机制可能与BYHWD抗氧化应激,抑制MMP-9的激活相关。

      • 1
    • PI3k/Akt通路在大戟大枣汤抗不同分子表型乳腺癌中的调控作用

      马立威, 姚宏玉, 陈哲, 倪世宇, 陈颂, 李京, 刘吉成

      Abstract:

      目的 探讨PI3k/Akt通路在大戟大枣汤(decoction of Euphorbia fischeriana Steud. and jujuba,DEFSJ)抗雌激素受体(ER)阴性(-)和ER阳性( )乳腺癌中的调控作用,为乳腺癌的针对性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制备DEFSJ提取液,采用UHPLC-Triple Quad仪进行质控分析。采用血清药理学方法制备DEFSJ含药血清(containing serum,CS),乳腺癌(ER-)MDA-MB-453和(ER )MCF-7细胞分别用不同浓度DEFSJ-CS干预48 h。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分布,DNA ladder实验评估细胞凋亡程度,Western blot法检测PI3k/Akt通路相关蛋白表达,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法检测FoxO3a、FoxO1a及Bim mRNA表达;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FoxO3a蛋白核转位。结果: UPLC对5批DEFSJ提取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制备工艺可行,质量可控,保证了药理学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体外实验中发现,DEFSJ-CS能阻断细胞在G2/M期(P<0.05,P<0.01);DNA ladder实验中呈现典型的细胞凋亡梯带;与阴性对照组比较,DEFSJ-CS能使p-PI3k、p-Akt、p-FoxO3a及p-FoxO1a蛋白表达降低(P<0.05,P<0.01),Bim蛋白表达升高(P<0.05,P<0.01);使FoxO3a、FoxO1a mRNA表达降低(P<0.05,P<0.01),Bim mRNA表达升高(P<0.05,P<0.01);并能使细胞中FoxO3a蛋白呈现显著的核转位变化;且各数据结果均显示DEFSJ-CS对(ER-)MDA-MB-453细胞比对(ER )MCF-7细胞作用效果更好。结论: PI3k/Akt通路参与了大戟大枣汤抗乳腺癌作用的调控,作用效果因乳腺癌表型差异而不同。

      • 1
    • 基于IRS-1/PI3K信号轴探究补肺健脾方对COPD 大鼠骨骼肌线粒体损伤的影响

      沈婷婷, 李素云, 李亚, 轩银霜, 李景梅, 李高峰, 韩冰洋

      Abstract:

      目的 探究补肺健脾方(BJF)通过调控IRS-1/PI3K信号轴对COPD大鼠骨骼肌线粒体损伤的影响。方法 将60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COPD稳定期组)、BJF组、吡格列酮组(PIO组)、BJF PIO组以及氨茶碱组,10只/组。采用烟熏加鼻腔滴菌(肺炎克雷伯杆菌)的方法建立COPD稳定期大鼠模型,自第9周开始给药至20周结束后取材,每周给予大鼠体重测量。分别对肺组织和骨骼肌组织进行常规切片与HE染色,并于光镜下观察其相应的病理学改变。分别于第0、8、20周时采用非束缚全身体积描记系统(whole body plethysmography,WBP)观察大鼠肺功能,包括潮气量(tidal volume,VT)、呼气峰流速(peak expiratory flow,PEF)、50% 潮气量呼气流量(50% tidal volume expiratory flow,EF50)。采用qPCR技术检测大鼠骨骼肌组织中IRS-1、PI3K、PGC1-α以及Leptin mRNA的表达。采用WB技术检测大鼠骨骼肌组织中IRS-1、PI3K、AKT、p-AKT、PGC-1α、TFAM、Leptin蛋白的表达。结果 光镜下观察显示:与Control组相比,Model组肺病理可见肺泡间质以及肺支气管存有大量的炎性细胞浸润,部分肺泡壁出现断裂并融合形成气腔、纤维网被破坏等;与Model组比,用药治疗后各组肺泡壁的断裂以及纤维网的破坏均得到改善,支气管中炎性细胞浸润减轻,其中以BJF组与Am组尤为明显。用药治疗后各组骨骼肌病理与Model组比,可不同程度改善肌纤维之间排列间隙、萎缩与断裂,肌细胞胞质染色不均一等,其中以BJF组疗效较为显著。与Control组比较,Model组PEF、VT和EF50第8周起显著降低(P < 0.01),BJF组、BJF PIO组和Am组可以显著提高PEF、EF50(P < 0.01)。与Control组相比,Model组中IRS-1、PGC1α和PI3K 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 < 0.01),Leptin 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 < 0.01);与Model组比较,四个用药组中Leptin mRNA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 < 0.01), BJF、PIO和BJF PIO组IRS-1 mRNA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增高(P < 0.01);BJF和BJF PIO组中PGC-1α mRNA的表达水平较Model组显著升高(P < 0.01);BJF、BJF PIO和Am组中PI3K mRNA的表达水平较Model组显著增高(P < 0.01)。与Control组比较,Model组PGC-1α、IRS-1、PI3K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 < 0.01),Leptin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 < 0.01)。与Model组比较,BJF组PGC-1α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 < 0.05),BJF PIO与BJF组IRS-1蛋白表达水平较Model组显著增高(P < 0.05, P < 0.01),Am、BJF和BJF PIO组PI3K蛋白的表达水平较Model组显著增高(P < 0.01),以BJF PIO组最为显著。与Control组比较,Model组股四头肌组织中 TFAM、p-AKT蛋白表达有明显的下降趋势,各治疗组的TFAM、p-AKT蛋白表达均有升高趋势,但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 > 0.05)。结论 补肺健脾方可通过调控IRS-1/PI3K信号轴,改善骨骼肌线粒体的损伤,同时提高线粒体辅激活因子PGC-1α与线粒体转录因子TFAM的表达,增强线粒体的生物合成,从而减轻肺与骨骼肌组织的病理性损伤。

      • 1
    • LIMK1通过上调ROS/Src通路进而促进宫颈癌的进展[1]

      贾亚静, 杜耐一, 赵炜, 李永萍, 刘雅坤

      Abstract:

      摘要:目的 探究LIMK1对宫颈癌(CC)进展的影响。方法 构建LIMK1过表达人宫颈癌HeLa细胞,将HeLa细胞接种于裸鼠皮下,观察肿瘤体积并以Western blot实验检测其瘤体细胞中NOX2、NOX4、p-Src、p-RUNX3、RUNX3以及MMP-9蛋白表达情况;将LIMK1过表达HeLa细胞培养于5%O2条件下,并加入抗氧化剂,以Western blot实验检测细胞内LIMK1、NOX4、p-Src、p-RUNX3、RUNX3以及MMP-9蛋白表达情况,以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以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以单克隆增值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结果 接种LIMK1过表达HeLa细胞的裸鼠肿瘤体积明显增大,其NOX2、NOX4、p-Src、p-RUNX3以及MMP-9蛋白升高,而RUNX3蛋白表达降低;LIMK1过表达的HeLa细胞LIMK1、NOX4、p-Src、p-RUNX3以及MMP-9蛋白表达升高,RUNX3蛋白表达降低,同时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以及细胞增殖能力增强,而加入抗氧化剂后,细胞的NOX4、p-Src、p-RUNX3、RUNX3以及MMP-9蛋白表达水平以及细胞迁移、侵袭和增殖能力与LIMK1正常表达的HeLa细胞无差异。结论 LIMK1通过促进ROS/Src通路进而促进宫颈癌细胞的迁移、侵袭和增殖能力,促进了宫颈癌的进展。

      • 1
    • SHP2在消化系统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王鹏, 樊建春, 贾举名, 刁庆飞, 武雪亮, 薛军

      Abstract:

      【摘要】 目前恶性肿瘤已经成为威胁人类身体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致残率、致死率在逐年上升。Src同源性2的蛋白酪氨酸磷酸酶2(SHP2)是PTP家族中重要的一员,是一种功能广泛的酪氨酸磷酸酶,其在多种实体肿瘤中的表达量升高,在侵袭、转移、增殖、凋亡、耐药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调控作用。已有大量研究表明,SHP2在许多实体瘤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现在尚无系统的报道SHP2在消化系统肿瘤中的作用。基于此该文综述了SHP2在7种消化系统中不同肿瘤的生物学功能及临床意义,探讨其在不同癌症发展阶段的作用与机制,并总结与展望SHP2抑制剂的发展,进一步寻找有效的早期诊断和基因治疗的潜在靶点,这对癌症患者生存率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1
    • 调节性细胞死亡在扩张型心肌病中的研究进展

      邱月清, 王振涛

      Abstract:

      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起病隐匿,以左心室扩大为主的全心扩大为主要影像学表现,是心力衰竭与心律失常的常见原发疾病之一。随着近年来研究的不断深入,调节性细胞死亡(Regulatory cell death,RCD)的内在分子机制逐渐明朗,研究者发现RCD在DCM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RCD有细胞凋亡、细胞坏死性凋亡、细胞焦亡、铁死亡、自噬等不同形式,且不同的RCD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可相互作用和调控。人为干预RCD在DCM中的作用有望在日后成为DCM的临床治疗靶点。本文从以上5种不同的调节性细胞死亡方式出发,简要阐述DCM的基础研究进展。

      • 1
    • 肠道菌群与微小RNA在炎症性肠病中相互作用关系研究进展

      孔冰慧, 白龙洲, 杨丽

      Abstract: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种慢性肠道疾病,其特征是对肠道环境因素的免疫反应失调。肠道菌群(Gut microflora,GM)的失调可能导致炎症过程的发展。已有大量研究表明粪菌移植、益生菌、益生元和膳食干预等可能发挥着重塑GM及治疗疾病的潜力。微小RNA (microRNA,miRNA)参与细胞发育、增殖、凋亡等生理过程。此外,它们在炎症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参与促炎和抗炎途径的调节。miRNA谱的差异可能是IBD诊断工具,并作为疾病的预后标志物。miRNA与GM的关系尚未完全阐明,近期研究表明miRNA在GM的调节和诱导生态失调中的作用;反过来,菌群可以调节miRNA的表达,改善肠道稳态。因此,本综述旨在描述GM与miRNA在IBD中的相互作用,寻找潜在IBD精准靶向治疗方法。

      • 1
    • 回毒银花散中各药及药物不同配比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作用研究

      李雨芬, 姜爽, 宋伍, 姜涛, 刘畅, 周豪芳, 唐亚婷, 苏鑫

      Abstract:

      目的:研究《外科正宗》中回毒银花散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抑菌能力以及毒力因子α-溶血素(Hla)活性和生物被膜形成的抑制作用,同时探究回毒银花散最佳配比为古方新用提供实验支撑。方法:通过最低抑菌浓度(MIC)、最低杀菌浓度(MBC)、纸片扩散法(K-B法)分析回毒银花散及组方中各味药对MRSA菌株USA300的抑制效果,溶血实验、Hla中和实验、Hla寡聚实验、免疫印记分析实验验证药物以何种形式抑制毒力因子Hla的活性,生物被膜形成实验评价回毒银花散对生物被膜的抑制效果,最后正交实验探究回毒银花散的最佳配比。结果:回毒银花散抑制MRSA菌株,MIC90为64 mg/mL,MBC为256 mg/mL,抑菌圈直径为7.50±0.50 mm。回毒银花散还通过抑制Hla的释放抑制Hla的活性,最小有效浓度(MEC)为16 mg/mL,抑制生物被膜形成的MEC为8 mg/mL。回毒银花散中金银花、黄芪只影响MRSA溶血活性以及生物被膜形成但不抑制细菌的生长,两药溶血活性MEC以及生物被膜形成MEC均为32 mg/mL;甘草抑菌能力较强,MIC90为8 mg/mL,生物被膜MEC为1 mg/mL,在亚抑菌浓度下未表现出抑制溶血活性。最后正交实验显示,当回毒银花散中金银花、黄芪、甘草的比例为1:2:4时,MIC90为16 mg/mL,溶血活性MEC为8 mg/mL,生物膜形成MEC为4 mg/mL,均为9组中最低。结论:回毒银花散在亚抑菌浓度下可影响MRSA的溶血活性以及生物被膜形成,其中金银花、黄芪、甘草的最佳比例为1:2:4。

      • 1
    • 维生素D对自发性糖尿病大鼠肠道菌群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

      陈琳, 谭洪兴, 郝丽萍, 李艳艳

      Abstract:

      【摘要】 目的 探讨维生素D(VD)对自发性糖尿病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方法 肥胖II型糖尿病大鼠(ZDF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n)、VD对照组(VD)、模型组(T2DM)和VD干预组(VD+T2DM)。检测各组大鼠空腹血糖情况和口服糖耐量水平。采用16S rDNA测序技术检测大鼠肠道菌群变化,进行OTU分析(韦恩图)、Alpha 多样性分析(chao1、observed species、PD whole tree、shannon和simpson)、Beta 多样性分析〔主坐标分析(PCoA)〕、菌群结构及菌群物种差异性分析〔线性判别分析及影响因子(LEfSe)分析〕。结果 VD干预显著改善了T2DM大鼠的空腹血糖水平和胰岛素抵抗情况(P<0.05)。Alpha多样性结果表明T2DM组和VD+T2DM组的chao1、observed species、PD whole tree、shannon和simpson指数无显著差异(P>0.05);Beta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与T2DM组相比,VD+T2DM组与Con组的物种相似度更高。各组大鼠肠道菌群的优势菌具有显著差异;相较于T2DM组,VD+T2DM组的Bacteroidetes丰度下降、Firmicutes和Clostridium XIVa丰度增加。结论 VD可改善T2DM大鼠的空腹血糖升高和胰岛素抵抗情况;VD可改善T2DM大鼠的肠道菌群结构,降低Bacteroidetes、升高Firmicutes和Clostridium XIVa丰度。

      • 1
    • 经皮给药系统皮肤模型的研究进展

      刘沿, 胡小垒, 许可洪, 赵海荣, 巫秀美, 杨自忠, 张成桂, 赵昱, 高鹏飞

      Abstract:

      经皮给药系统(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 system, TDDS)的皮肤模型是指构建能够模拟人体皮肤结构和功能,并用于研究和评估药物在经皮给药过程中的吸收、渗透及药效等方面的实验模型。该模型在可代替传统人体皮肤实验,减少药物开发过程中对人体皮肤的使用,为经皮制剂的研发和提供一种便捷、可控且经济高效的方法。针对于经皮给药系统的皮肤模型,本文从药物经皮吸收途径出发,对目前常用的动物皮肤模型、人工皮肤模型、重组人体皮肤模型进行介绍,并对其优缺点及应用进行了分析,为经皮制剂的研发提供参考。

      • 1
    • AMPK:多样性调控机制与疾病治疗新视角

      宁静华, 张鑫, 张钰哲

      Abstract:

      单磷酸腺苷激活的蛋白激酶(the 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AMPK)是一种保守的细胞能量感受器,在调控细胞生长、增殖、分化、自噬、磷酸化、串扰以及葡萄糖和脂质代谢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当机体能量匮乏或某些极端情况时AMPK被激活,而在营养过剩时被抑制,以维持能量平衡。此外,AMPK信号通路还介导铁死亡发生的调控机制也体现了其独特作用,AMPK在不同细胞器里发挥特殊调控功能为疾病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这也是预防疾病的治疗靶标,如生殖系统疾病、衰老、癌症、炎症和心脏功能障碍等。该文综述了细胞能量不平衡对机体微环境造成的损害,AMPK通过多样性信号调控机制激发了其在疾病和药物中的潜在治疗潜力,为不同系统疾病提供了治疗新思路。通过综述AMPK信号通路的多样性调节机制,为靶向AMPK的癌症治疗和其他疾病的治疗提供理论参考。

      • 1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瘀毒互结证大鼠模型“脑-脾炎症耦联”机制探讨

      董一蕾, 刘悦, 李珺媛, 付建华, 张允岭, 姚明江

      Abstract: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瘀毒互结证大鼠模型脑损伤与脾脏损害的相关性,分析对MCP-1/CCR2趋化因子信号轴的影响。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角叉菜胶联合干酵母菌瘀毒互结证组(单纯证候组)(Carrageenan/Yeast,CA/Y)、大脑中动脉阻塞组(单纯疾病组)(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大脑中动脉阻塞瘀毒互结证组(MCAO CA/Y),每组10只。CA/Y组与MCAO CA/Y组于造模首日经腹腔注射角叉菜胶10mg穔g-1、第二日背部皮下注射干酵母悬液2mg穔g-1,MCAO组及MCAO CA/Y组于第二日采用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脑梗死模型术后24h,对各组大鼠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TTC染色法观察脑梗死面积百分比,取脾脏测定脾脏重量,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脑梗死面积百分比与脾脏重量的相关性,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脑组织及脾脏组织病理形态,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检测大鼠血浆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 1,MCP-1)、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缺血侧脑组织趋化因子C-C-基元受体2(Chemokine C-C-Motif Receptor 2,CCR2)蛋白表达。结果:与sham组比较,MCAO组和MCAO CA/Y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梗死面积、血浆中MCP-1与IFN-γ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脾脏重量显著下降(P<0.01),脑组织中CCR2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0.05);与CA/Y组比较,MCAO组和MCAO CA/Y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梗死面积显著升高(P<0.01),脾脏重量显著下降(P<0.01),脑组织和脾脏组织中CCR2蛋白表达均明显上调(P<0.05);与MCAO组比较,MCAO CA/Y组的脑梗死面积显著升高(P<0.01),脾脏重量明显下降(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脾脏重量与脑梗死面积百分比呈负相关(P<0.01,r=-0.9711)。病理形态学观察结果显示,MCAO CA/Y组病理改变最为严重,脑组织皮层中可见大脑液化坏死灶,病灶中神经元细胞排列稀疏,紊乱,体积萎缩,少部分空泡化和核固缩,大部分神经元细胞红色变性、坏死,小胶质细胞增生明显,小血管明显增多,间质脂质变性;脾脏组织部分动脉周围淋巴鞘细胞密度减低,边缘区增宽。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瘀毒互结证大鼠模型脑损伤与脾脏损害存在相关性,可能与MCP-1/CCR2趋化因子信号轴参与“脑-脾炎症耦联”机制有关。

      • 1
    • 利多卡因调节Hippo-YAP信号通路对原位肝移植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刘玥, 艾克拜尔·努尔买买提, 叶建荣

      Abstract:

      目的:探究利多卡因(LID)对原位肝移植(OLT)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并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LID低剂量组、LID中剂量组、LID高剂量组、维替泊芬(Verteporfin)组,每组10只,除对照组外,其余大鼠构建OLT模型。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乳酸脱氢酶(LDH)活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肝组织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IL)-6、IL-1β和IL-10水平,荧光探针法检测活性氧(ROS),硫代巴比妥酸显色法检测丙二醛(MDA),氮蓝四唑显色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分光光度计法检测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肝组织细胞凋亡,蛋白印迹法(WB)检测Hippo-YAP信号通路相关蛋白哺乳动物STE20样蛋白激酶(MST1)、磷酸化(p)-MST1、大肿瘤抑制因子1(LATS1)、p-LATS1、Yes相关蛋白(YAP)、p-YAP以及凋亡相关蛋白B淋巴细胞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肝组织出现损伤,肝细胞坏死且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细胞凋亡率、血清AST、ALT、TBIL、LDH活性、肝组织TNF-α、IL-6、IL-1β、MDA、ROS、Bax水平显著升高,肝组织IL-10、SOD、GSH-Px及Bcl-2、p-MST1/MST1、p-LATS1/LATS1、p-YAP/YAP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LID低、中、高剂量组肝组织损伤减轻,细胞凋亡率、血清AST、ALT、TBIL、LDH活性、肝组织TNF-α、IL-6、IL-1β、MDA、ROS、Bax水平显著降低,肝组织IL-10、SOD、GSH-Px及Bcl-2、p-MST1/MST1、p-LATS1/LATS1、p-YAP/YAP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Hippo-YAP信号通路抑制剂Verteporfin逆转了LID对OLT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改善作用(P<0.05)。结论:LID可能通过激活Hippo-YAP通路,减少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和肝细胞凋亡,对OLT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发挥改善作用。

      • 1
    • Q热动物模型研究概况

      李进春, 尹家祥

      Abstract:

      Q热是由贝氏柯克斯体感染所致的一种人兽共患病,在自然界中广泛传播。动物模型是研究传染病的病原学、发病机制以及评价疫苗有效性的重要工具。近年来,无脊椎动物、啮齿动物和非人灵长类动物等多种动物模型已被用于Q热的相关研究。本文对Q热不同动物模型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讨论了不同模型的优缺点,总结了未来建模工作的需求和标准。

      • 1
    • 激光散斑衬比成像技术在慢性脑缺血动物模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唐鑫, 谭洁

      Abstract:

      激光散斑衬比成像技术可用可视化、可量化的方法实时动态测量组织或器官的微循环血流量。因其活体检测、实时成像及操作简单等优点,已在微循环检测的多个领域中应用。慢性脑缺血动物模型主要通过减少双侧颈总动脉向大脑输送血流量的方法造模,可造成脑供血长期不足。激光散斑衬比成像技术可通过对慢性脑缺血动物模型皮层脑血流量、侧支循环开放、神经血管耦合反应等进行观察分析,从而判断动物模型造模是否成功及干预方法对其的治疗效果。本文就激光散斑衬比成像技术在慢性脑缺血动物模型中的应用及其优缺点进行总结,以期为临床治疗和科研提供新思路。

      • 1
    • 小檗碱在缺血性脑卒中神经保护领域的研究进展

      李泓宇, 兰瑞

      Abstract:

      小檗碱是一种天然的异喹啉生物碱,最初可作为广谱抗菌药应用于临床治疗肠炎、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肺炎等疾病,近年来随着对小檗碱药理作用的深入研究,越来越多证据证明,小檗碱对缺血性脑卒中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在本综述中,我们介绍了小檗碱对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的干预,还详细论述了小檗碱在缺血性脑卒中不同机制的神经保护作用,旨在对本领域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 1
    • 新生鼠心肌再生相关调节机制的研究进展

      陈梦琪

      Abstract:

      心血管疾病是一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心肌梗死导致的收缩性心力衰竭是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既往观点认为,成年哺乳动物心脏中心肌细胞自我增殖更新能力有限,而近年来大量报道指出,哺乳动物在出生早期具备心肌再生的能力,并且其强度足以修复受损的心脏组织。新生鼠心肌再生现象的发现,为探讨影响心肌细胞增殖的相关机制研究提供了理想的动物模型,继而许多能够逆转心肌细胞周期阻滞和促进心肌细胞增殖的调控机制得以揭示。本文基于近几年开展的有关新生鼠心肌再生的研究,综述了影响心肌再生基因表达的因素(ncRNAs、转录因子等)、心肌再生相关信号通路、非心肌细胞(细胞外基质、免疫反应、心外膜等)对心肌再生的调节作用,以期为实现成年哺乳动物心肌损伤后心肌再生提供方向。

      • 1
    • 实验用鹌鹑遗传检测方法的初步建立

      何洋, 章秀林, 张秋宇, 张晓璐, 傅博, 王文栋, 杜小燕, 陈振文, 李长龙

      Abstract:

      目的 建立封闭群实验鹌鹑微卫星DNA遗传检测方法。方法 通过文献检索,筛选鹌鹑微卫星位点,利用种间转移法,在鹌鹑近缘物种—鸡和鸭筛选适合鹌鹑的微卫星DNA位点。提取鹌鹑肝组织DNA作为模板,并通过PCR扩增以及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对相应的位点进行筛选。最后根据所选微卫星位点扩增情况、等位基因数目和多态性等,筛选出适用于鹌鹑遗传质量检测的微卫星位点组合并建立检测方法。结果 初步确定适用于封闭群实验鹌鹑遗传检测的23个微卫星位点组合。结论 初步建立了实验鹌鹑的遗传质量检测方法。

      • 1
    • 基于智慧教学环境下实验动物学教学的创新与探索

      杨子豪

      Abstract:

      目的 在传统的实验动物学授课环境中,存在师生互动较少,学生兴趣不足、学习投入度不高等现象。为进一步提升实验动物学的教学质量,方法 本教研室基于多媒体教室与智慧教室的不同教学环境,以《医学实验动物学》的理论课程教学为研究对象,对课程授课形式、教学模式、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创新与探索。研究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学习投入度变化和智慧教室使用偏好情况,采用NVivo质性分析软件编码分析师生课堂行为。结果 相对于传统教学,智慧教学环境下,学生的兴趣更高,课堂师生互动频次更多。同时,学生学习投入度显著高于传统教学,学生课内、后习题有更高的正确率,对实验动物学相关概念的把握程度更好。结论 智慧教学环境能给学生带来更好的感受和体验,提高学生对实验动物学的兴趣,增加课堂学习投入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 1
    • 雷公藤多苷致小鼠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模型的不同时间点进展研究

      马林纳, 马堃, 范晓迪, 罗洁, 李佳妮, 张涵

      Abstract:

      目的 探讨雷公藤多苷致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小鼠模型相关指标的变化,确定采取干预措施的最佳时间点。方法 将40只ICR雌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B、C、D模型组,每组8只。对照组灌胃纯水14d(0.01ml/10g),其余各组给予雷公藤多苷混悬液(80mg/kg,0.01ml/10g)分别连续灌胃1d(A模型组)、3d(B模型组)、7d(C模型组)、14d(D模型组),并分批次取材。称量各组小鼠体重、湿重子宫和双侧卵巢;酶联免疫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清FSH、LH、E2、P、AMH、INH-B、T含量;HE染色观察各组小鼠各级卵泡、黄体的数量及发育状态;TUNEL荧光染色法检测各组小鼠卵巢内凋亡面积;IHC法检测各组小鼠卵巢中VEGFA、CD34、EPO蛋白阳性表达;PCR法检测各组小鼠HIF-1α、SDF-1、CXCR4的mRNA表达量。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A模型组各指标变化不符合POI成模标准;B模型组小鼠卵巢指数、子宫指数、体重显著降低(P<0.01),C模型组体重显著下降(P<0.01),D模型组卵巢指数明显下降(P<0.05);B、C、D模型组血清指标FSH、LH含量升高(P<0.01或P<0.05),E2、PROG、AMH、INH-B、T含量下降(P<0.01);B、C、D模型组始基卵泡、窦前卵泡、窦状卵泡、排卵前卵泡及黄体数量明显减少(P<0.01或P<0.05),闭锁卵泡数量显著增多(P<0.01);A、B、C、D模型组TUNEL荧光染色凋亡面积明显增加(P<0.01或P<0.05);B、C、D模型组CD34、VEGFA、EPO阳性表达明显下降(P<0.01或P<0.05);A、B模型组HIF-1α、SDF-1、CXCR4的mRNA表达量明显升高(P<0.01或P<0.05)。与B模型组相比,C、D模型组相关指标发生明显变化,提示C、D模型较严重,趋向POF发展。结论 B模型组是卵巢功能从受损状态的POI发展到不可逆POF的转折点,提示雷公藤多苷给药3d是诱导POI疾病模型及药物有效干预的最佳时间。

      • 1
    • 非编码RNA在甲基苯丙胺诱导成瘾及神经毒性作用的研究进展

      张树威, 程浩, 王浩伟, 苗霖, 李怡, 官莉娜, 曾晓锋

      Abstract:

      甲基苯丙胺(Methamphetamine, METH)具有高度成瘾性和神经毒性,可导致滥用者的认知和记忆功能障碍。METH的危害不仅在于其本身的毒性,更在于吸毒者身心的高度依赖性,常造成精神障碍并引发暴力行为,给社会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非编码RNA(Non-coding RNA, ncRNA)不编码蛋白质,是在转录后水平调控基因表达的重要因子。研究表明,ncRNA在甲基苯丙胺诱导的成瘾及神经毒性中发挥了重要的调控作用,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清楚。本文就目前ncRNA调控METH诱导成瘾及神经毒性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ncRNA作为METH滥用者的法医学鉴定指标和潜在的药物干预靶点提供参考。

      • 1
    • 环状RNA在帕金森病中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刘娟, 李彦杰, 秦合伟, 马璐瑶, 赵楠楠, 徐振华

      Abstract: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是一种以黑质中多巴胺能神经元退行性死亡为特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表现出一系列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对患者的生存质量产生严重影响。环状RNA(circularRNA, CircRNA)是一种共价闭环非编码RNA,在PD病程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circRNA参与氧化应激,调节转录水平,神经炎症,自噬、α-突触核蛋白等方面进行综述。

      • 1
    • 基于数据挖掘的急性肝损伤动物模型应用分析

      胡毅龙, 张双丽, 邱广楠, 冯艺凡, 苗明三, 苗晋鑫

      Abstract:

      目的 探究各类急性肝损伤动物模型的造模要素,为急性肝损伤动物模型的建立和评价提供参考和建议。方法 在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Fang)、重庆维普(VIP)、中华医学期刊全文数据(Yiigle)、PubMed等数据库检索2002-2022年急性肝损伤动物实验文献,归纳总结文献中涉及到的急性肝损伤动物模型的动物种类、阳性对照药、造模方法、造模药及给药剂量、给药时间、检测指标,应用Excel、SPSS Modeler18.0、Cytoscape3.8.2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数据库共纳入896篇文献,急性肝损伤动物模型中应用最多的动物是雄性KM小鼠;造模方法以化学性肝损伤、酒精性肝损伤、药物性肝损伤、免疫性肝损伤四大类为主,分别对应的主要造模方式为:① 实验前24h腹腔注射10.0 mL 0.1%CCl4植物油;② 实验前16h灌胃12.0 mL 50.0%-56.0%乙醇;③ 实验前24h腹腔注射APAP 300mg/kg;④ 实验前8h尾静脉注射Con A 20mg/kg。模型的评价以肝脏病理指标为金指标,结合生化指标血清ALT、AST,肝组织匀浆SOD、MDA含量及活性为直接指标。结论 临床上急性肝损伤发病原因各异,在制备急性肝损伤动物模型时应根据特定的研究内容、研究特点选择对应的造模方法。

      • 1
    • 炎调方调控Rho/ROCK信号通路对脓毒症急性胃肠损伤小鼠肠上皮细胞凋亡的研究

      陈乾, 王帝, 张定一, 贾赛蕾, 王丽辉, 曹玉净, 李燕红

      Abstract:

      目的 探讨炎调方通过调控Rho/ROCK信号通路对脓毒症急性胃肠损伤小鼠肠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 方法 取7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10只)、假手术组(10只)和造模小鼠(50只)。空白组小鼠正常饲养,不予处理;假手术组小鼠仅开腹游离盲肠不进行穿孔结扎;通过盲肠结扎穿孔术(CLP)构建脓毒症急性胃肠损伤小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炎调方低、中、高剂量组,ROCK抑制剂组。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小鼠回肠组织病理学改变;ELISA 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清白细胞介素-1β( IL-1β) 、白细胞介素-6( IL-6)、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 、白细胞介素-10( IL-10) 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观察小鼠回肠组织细胞的增殖程度PCNA、Ki-67的表达;蛋白印迹法检测回肠组织凋亡蛋白Caspase 3 蛋白、Bax蛋白的表达;RT-qPCR检测小鼠回肠组织Rho/ROCK 通路上ROCK mRNA、MLC mRNA表达。结果 脓毒症急性胃肠损伤模型小鼠回肠组织肠黏膜萎缩明显、绒毛排列杂乱,可见断裂、脱落,上皮细胞细胞坏死脱落,炎症细胞浸润明显以及Chiu’s病理评分升高;较空白组和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小鼠外周血血清中促炎介质水平(IL-1β、IL-6、TNF-α)和Caspase 3、Bax、ROCK mRNA、MLC mRNA水平升高,而抑炎介质水平(IL-10)和回肠组织中PCNA、Ki-67表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炎调方各组随着剂量的增加,回肠组织病理学改变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Chiu’s病理评分降低、血清中IL-1β、IL-6、TNF-α水平降低、IL-10水平升高;且回肠组织中PCNA、Ki-67表达升高,Caspase 3、Bax、ROCK mRNA、MLC mRNA的表达降低。结论 炎调方通过调控Rho/ROCK信号通路抑制脓毒症急性胃肠损伤小鼠的肠上皮细胞凋亡,从而具有减轻肠道组织炎症反应,最终达到防止肠黏膜组织损伤的作用。

      • 1
    • 抑郁症动物模型的研究现状与趋势分析—基于CiteSpace的文献计量分析

      杨加辉, 林萌, 罗小泉, 罗涛, 龚美富

      Abstract:

      目的:借助文献计量学对抑郁症动物模型相关文献进行分析,从而更好地了解该领域的研究现状与热点。方法:本文作者从WoSCC数据库选取了近十年抑郁症动物模型的相关文献,并使用分析软件Citespace 6.1 R1(64-bit) Basic对相关的年度出版量、国家、机构、作者等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分析本次研究纳入的文献可得知,近十年论分发表量呈现逐步增加并趋于稳定的趋势;美国发表的文章最多(256篇);Wegener Gregers是该领域中影响力最高的作者。结论:目前,该领域目前较多侧重于信号通路与治疗方法的研究,以确定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并探求更好的治疗方法。本研究揭示了抑郁症动物模型相关的研究趋势与热点,以期帮助研究人员更好的了解最新情况。

      • 1
    • 性别差异对牛II型胶原诱导的类风湿关节炎模型的影响

      孙文婷, 万盈盈, 杨家熙, 王文乾, 王皓男, 叶婉婷, 寇秋爱

      Abstract:

      目的 构建雌性及雄性牛II胶原诱导的关节炎(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CIA)模型,比较性别差异对CIA模型关节及关节外表现的影响。方法 选用雌性及雄性SD大鼠并注射牛II型胶原和弗氏完全佐剂诱导CIA模型,评估各组大鼠的一般情况、关节炎指数、足肿胀度、血清炎症因子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水平、脾脏指数、膝关节及踝关节病理、右后足爪骨破坏情况、肺间质病变情况。结果 雌性CIA大鼠的关节炎指数在初次免疫后第21天较雄性CIA大鼠显著升高(P<0.05),两组足肿胀度在观察的任一时间点均无显著差异(P>0.05);雌性CIA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1β、脾脏指数均较雄性CIA大鼠显著升高(P<0.001;P<0.001;P<0.05),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雌性CIA大鼠膝关节和踝关节病理的炎症细胞浸润及滑膜增生评分较雄性CIA大鼠显著升高(P<0.05);雌性CIA大鼠膝关节软骨损伤及右后足爪骨破坏程度均较雄性显著升高(P<0.05);雌雄CIA大鼠均出现了肺间质炎症细胞浸润及轻度纤维化,但雌性比雄性的肺间质病变更重。结论 使用SD大鼠构建的雌性及雄性CIA模型均能兼具关节炎及肺间质病变,但雌性CIA大鼠的病变程度更重,在使用CIA模型进行RA相关研究时应关注性别差异带来的影响。

      • 1
    • NCTD通过靶向PPP5C对人白血病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机制

      张鑫, 崔冰洁, 于国兴, 王飞, 赵靓, 高娜, 杜静

      Abstract:

      目的 研究去甲斑蝥素(Norcantharidin,NCTD)通过靶向磷酸蛋白磷酸酶催化亚基5C(PPP5C)对人白血病NB4、K562细胞增殖、凋亡能力的影响及机制研究。方法 体外培养NB4、K562细胞,电转pcDNA3.1和PPP5C-pcDNA3.1质粒至NB4、K562细胞,遗传霉素(G418)筛选NB4、K562稳转细胞系。Western blot和qRT-PCR检测PPP5C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采用CCK-8、迁移实验、Live & DeadTM动物细胞活力/毒性检测试剂盒分别检测NB4、K562细胞的增殖能力、迁移能力和死细胞、活细胞的数量。将NB4、K562稳转细胞分为对照组和不同浓度NCTD组,分别用含有0、8、16、32 μg/ml NCTD的1640培养基培养;Live & DeadTM动物细胞活力/毒性检测试剂盒检测死细胞率并对细胞形态进行拍照;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caspase 3、Cleaved caspase 3、JNK、p-JNK、p38、p-p38和α-Tubulin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转染NB4、K562细胞后PPP5C表达水平显著提高,细胞增殖能力、迁移能力、抗凋亡能力显著增强;与对照组相比,NCTD各浓度组会促进细胞凋亡,且呈剂量依赖性;PPP5C过表达拮抗NCTD对白血病细胞的杀伤作用。结论 NCTD能够通过抑制PPP5C促进 NB4、K562细胞凋亡,抑制细胞的增殖。

      • 1
    • 中医药干预白血病干细胞免疫逃逸研究进展

      章美玲, 美玲, 崔亚茹, 陈抒鹏, 林智敏

      Abstract:

      白血病是目前临床上高发的急危重症,病死率极高,其中白血病干细胞(LSC)发生免疫逃逸是白血病诱导缓解后复发及进展的主要因素。中医药临床诊疗具有鲜明的辨证论治优势,基于“以平为期”的诊治目的,中医药辨治白血病强调恢复人体机能的“阴阳和谐”,有助于提高机体自身免疫力,符合干预肿瘤细胞免疫逃逸的机制。本文从文献研究及中医理论探讨中医药干预LSC免疫逃逸的机制及其研究进展。

      • 1
    • 江香薷炮制前后多糖含量及消炎止血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马秋婷, 徐磊, 朱钰晨, 徐梦婷, 张文凯, 刘志勇

      Abstract:

      摘要:目的:探究生姜汁炮制前后江香薷多糖含量变化,以及对炮制前后多糖消炎止血抗氧化活性评价。方法:利用苯酚-硫酸法测定炮制前后江香薷多糖(江香薷多糖JXRPs,姜制江香薷多糖JZJXRPs)的含量;体内通过构建大鼠足肿胀模型和体外脂多糖(LPS)诱导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炎症模型,采用细胞增殖(MTT)法选取最佳给药浓度,ELISA法测定细胞上清液中IL-6、IL-12、NO、IL-4和IL-10的表达来评价炮制前后多糖的抗炎作用;通过剪尾法观察小鼠的出血时间来评价其止血效果;最后,利用清除DPPH和ABTS的能力来评价其体外抗氧化活性能力。结果:生姜汁炮制前后江香薷多糖的含量分别为13%,22%;大鼠足肿胀结果显示:在注射角叉菜胶4h后,与模型组相比,江香薷多糖在给药剂量为200 mg/kg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而姜制江香薷多糖在给药剂量为100 mg/kg时就可明显减轻大鼠足肿胀(P<0.05);体外抗炎结果显示,炮制前后的多糖均能显著抑制细胞分泌IL-6、IL-12和NO(P<0.01),促进细胞分泌IL-4和IL-10(P<0.01),且炮制后作用更强。小鼠断尾止血实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江香薷多糖组可以加快止血效果但无显著性差异,而姜制江香薷多糖在中剂量时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高剂量有加快趋势但并无显著性差异;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炮制前后的江香薷多糖对DPPH和ABTS皆有不同程度的清除能力,其中江香薷多糖的IC50值分别为0.2215 mg/ml和0.2110 mg/ml,姜制江香薷多糖的IC50值分别为0.1651 mg/ml和0.1884 mg/ml。结论:江香薷经生姜汁炮制后可促进多糖的溶出,增加多糖含量;炮制后江香薷多糖消炎止血及抗氧化能力均比江香薷多糖较强,可为江香薷多糖后续研究及临床应用奠定基础。

      • 1
    • SHP-2在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中的研究进展

      武雪亮

      Abstract:

      摘要: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是肿瘤免疫微环境(TIME)中的优势细胞群,是TIME中免疫系统抑制和肿瘤细胞增殖最重要的调节细胞。Src同源2蛋白酪氨酸磷酸酶2(SHP-2)是一种非受体蛋白酪氨酸磷酸酶,该磷酸酶在从细胞表面到细胞核的信号传递中发挥重要作用,且是介导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关键细胞内调节因子,参与多种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的信号通路。最近的研究表明,SHP-2是决定TAMs功能的一个关键酶,但是由于其功能多变,在不同的实体瘤微环境中发挥不同甚至是相反的作用。基于此,本文综述了SHP-2在TAMs功能及在相关实体瘤中的作用,为肿瘤的免疫和靶向治疗提供坚实的科学依据。

      • 1
    • 朱砂根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

      任群利

      Abstract:

      朱砂根是中国传统中药,属于紫金牛科植物,其主要成分为香豆素类、皂苷类、黄酮类和挥发油等。随着对朱砂根抗肿瘤作用的深入研究,其活性抗癌化合物有岩白菜素,朱砂根皂苷A、B,百两金皂苷A、B,蒽贝素,主要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增加肿瘤细胞毒性抑制细胞增殖、抑制肿瘤细胞转移和迁徙等多种途径在口腔癌、鼻咽癌、肝癌、结肠癌、膀胱癌、宫颈癌和白血病等肿瘤中显示出很高的抗肿瘤潜力。然而,朱砂根的抗肿瘤机制临床前实验数据缺乏高质量、多样本、多重复的随机对照试验,临床研究数据缺乏肿瘤预后及药效学和药代动力学相关试验数据,应设计精准研究实验和临床试验进一步探索挖掘朱砂根的药理作用。

      • 1
    • 外泌体对细菌感染免疫调节机制的研究进展

      书灵, 李智伟

      Abstract:

      外泌体是通过细胞内体途径生成的由脂质双分子层包裹的一种细胞外囊泡(EVs),包含蛋白质、脂质、DNA、 RNA 、miRNA、lncRNA等多种物质。外泌体参与细菌感染过程中的病原识别、抗原呈递、自噬调节、免疫激活和免疫抑制。研究表明外泌体miRNA、lncRNA和蛋白质在调节机体抗菌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外泌体对几种胞内菌和胞外菌感染的免疫调节作用,为研究外泌体与细菌感染之间的相互作用提供依据。

      • 1
    • NHP实验动物在神经科学领域的应用及挑战

      胡凌峰, 范胜涛, 柳洁

      Abstract:

      【摘要】:目前,非人灵长类动物(NHP)在实验动物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尤其是在神经科学领域的运用越来越被重视,包括在大脑发育研究、神经退行性疾病以及精神疾病等领域,凭借这种实验动物取得了许多重大的突破,但是随着其养殖和运用范围的增长,其生物安全问题和动物伦理问题应当被重视,本文从NHP的概述、在神经科学领域运用、养殖与操作、和动物伦理几个方面归纳总结了这种实验动物的在神经科学领域中的应用以及面临的挑战。

      • 1
    • 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动物模型评价的研究进展

      朱紫约

      Abstract: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之一,目前对其发病机制的认识不够明确,且缺乏有效治疗手段,需要利用动物实验进行深入研究。造模成功与否的判定标准和周围神经功能恢复的评价方法是开展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动物实验的关键,但对于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模型评价方法的整理分析较缺乏。因此笔者查阅近年资料,从小神经纤维、大神经纤维两方面总结分析了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动物模型评价方法,并提出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 1
    • 机器学习在实验动物设施管理中的应用进展与展望

      徐骁, 陈琦

      Abstract:

      随着我国实验动物设施智能化水平逐步提升,积累了大量能够反映设施运行真实状态的数据。由于分析手段的缺乏,数据价值没有得到充分的挖掘。在大数据背景下,机器学习 (Machine Learning)算法已经在生物医疗、建筑科学等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也为其在实验动物设施管理中的应用提供了参考。本文对国内外机器学习方法应用于实验动物设施各系统中的内容、方法和模式进行了综述与展望。

      • 1
    • 用于多重免疫荧光染色的小鼠肺组织冰冻切片制备方法优化研究

      叶倩宸, 徐丹, 文富强, 陈俊, 汪涛

      Abstract:

      目的 优化小鼠肺组织冰冻切片制作方法,提高肺组织冰冻切片质量,有利于提高免疫荧光染色的特异性,获得更准确可靠的实验结果。方法 使用C57BL/6小鼠,分别采用传统冷冻后固定法、冷冻前固定法、改良灌注冷冻前固定法三种方法制作冰冻切片,经免疫荧光染色后使用激光扫描共聚焦荧光显微镜观察肺组织染色情况。使用荧光显微镜对肺组织切片进行全片扫描,计算单位面积内完整气道数量。结果 传统冷冻后固定法制作的小鼠肺组织冰冻切片,肺泡结构破坏,气道壁断裂严重,存在非特异性染色;冷冻前固定法制作的小鼠肺组织切片,肺泡和气道结构相对完整,但肺泡塌陷,部分气道结构破坏;改良灌注冷冻前固定法制作的小鼠肺组织切片,肺泡和气道结构形态均完整、清晰,多重免疫荧光染色定位准确。改良灌注冷冻前固定法制作的小鼠肺组织冰冻切片单位面积内完整气道(直径≥100 μm)数量高于冷冻前固定法(0.66±0.15个/mm2 vs. 0.33±0.14个/mm2,P<0.05),也显著高于传统冷冻后固定法(0.66±0.15个/mm2 vs. 0.02±0.04个/mm2 ,P<0.01)。结论 使用改良灌注冷冻前固定法制作冰冻切片,利于保持小鼠肺组织形态完整,利于获得高质量的多重免疫荧光染色结果。

      • 1
    • 探究不同类型饮水对小鼠生长和粪便菌群的影响

      吴旭颖

      Abstract: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饮水对小鼠的生长和粪便菌群的影响。方法 选取SPF级NIH小鼠,分成5组,每组32只,雌雄各半,分别饲喂纯净水(对照组)、酸化水、碱化水、弱酸水和固体水,连续监测20天饮食和体重,实验结束后取动物粪便样本,用细菌16S rDNA通用引物扩增V3-V4区域,采用Illumina Miseq测序平台进行测序,使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微生物菌落分析、Alpha多样性分析和Beta多样性分析。结果 在体重方面,不同pH值的饮水,雌性小鼠中,弱酸水高于对照组,其他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雄性小鼠中,仅酸化水组的体重高于对照组,其他组均低于对照组,但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固体形态水的雌性和雄性小鼠体重均低于对照组的体重(P<0.05)。在采食和饮水量方面,碱化水组的雌性小鼠饮水和采食量低于其他组,固体水组的饮水量,雌性和雄性小鼠均低于其他组。经OTU聚类分析,稀释性曲线说明本次测序的数据量合理。NIH小鼠粪便菌群共分成五个门,其中拟杆菌门和厚壁菌门占主要地位,属水平上,主要是假紫单胞菌属、乳酸杆菌属、另枝菌属。5种类型饮水的粪便菌群丰度和多样性存在差异,alpha分析结果显示,在菌群的丰度和多样性上,酸化水组最高,而在菌群的多样性上,固体水组最低。beta分析显示,固体水组和对照组的粪便菌群最接近,其次分别为碱化水组、酸化水和弱酸水组。结论 通过对不同类型饮水的探索,揭示了固体形态饮水方式对小鼠体重、采食量、饮水量和粪便菌群影响较大,而不同pH值的饮水影响小鼠的粪便菌群丰度和多样性,尤其是酸化水对小鼠粪便菌群的影响更大。

      • 1
    • 基于Nrf-2/HO-1探究甘草锌对黄褐斑小鼠的治疗作用

      杜晓霜, 刘萍, 邓映, 杨洪秋, 杜宇

      Abstract:

      [摘要] 目的 探讨甘草锌对黄褐斑的治疗作用。方法 100 mJ/cm2 UVB照射联合15 mg/kg黄体酮注射进行黄褐斑造模,后对小鼠进行氨甲环酸(0.065g/kg)与甘草锌低(0.65 g/kg)/中(1.3 g/kg)/高剂量(2.6 g/kg)连续治疗14天。取皮肤进行HE、Masson-Fontana 染色;并检测SOD、MDA、GSP-Px、TNF-α、IL-1β及IL-6含量;浆蛋白Nrf-2,核蛋白Nrf-2、HO-1表达水平。结果 高剂量甘草锌明显减少黑素细胞形成、胶原细胞坏死与炎性浸润;显著上调GSP-Px、SOD表达,降低MDA、IL-6、IL-1β与TNF-α表达;上调核蛋白Nrf-2、HO-1表达,下调浆蛋白Nrf-2表达。结论 甘草锌激活Nrf-2/HO-1通路启动HO-1、SOD和GSP-Px高表达抗氧化应激,从而减少黑色素形成。

      • 1
    • 口腔菌群参与槟榔提取物诱发大鼠口腔溃疡的作用机制研究

      彭冬冬, 陈相池, 唐梓宁, 刘学武, 袁湘中, 李萌, 厉巧, 章泽恒

      Abstract:

      目的 通过槟榔提取物构建大鼠口腔溃疡模型,观察口腔内菌群结构变化以及多样性特征,探索口腔菌群参与槟榔提取物诱发大鼠口腔溃疡的发病作用机制研究,为临床防治口腔溃疡提供理论支持。方法 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药物治疗组,10只/组。大鼠口腔黏膜经皮下注射10g/mL的槟榔提取物,复制大鼠口腔溃疡模型。通过观察溃疡面积、溃疡评分、局部组织口腔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2(IL-2)、白介素-8(IL-8)水平,并取口腔黏膜组织进行HE染色,观察其组织形态学变化,采用高通量测序方法分析口腔微生物菌群结构分布及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溃疡面积显著增大(P<0.01),溃疡评分显著上升(P<0.01),口腔黏膜组织IL-2、IL-8、TNF-α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大鼠口腔唾液的shannon指数显著增大(P<0.05),simpson指数显著减小(P<0.01),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韦荣球菌属(Veillonella)均显著减少(P < 0.05、0.01),模型组大鼠口腔黏膜上皮细胞增生或局灶性坏死,黏膜固有层水肿、出血,并伴有大量的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与模型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溃疡面积显著减少(P<0.05),溃疡评分显著减少(P<0.05),口腔黏膜组织IL-2、IL-8、TNF-α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0.01),大鼠口腔唾液的shannon指数显著减少(P<0.05),simpson指数显著增大(P<0.01),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显著增加(P < 0.001),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明显减少(P < 0.01),口腔黏膜组织病变程度有明显改善。结论 槟榔提取物可成功复制大鼠口腔溃疡模型,推测槟榔提取物诱发口腔溃疡疾病发展可能与口腔菌群失衡及局部组织炎性介质有关。

      • 1
    • 5-Aza-CdR通过Notch1通路对小鼠海马神经发生的影响

      王报捷, 苏丽晴, 闫磊, 张志勇, 王志广, 包素雅, 邵国

      Abstract:

      【摘要】 目的:研究5-Aza-CdR对Notch1通路影响及神经再生的影响,并通过探讨对小鼠主动回避行为实验来探讨5-Aza-CdR对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的作用。方法:将60只6~8周龄ICR雄性SPF级小鼠分为两组,通过侧脑室注射(i.c.v)给一组小鼠注射5-Aza-CdR,另一组注射BSA作为对照组。注射后24小时通过实时PCR和Western blot检测Notch1和HES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了5-溴-2’-脱氧尿苷(BrdU)阳性细胞和海马DG中Notch1的表达;用MS-PCR检测Notch1甲基化变化;通过测量被动回避测试和穿梭回避实验来评估小鼠的学习和记忆行为。结果:注射5-Aza-CdR使海马Notch1通路活性增加并促进DG区神经细胞再生,降低Notch1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小鼠主动回避行为能力得到提升。结论: 5-Aza-CdR对小鼠主动回避行为的影响可能与通过Notch1通路影响海马神经再生有关。

      • 1
    • 大黄素对人类风湿关节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自噬的影响

      陶柏楠, 王咏兰, 洪岚, 袁林

      Abstract:

      目的:基于cGAS/STING信号通路研究大黄素(EMD)对人类风湿关节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MH7A)细胞自噬的潜在作用。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MH7A细胞增殖的结果,并根据细胞存活率筛选出药物的浓度,并加入自噬抑制剂3-MA进一步验证大黄素对自噬的影响;采用MDC法检测MH7A细胞自噬情况;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cGAS、STING、p-STING、LC3-I、LC3-II、p62、Beclin-1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MDC染色结果提示,大黄素能够增强MH7A细胞自噬;Western Blot结果提示,大黄素可降低MH7A细胞自噬相关蛋白cGAS、STING、p-STING、P62的表达,增加LC3-II和Beclin-1的表达。加入自噬抑制剂3-MA后,MH7A细胞P62蛋白表达升高,LC3-II和Beclin-1蛋白表达降低。结论:大黄素可能通过下调cGAS/STING信号通路加速自噬,抑制MH7A细胞增殖。

      • 1
    • 细胞焦亡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进展

      黄舒宁

      Abstract:

      细胞焦亡是一种程序性死亡方式,活化的天冬氨酸酶-1(caspase-1)可以诱导焦亡的发生,促进炎症因子的释放。近年来研究发现焦亡可能同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转归密切相关。本文分别从内皮细胞焦亡、血管平滑肌细胞焦亡、巨噬细胞焦亡在动脉粥样硬化发展中的有关研究作一综述,旨在为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和诊疗研究提供新思路。

      • 1
    • Gli2调控Hedgehog通路活化对Tca8113细胞增殖、转移和上皮间充质转化的影响

      刘茂林, 王晓堂, 宋晓娜, 马云辉, 常潇琪, 宋国华

      Abstract:

      目的 本研究通过在细胞水平检测Gli2对口腔癌细胞Tca8113增殖、生长、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明确Gli2调控口腔癌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分子机制。方法 本研究利用siRNA抑制Tca8113细胞中Gli2的表达,通过CCK-8、平板克隆以及transwell小室实验分别检测Gli2对Tca8113细胞增殖、生长、迁移与侵袭的影响。进一步利用qRT-PCR与Western blot实验探究Gli2调控Tca8113细胞恶性增殖和转移机制。结果 口腔癌细胞Tca8113中Gli2的mRNA和蛋白表达升高。干扰Gli2表达可抑制Tca8113细胞增殖、生长、迁移及侵袭。进一步研究发现干扰Gli2表达可抑制Hedgehog(Hh)通路关键因子的mRNA与蛋白表达。此外,干扰Gli2表达可显著影响上皮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formation, EMT)通路关键因子的mRNA与蛋白表达。结论 口腔癌病变过程中Gli2被异常激活,干扰Gli2表达显著抑制口腔癌细胞的增殖、生长、迁移和侵袭。Gli2通过调控Hh通路与EMT通路,进而影响口腔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本研究为阐明口腔癌的发病机制提供新思路,并为口腔癌的临床治疗提供新视角。

      • 1
    • MNU诱导SD大鼠下焦湿热证尿血(膀胱癌)模型研究

      常拓, 王洁, 李楠, 王天奇

      Abstract:

      目的:探讨N-甲基-N-亚硝基脲(MNU)诱导SD大鼠下焦湿热证尿血——膀胱癌(BC)模型的造模过程和成模率。方法:通过膀胱灌注MNU的方法在造模前、造模中、造模后共计6个时间点进行分批次样品采集,并对膀胱组织进行H&E染色以了解膀胱原位癌的形成及发展过程。结果:实验过程顺利,在操作过程中大鼠未出现明显尿路损伤现象。通过本造模手法模型组大鼠膀胱内有明显的上皮增生、破损及大面积肿瘤形成和尿血现象。结论:MNU可以成功诱导SD大鼠下焦湿热证尿血模型(膀胱癌),且成模明显,死亡率低,实验数据可为膀胱癌模型的建立、改良和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 1
    • HIF-1α信号通路在离体器官冷保存中的保护作用

      王智洋, 郑斯阳, 朱亮

      Abstract:

      器官移植是机体器官功能衰竭的主要治疗方法,而供体器官在离体运输过程中的功能保护是决定器官移植成功与否的关键,如何保护离体运输过程中的供体器官功能是当今器官移植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在低氧环境下,组织细胞会激活一系列基因的转录活性,这些基因参与血管生成、铁代谢、葡萄糖代谢和细胞增殖/生存。在需氧生物体内,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s-1α,HIF-1α)参与多种基因表达的调控,以维持组织、细胞在缺氧条件下的内环境稳态,从而适应缺氧状态。多项研究表明HIF-1α信号通路在离体器官冷保存过程中,对其遭受的冷缺血损伤具有重要保护作用,是当前离体器官冷缺血损伤保护机制的研究热点,干预HIF-1α相关信号通路有望成为离体器官冷保存过程中维护器官功能的新策略。

      • 1
    • 饮食诱导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王佳林, 王重阳, 李杨, 陈贤玮, 袁中楠, 邹朝霞, 邹臣丹

      Abstract:

      建立科学有效的动物模型是完成疾病研究的关键步骤。饮食诱导是常见的建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 疾病动物模型的方法。常见饮食诱导的NAFLD的动物模型主要包括高脂高糖饮食诱导模型、高脂高胆固醇饮食诱导模型和胆碱缺乏饮食诱导模型,由于不同造模方式其摄入的营养成分不同,使得肝脏出现脂肪性变形、炎症及纤维化等病理特征不同。此外,不同动物模型的疾病进程、疾病严重程度以及适用的研究亦各有不同。本文通过分析比较常见的不同饮食诱导NAFLD动物模型在造模方式、造模时间、病理学特征、适用研究及相关优缺点,为NAFLD研究者选择动物模型提供参考。

      • 1
    • 小鼠肝脏中枯否细胞和肝星状细胞的分离提取

      马文萌, 吴昊, 闫昱彤, 孙逊, 郑倩倩

      Abstract:

      【】 目的 探讨小鼠肝脏枯否细胞和肝星状细胞的提取及纯化方法,为小鼠原代肝脏非实质细胞分离提取方法学提供参考和建议。方法 以体内胶原酶灌注消化为基础,使用Percoll、OptiPrep等不同的试剂和浓度梯度分别提取C57BL/6小鼠的肝脏枯否细胞和肝星状细胞并通过流式细胞仪及免疫荧光等方法验证纯化细胞的纯度。结果 两层Percoll法提取枯否细胞和两层OptiPrep法提取肝星状细胞可行,纯度可达90%以上,细胞得率为1-2×107/肝,细胞存活率在90%以上。细胞原代培养48h后,枯否细胞F4/80阳性细胞、肝星状细胞α-SMA阳性细胞均达75%以上。结论 小鼠肝脏中枯否细胞和肝星状细胞的分离提取方法完善可靠且具有成本效益和可重复性。

      • 1
    • 单细胞转录组技术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上的应用研究进展

      邬建飞, 王丙龙

      Abstract:

      神经退行性疾病(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NDs)是一类与中枢神经系统密切相关的精神疾病,以特定神经元群的形态异常和功能进展性丧失为主要特征,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包括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 ALS)、多发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 MS)和亨廷顿病(Huntington’s disease, HD),目前还没有发现直接预防或治愈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策略。近年来,单细胞转录组技术(single-cell RNA-sequencing, scRNA-seq)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并发现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病机制与脑中免疫细胞态密切相关,主要涉及线粒体功能、血管生成、炎症和突触传递等生物学过程,诱导性多功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PSC)疗法是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潜在方案。本文对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在各种神经退行性疾病上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对将来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

      • 1
    • 斑马鱼肾损伤造模方法及评价指标的研究进展

      兰爱琳, 黄春华, 夏铭, 李茂娟, 汪思齐, 楼迪栋

      Abstract:

      肾脏主要功能为过滤血液、调节体液和电解质的平衡,对机体健康至关重要,并且肾脏容易受到体内外各种化合物毒性的影响, 致使肾功能损害,所以预防和治疗各种因素引起的肾功能损害亦是研究热点。斑马鱼在肾的形态、生理和功能等方面以及对化合物的反应与人类高度相似,是理想的动物模型。本文将对斑马鱼肾损伤造模方法及评价指标进行综述。

      • 1
    • 不同月龄C57BL/6小鼠大脑皮质功能区的微血管形态计量学分析

      郭民

      Abstract:

      【摘要】目的 观察不同月龄C57BL/6小鼠大脑皮质不同功能区的微血管构筑,并进行定量分析。方法 采用改良碱性磷酸酶染色法染色C57BL/6小鼠大脑皮质运动皮质区(初级运动皮层、次级运动皮层)、感觉皮质区(初级体感皮层、次级体感皮层)、视觉皮质区(初级视觉皮层、次级视觉皮层)、听觉皮质区(初级听觉皮层、次级听觉皮层)、嗅觉皮质区(外嗅皮层、内嗅皮层)的微血管形态,OLMPUS BX51显微镜结合Image-Pro Plus 5.1进行图像捕获,采用Image-Pro Plus 5.1软件进行微血管长度密度(Lv)、微血管表面积密度(Sv)、微血管体积密度(Vv)的定量分析。结果 C57BL/6小鼠大脑皮质不同功能区微血管内的碱性磷酸酶表达随年龄的增加不断增加,成年时达到峰值;软脑膜血管进入皮质的方式分四种:T字形、Y字形、大弧形、小弧形;相同年龄不同部位的Lv、Sv和Vv显示运动皮质区、感觉皮质区、视觉皮质区、听觉皮质区、嗅觉皮质区呈现下降趋势,且运动皮质区和感觉皮质区与嗅觉皮质区比较Lv、Sv、Vv微血管密度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各功能区血管密度均较成年组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后的碱性磷酸酶染色法能清晰显示C57BL/6小鼠大脑皮质微血管构筑,将为脑血管疾病研究及动物模型制备提供形态学参考。

      • 1
    • 中医药治疗缺血性卒中的表观遗传学机制

      付雪琴

      Abstract:

      表观遗传学是分子生物学的一个分支,是生命科学领域后基因时代的研究热点,应用表观遗传修饰研究方法是缺血性卒中发病机制的前沿领域,是阐释中医药治疗缺血性卒中的靶点及其作用机制的有效途径。目前,缺血性卒中的的病因病机尚未完全明确,现代医学治疗尚有不足,而中医药治疗缺血性卒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广阔前景。最新研究发现,中医药能参与调控异常表观遗传修饰治疗中风。本文主要从中风的中医理论的表观遗传学基础以及从DNA甲基化、非编码RNA和组蛋白修饰三个方面在中风治疗及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入手,阐释中医药治疗中风的表观遗传作用,以期为该病的中医药治疗提供新思路和科学依据

      • 1
    • 京尼平苷通过PI3K/Akt通路促进糖尿病大鼠皮肤溃疡创面愈合

      陈晓燕

      Abstract:

      目的 探讨京尼平苷对糖尿病性皮肤溃疡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京尼平苷亚组(Gen-L: 200 mg/kg; Gen-H: 500 mg/kg)。在糖尿病大鼠皮肤溃疡造模后,各组大鼠均灌胃生理盐水或京尼平苷(n = 6)。每天给药1次,每天记录各组伤口愈合情况及炎症情况。在糖尿病性皮肤溃疡治疗7天后,分别通过测量皮肤溃疡创口面积、组化切片与TUNEL染色及Western blot蛋白免疫印迹法量化分析创面愈合,细胞凋亡及其相关调节蛋白表达的变化情况。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京尼平苷(200 mg/kg和500 mg/kg)口服能显著促进糖尿病大鼠创面愈合,增加损伤处的收缩。在糖尿病大鼠皮肤创面凋亡研究中,京尼平苷亚组TUNEL染色阳性细胞明显减少(P<0.05)。京尼平苷能显著抑制皮肤炎症,促进创面修复可能与促进PI3K和Akt蛋白磷酸化有关。结论 京尼平苷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和细胞凋亡促进糖尿病大鼠皮肤创面修复。

      • 1
    • 定坤丹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影响

      武雪亮

      Abstract:

      【摘要】目的:探索定坤丹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大鼠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通过异位移植子宫内膜组织,构建EMs大鼠模型,随机分为5组:模型组(M组)、定坤丹低(1.13g/kg)剂量组(DKP-L组)、定坤丹中(2.26g/kg)剂量组(DKP-M组)、定坤丹高(4.52g/kg)剂量组(DKP-H组)、孕三烯酮(60mg/kg)组(GES组),每组12只,另取12只正常SD大鼠只开腹不异位移植子宫内膜组织,设为假手术组(Sham组),以药物分组干预后处死大鼠,测定各组大鼠异位病灶重量与异位子宫内膜体积,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大鼠异位子宫内膜微血管密度(CD31阳性率)与VEGF、MMP-9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大鼠血清VEGF、MMP-9、iNOS、TNF-α水平;蛋白免疫印迹实验检测大鼠异位子宫内膜PI3K/Akt/mTOR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与Sham组相比,M组大鼠异位子宫内膜微血管密度、VEGF与MMP-9表达、血清VEGF、MMP-9、iNOS及TNF-α水平、异位子宫内膜织p-PI3K/PI3K、p-Akt/Akt、p-mTOR/mTOR明显升高(P<0.05);与M组相比,药物干预组大鼠异位子宫内膜体积、异位病灶重量、异位子宫内膜微血管密度、VEGF与MMP-9表达、血清VEGF、MMP-9、iNOS及TNF-α水平、异位子宫内膜p-PI3K/PI3K、p-Akt/Akt、p-mTOR/mTOR均降低,且DKP-L、DKP-M、DKP-H组之间呈剂量依赖性(P<0.05);DKP-H组和GES组相比,大鼠各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定坤丹可减轻炎症,抑制EMs大鼠异位内膜生长,可能是通过阻断PI3K/Akt/mTOR信号途径传导实现的。

      • 1
    • 蒙药哈它各其-7通过HIF-1α促进糖尿病大鼠溃疡创面愈合的实验研究

      董成海, 澈力格尔, 潮日雅, 满柱, 包永林, 龚利民

      Abstract:

      目的:研究蒙药哈它各其-7通过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促进糖尿病大鼠溃疡创面愈合的治疗价值。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糖尿病组、蒙药组、细胞因子组,除对照组外、其余3组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的方法建立糖尿病模型,4组均在背部制备溃疡创面,1周后蒙药组给予哈它各其-7治疗、细胞因子组给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连续2周。检测空腹血糖(FBG),创面面积,创面病理改变,创面中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AGE受体(RAGE)、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水平及白介素-1β(IL-1β)、干扰素-γ(IFN-γ)、丙二醛(MDA)、总抗氧化力(T-AOC)水平。结果:糖尿病组、蒙药组、细胞因子组的FBG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三组间FBG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的溃疡创面面积、镜下未修复组织范围增大,创面组织中AGEs、RAGE的表达水平及IL-1β、IFN-γ、MDA水平增加,T-AOC水平及HIF-1α、VEGF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糖尿病组比较,蒙药组、细胞因子组溃疡创面面积、镜下未修复组织范围缩小,创面组织中AGEs、RAGE的表达水平及IL-1β、IFN-γ、MDA水平降低,T-AOC水平及HIF-1α、VEGF表达水平增加(P<0.05)且蒙药组的各项指标优于细胞因子组。结论:蒙药哈它各其-7促进糖尿病大鼠溃疡创面愈合,抑制AGEs及RAGE表达并激活HIF-1α是可能的分子机制。

      • 1
    • 恒古骨伤愈合剂对db/db小鼠的降血糖和改善肠道菌群作用研究

      邓绍友, 赵玉兰, 王佩锦, 李蓉, 赵宏斌, 角建林, 郑红

      Abstract:

      目的 探索恒古骨伤愈合剂对db/db小鼠血糖和肠道微生物的影响。方法 将野生小鼠作为对照组,db/db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恒古骨伤愈合剂治疗组;灌胃给药12周后,检测空腹血糖,血清糖化血红蛋白和胰岛素含量,使用16S rDNA技术分析小鼠肠内容物菌群变化及预测菌群功能。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恒古骨伤愈合剂降低db/db小鼠空腹血糖(P < 0.01)、血清糖化血红蛋白(P < 0.01)、胰岛素抵抗指数(P < 0.01),升高胰岛素含量(P < 0.01);恒古骨伤愈合剂增加db/db小鼠盲结肠有益菌丰度,降低害菌丰度,其中马文氏菌属的丰度显著升高(P < 0.01);恒古骨伤愈合剂抑制了db/db小鼠菌群D-精氨酸和D-鸟氨酸代谢、鞘脂代谢、半乳糖代谢的降低及赖氨酸降解、硫中继系统、丙酸代谢的升高(P < 0.05)。结论 恒古骨伤愈合剂具有降血糖功效和调节db/db小鼠肠道微生态平衡的作用。

      • 1
    • 自噬在系统性硬化症发病机制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李鑫, 孙晓林, 王永福

      Abstract:

      【摘要】系统性硬化症 (systemic sclerosis,SSc) 是一种以血管病变、皮肤纤维化为特征,可引起多器官结构和功能损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SSc发病机制复杂,可能与遗传、环境因素、免疫机制异常等有关。自噬是一种在进化上保守的机体内自降解过程,可通过多种途径参与机体免疫及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本文主要综述自噬通过调节免疫细胞、介导信号通路调控SSc血管病变和纤维化的研究进展。

      • 1
    • miRNAs在大鼠酒精性肝损伤中的作用研究初探

      从美丽

      Abstract:

      目的 探讨miRNAs在大鼠酒精性肝损伤病变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模型组和对照组,模型组灌胃56%白酒,对照组灌胃蒸馏水,连续8周;解剖取肝组织,采用大鼠miRNA芯片对肝脏中miRNAs进行检测,对其表达量进行分析,对差异miRNA进行靶基因预测,并采用Gene Ontology(GO)和KEGG Pathway富集分析了解差异miRNA靶基因的功能,使用Cytoscape构建差异miRNA-mRNA-Pathway调控网络进一步筛选调控关键miRNA与关键通路,qRT-PCR对挑选的miRNA进行表达量验证分析。结果:通过比较分析模型组和对照组芯片数据,共筛选出差异表达miRNA 12个(P<0.05,Fold change≥2),其中上调2个,下调10个。差异miRNA靶基因GO分类注释显示,差异miRNA与抗氧化活性、代谢过程、生物调控、细胞杀伤、信号转导、酶调控活性等生物功能存在密切关联。差异miRNA靶基因KEGG Pathway通路分析显示,AMPK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Hippo信号通路、wnt信号通路、癌症、自噬、胰岛素抵抗、Ras等信号通路可能在酒精性肝损伤病变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通过构建差异miRNA-mRNA-Pathway调控网络筛选出的Hub miRNA和通路有miR-145-5p、miR-107-3p、miR-297、Hippo信号通路、癌症、PI3K-Akt信号通路、AMPK信号通路等。qRT-PCR结果显示挑选验证miRNA表达变化趋势和基因芯片结果一致。结论:本研究建立了大鼠酒精性肝损伤miRNA表达谱,提示miR-145-5p、miR-107-3p及miR-297可能在肝脏酒精性病变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 1
    • 骨桥蛋白通过LGALS3BP调控PI3K/AKT通路促进肝癌细胞迁移

      邓林林, 安日问, 赵方新, 林婷, 刘翠华, 红梅, 武建强, 张烜

      Abstract:

      摘要:目的 探讨骨桥蛋白(OPN)通过半乳糖凝集素3结合蛋白(LGALS3BP)促进肝癌细胞迁移的作用及机制。 方法 体外培养人肝癌细胞系SMMC-7721、稳定转染空真核表达载体的人肝癌细胞系SMMC-P及稳定转染OPN基因的人肝癌细胞系SMMC-OPN。qRT-PCR检测细胞中OPN及LGALS3BP mRNA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OPN、LGALS3BP和PI3K/AKT通路蛋白表达水平,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SMMC-OPN细胞中分别转染靶向LGALS3BP的小干扰RNA (si-LGALS3BP)及阴性对照(si-NC)后,检测细胞迁移能力变化和PI3K/AKT通路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变化。 结果 相较于亲本细胞SMMC-7721和转染空载体的细胞SMMC-P细胞,高表达OPN的SMMC-OPN细胞迁移能力明显增强,而且细胞中LGALS3BP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上调,同时p-PI3K/PI3K及p-AKT/AKT 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显著升高。沉默LGALS3BP表达后,SMMC-OPN细胞的迁移能力受到明显抑制,同时p-PI3K/PI3K及p-AKT/AKT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结论 OPN可以通过上调LGALS3BP的表达激活PI3K/AKT通路,从而促进肝癌细胞迁移。

      • 1
    • 两种常用压力性损伤大鼠模型的建立方法与效果评价

      刘艺, 李晓雷, 梁新培, 王娜, 马姗, 张新平, 贾汝福, 张素, 李贤

      Abstract:

      目的:通过比较两种不同的压力性损伤大鼠模型的建立方法,探索更合适的压力性损伤动物模型制备方法。方法:将1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6),模型A组(n=6)和模型B组(n=6)。对照组:对模拟造模部位脱毛后进行碘伏处理。模型A组:采用单纯深部组织异物植入法进行纵向加压;模型B组:使用磁铁加压法进行横向加压,记录制备各组大鼠产生压力性损伤模型的全程时间及各分期时间,观察大鼠的一般情况,并进行成模率、死亡率、感染率的比较。 结果:肉眼观察到模型A组和模型B组均逐渐出现受压部位红肿、溃烂,出现渗血、渗液并伴有坏死现象。模型A组与模型B组产生压力性损伤全程时间比较: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A组与模型B组产生压力性损伤各期时间比较:I期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I期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期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Ⅳ期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大鼠精神、运动评分与模型A组、模型B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模型A组大鼠与模型B组大鼠一般状态有明显区别,均出现毛色黯淡,活跃度下降的现象。模型A组大鼠与模型B组成模率为100%。模型A组死亡率、感染率高于模型B组,分别为33.34%、16.70%。 结论:两种方式均可成功制备压力性损伤四期模型,二者既有共性也有各自特点,磁铁加压法用时短,大鼠一般状态良好,死亡率和感染率低,适合短时间内干预性研究;单纯深部组织异物植入法用时长,需要大鼠有一定耐受性,感染率高,死亡率高,可运用于长期的观察类压力性损伤大鼠的研究。

      • 1
    • 中医药调控谷氨酸治疗抑郁症的研究进展

      李超

      Abstract:

      谷氨酸是中枢神经系统中主要的兴奋性神经递质,也是潜在的神经毒素。 在抑郁症发生发展过程中存在海马区谷氨酸浓度增高的现象,谷氨酸发生堆积时,将 对神经元和脑组织造成严重损伤,加重抑郁状态。因此谷氨酸堆积可能是造成抑郁症 的重要机制。星形胶质细胞、谷氨酸转运体及谷氨酸受体对谷氨酸的浓度起着重要的 调控作用。本文综述了中医药疗法通过调控星形胶质细胞、谷氨酸转运体、谷氨酸受 体影响谷氨酸,进而治疗抑郁症的作用机制,为探究中医药治疗抑郁症提供新的思路。

      • 1
    • 探究社会性不同的犬的认知能力是否存在差异

      宋梦煜, 郭怡君, 赵雪榕, 白静, 周子娟, 王靖宇

      Abstract:

      目的:探究社会性不同的拉布拉多犬认知能力是否存在差异。 方法:参照瑞典工作犬协会(the Swedish Working Dog Association)创建的犬气质评估测试(Dog Mentality Assessment,DMA),使用DMA测试中的社会接触、游戏Ⅰ、距离游戏、扮鬼和游戏Ⅱ5个子测试中的12个行为变量来评估犬的社会性,根据评分标准对中国导盲犬大连培训基地提供的49只拉布拉多犬的社会性行为变量进行评分,使用聚类分析将其分为社会性高分组(n=15)和低分组(n=34)。根据Bray等人的犬认知发展系列测试(dog cognitive development battery,DCDB)建立了新的犬认知能力测试体系,对犬的社会线索使用、无法解决任务、抑制控制、认知灵活、工作记忆和多步骤解决任务等不同领域的认知能力进行测试,记录犬在测试中的行为表现及持续时长,统计分析社会性不同的犬认知能力是否存在差异。 结果:社会性高分组与低分组的犬在无法解决任务、抑制控制测试和多步骤解决任务中的行为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在无法解决任务中,社会性高分组的犬注视人时长显著高于社会性低分组的犬(P=0.008),注视人潜伏时长显著低于社会性低分组的犬(P=0.0001)。在抑制控制测试中,社会性高分组的犬选择正确率显著高于社会性低分组的犬(P=0.034),选择时长显著低于社会性低分组的犬(P=0.039)。在多步骤解决任务中,社会性高分组的犬完成木桩任务数量显著高于社会性低分组的犬(P=0.044);操作木桩时长占比显著低于社会性低分组的犬(P=0.05);完成骨头盘任务平均时长显著高于社会性低分组的犬(P=0.037);操作骨头盘时长占比显著低于社会性低分组的犬(P=0.038)。涉及到可操作仪器的测试中,社会性高分组的犬注视人时长高于社会性低分组的犬,操作仪器时长低于低分组的犬,但经统计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社会性不同的犬的认知能力存在差异。社会性好的拉布拉多犬表现出更强的认知能力,它们在测试时抑制冲动的能力更强,完成多步骤解决任务的能力更强,在遇到无法解决任务时更倾向于转变策略向人寻求新线索而不是执着于操作仪器。

      • 1
    • 通过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构建结肠癌的预后风险标志物及其临床意义

      李轶辉

      Abstract:

      目的 结肠癌(Colon adenocarcinoma,COAD)患者预后较差。因此筛选结肠癌预后相关基因,建立结肠癌新的预后风险评估模型。方法 基于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 TCGA)和基因表达综合(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数据库中结肠癌相关数据,分别作为训练集和验证集。采用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eighted correlation network analysis,WGCNA)、Cox回归模型结合最小绝对值选择与收缩算子(Least Absolute Selection and Shrinkage Operator,LASSO)回归分析筛选结肠癌预后相关基因并构建预后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结合生存曲线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并建立列线图。根据中位值将患者分为两组,免疫细胞阳性比例分数(Immune cell proportion score,IPS)评估两组患者免疫治疗反应。结果 最终筛选出15个特征基因,以此建立结肠癌患者预后预测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0.6,高风险组生存率显著低于低风险组(P<0.05),该模型可较好的区分高低风险组结肠癌患者。低风险组患者拥有较高的免疫细胞阳性比例(Immune cell proportion score ,IPS)评分(P=0.026),对免疫治疗反应效果更好。结论 建立的结肠癌预后模型对结肠癌高风险和低风险人群的生存情况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

      • 1
    • 针刺干预青光眼动物实验研究报告质量评价

      李佳贤, 梁丽娜, 李亚敏, 许凯, 黄子杨, 李晓宇, 金昱, 周维

      Abstract:

      目的 通过SYRCLE动物实验风险评估工具、ARRIVE 2.0指南和GSPC清单评价针刺干预青光眼的动物实验报告质量。方法 计算机检索CNKI、VIP、万方、Sinomed、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寻找针刺干预青光眼的动物研究文章。使用SYRCLE工具对纳入研究进行偏倚风险评估,使用ARRIVE 2.0指南和GSPC清单对研究报告质量进行评价,通过 Excel和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最终有30篇文章符合纳入/排除标准被纳入最终的分析,其中SYRCLE工具的10项条目中有6项条目低风险率<50%,非低风险条目主要集中在选择性偏倚、实施偏倚和测量偏倚方面。ARRIVE 2.0指南的22项必备子条目中有12项低风险率<50%;16项推荐子条目中有9项低风险率低于50%。GSPC清单19项子条目中有12项子条目低风险率<50%,随机化、盲法、伦理声明、饲养场所和饲养、动物护理和监测以及方案注册是ARRIVE 2.0指南和GSPC清单的非低风险条目。结论 当前公开发表的针刺干预青光眼动物研究方法学质量和实验报告质量普遍不高,对多个条目的描述尚不完善,可能影响读者对实验结果能否进一步转化为临床研究的判断。建议未来的研究严格按照动物实验偏倚风险工具以及报告指南进行,以提高动物实验的设计、实施和报告,保证实验步骤的可重复性及实验结果的再现性,为结果转化到临床提供可靠的证据。

      • 1
    • 过表达miR-181a-5p的口腔癌皮下移植瘤小鼠模型的小肠代谢组学研究

      吴学海

      Abstract:

      【摘要】目的 通过检测口腔癌皮下移植瘤小鼠小肠中代谢物和代谢通路的变化,分析过表达miR-181a-5p对皮下移植瘤小鼠小肠中代谢组和代谢物组的影响。方法 实验分为三组,空白对照组(Control),阴性对照组(Negative control,NC组)以及实验组(Over expression of miR-181a-5p,OE组)。将不同组别处理后的细胞混悬液,通过皮下注射到M-NSG重度免疫缺陷雌性小鼠右侧腹股沟中上部,构建成口腔癌皮下移植瘤小鼠模型。按时记录小鼠体重变化,对小鼠小肠组织进行HE染色,观察各组病理变化。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飞行时间质谱联用仪和串联Orbitrap质谱联用仪检测NC 组、OE组和 Control组小鼠小肠中的代谢物,使用XCMS预分析原始数据,质量评价样本数据,鉴定Control组与NC组、NC组与OE组的差异代谢物,进行KEGG富集分析获取差异代谢通路。结果 Control和 NC组小肠组织中共鉴定出170种差异代谢物。代谢物富集的显著性信号通路包括胆碱代谢,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γ-氨基丁酸(GABA)神经突触代谢,甘油磷脂代谢,环磷酸腺苷(cAMP)信号通路代谢,癌症中心碳代谢以及烟酸和烟碱胺代谢通路。NC组和OE组相比,小鼠小肠中检测到VIP(Variable Importance in the Projection)值大于2的差异代谢物有16种,显著性差异代谢物包括甘油磷酰胆碱、棕榈酸、3-羟基丁酰肉碱、β-羟丁酸等。代谢物富集到的显著性差异通路为胆碱代谢通路。 结论 口腔癌皮下移植瘤可引起小鼠小肠的代谢物发生变化,主要改变了小肠中与能量代谢相关的代谢物。过表达miR-181a-5p影响口腔癌皮下移植瘤小鼠小肠代谢物,代谢物富集通路为胆碱代谢通路。

      • 1
    • 基于HIF-1α/自噬途径探讨二氯化钴调控3T3-L1脂肪细胞炎症反应及胰岛素抵抗的机制

      岳欣欣, 付洋, 李怡然, 尹晓燕, 于飞, 傅全威

      Abstract:

      目的 探讨低氧诱导剂二氯化钴(CoCl2)调控3T3-L1脂肪细胞自噬活性从而改善脂肪细胞炎症反应和胰岛素抵抗的机制。方法 常规培养和诱导分化3T3-L1脂肪细胞成为成熟的脂肪细胞,CoCl2作为低氧诱导剂在不同时间、不同浓度条件下干预成熟的脂肪细胞,确认CoCl2干预脂肪细胞自噬活性的最佳时间和浓度,随后根据此时间和浓度分组,分为对照组(0h组)、12h、24h、48h CoCl2处理组,收集细胞样本进行相关指标测定。MTT法评价各组细胞存活情况;Western blot分析各组细胞HIF-1α及其下游蛋白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自噬相关蛋白LC3Ⅱ和Beclin 1的表达情况;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细胞的自噬水平;ELISA法检测各组细胞上清液中炎症因子TNF-α和IL-6分泌情况。结果 150μmol/L CoCl2是调控3T3-L1脂肪细胞自噬水平的最佳干预浓度;150μmol/L CoCl2干预成熟的脂肪细胞24h时,自噬活性水平增高,细胞存活率无显著的减低,脂肪细胞中HIF-1α、LC3-Ⅱ、Beclin 1、Glut-1蛋白的表达水平也显著升高,但炎症因子TNF-α和IL-6分泌水平无明显增加;48h时自噬水平减低,细胞存活率出现显著的减低,脂肪细胞中HIF-1α、LC3-Ⅱ、Beclin 1、Glut-1蛋白的表达水平减低,炎症因子TNF-α和IL-6分泌水平出现增加趋势。结论 150μmol/L CoCl2可以调控脂肪细胞自噬水平增加,自噬水平的增加以依赖HIF-1α的方式活化,从而使自噬发挥保护脂肪细胞的作用使其免受炎症损伤和改善脂肪细胞胰岛素抵抗。

      • 1
    • 小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的交互作用及其介导的神经炎症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研究进展

      胡鑫, 汪蒨, 张晨曦, 郑慧慧, 李鹏洋, 赵红晔, 邓凤春

      Abstract: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侵袭性神经退行性疾病,其发病原因迄今未知。神经炎症是中枢神经系统(CNS)中由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激活的难以自主消退的慢性炎症反应,与多种炎症因子和血脑屏障(BBB)相关联。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神经炎症已经成为AD中继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和神经原纤维缠结(NFTs)后的第三大病理特征。本文就小胶质细胞与星形胶质细胞及其交互作用进行总结与分析,并对小胶质细胞与星形胶质细胞的交互作用在神经炎症和AD中的作用进行整理、讨论。以期为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参与AD神经炎症的病理性改变提供参考。

      • 1
    • miRNA在缺血性脑卒中神经保护领域的研究进展

      李泓宇, 兰瑞

      Abstract:

      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具有高残疾率和死亡率,严重者可危及生命的脑血管疾病,在全球范围内具有沉重的社会经济负担。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因及病理过程是由多种分子过程介导,这些分子机制部分转录后被动态调节。越来越多证据表明,微小RNA(micro-ribonucleic-acid,miRNA)作为转录后基因沉默的重要介质在基因表达和缺血性脑卒中病理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本综述中,我们介绍了miRNA在缺血性脑卒中不同机制中的神经保护作用。由于通过特定的药物和非药物治疗促进或抑制miRNA的表达可能有益于缺血性脑卒中的恢复,本文还详细论述了关于miRNA在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诊断和治疗相关作用,旨在对本领域临床和基础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 1
    • miRNAs对消化系统肿瘤肝转移影响的研究进展

      杨斯棋, 金明, 邹亲玲

      Abstract:

      肝脏是最常见的肿瘤远处转移脏器,miRNA的表达对肿瘤肝转移的过程非常重要。本文整理分析相关miRNA对消化系统中恶性肿瘤发生肝转移起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查阅相关文献介绍miRNAs在结直肠癌、胃癌、胰腺癌、胆囊癌这几类消化系统肿瘤肝转移过程中发挥的调节作用,为肿瘤肝转移的诊断、治疗及研究提供帮助。

      • 1
    • 小鼠慢性酒精中毒性脑损伤模型的建立

      蔡瑜

      Abstract:

      【摘要】 目的 建立有效稳定的小鼠慢性酒精中毒性脑损伤模型。 方法 将C57BL/6J小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模型组,模型组小鼠除基础饮用水中添加5%(v/v)酒精外,同时灌胃28%(v/v)酒精,灌胃剂量前两周呈梯度增长(从0逐渐增加至6 g/kg体重),随后四周维持在6 g/kg体重,对照组饮用水中不添加酒精同时灌胃等量生理盐水。实验结束后,通过行为学实验测定小鼠的认知功能和运动能力,通过组织病理染色检测小鼠脑组织的形态学变化。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在行为学实验中表现出认知功能和运动功能障碍,并且,模型组小鼠脑组织病理染色显示海马区形态损伤和细胞坏死。 结论 实验成功有效建立了小鼠慢性酒精中毒性脑损伤模型,该模型可应用于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的机制和治疗药物研究。

      • 1
    • HBV感染DLBCL患者的分子机制及预后研究

      袁和锐, 郭鹏翔

      Abstract:

      近年来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者患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呈上升趋势,且其病因复杂,治疗棘手,因此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在回顾分析国内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HBV感染致DLBCL发生、发展的机制及相关患者的临床预后情况,最终发现在基因组、转录组层面,HBV可能主要通过诱导BCL6、FOXO1、ZFP36L1等基因的改变,以及通过HBV的X蛋白激活各种调控基因,从而诱导淋巴细胞克隆性增生,最终形成淋巴瘤;而针对患者的临床预后评估,主要通过分析比较患者发病年龄、性别、脏器受累情况、国际预后指数(IPI)、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水平、增殖指数(Ki-67)、bcl-2、bcl-6、炎症指标等因素,旨在为DLBCL的临床诊治及基础研究提出理论依据。

      • 1
    • lncRNA SNHG16通过调控miR-570对肝癌细胞索拉非尼耐药的机制研究

      柳扬, 范伟, 丁洁

      Abstract:

      目的:分析长链非编码RNA SNHG16(Long non-coding RNA small nucleolar RNA host gene16,lncRNA SNHG16)通过调控微小RNA-570(miR-570)对肝癌细胞索拉非尼耐药的机制研究。方法:采用实时荧光RT-PCR检测人体正常肝脏组织、肝癌细胞组织中HepG2、HepG2-R细胞的lncRNA SNHG16、miR-570表达,用MTT法、流式细胞仪、Transwell试验检测细胞增殖、凋亡及侵袭,Western Blot法测定细胞CyclinD1、P21MMP-9、MMP-2表达变化。结果:与正常的肝细胞相比,肝癌细胞中lncRNA SNHG16表达升高,miR-570表达下降(P<0.05)。与HepG2-P组相比,HepG2-R组LncRNA SNHG16、IC50值表达上升,miR-570、HepG2-R细胞在索拉非尼浓度为1、2、4、8、16μmol/L中的抑制率水平下降(P<0.05)。HepG2-R pcDNA SNHG16作为过表达组,其lncRNA SNHG16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HepG2-R pcDNA组对比,HepG2-R pcDNA SNHG16组的迁移的细胞个数、CyclinD1、P21、MMP-9、MMP-2表达减低,抑制率、凋亡率、P21表达上升(P<0.05)。与HepG2-R anti-miR-NC组相比,HepG2-R anti-miR-570组miR-570水平降低(P<0.05),与HepG2-R anti-miR-NC组比较,HepG2-R anti-miR-570组CyclinD1、MMP-9、MMP-2水平降低,抑制率、凋亡率、P21水平升高(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显示,与miR-NC组相比,miR-570使WT-SNHG16荧光素酶活性减低(P<0.05),而对MUT-SNHG16荧光素酶活性影响较小(P>0.05)。过表达lncRNA SNHG16可使HepG2-R细胞中miR-570表达下降(P<0.05),与HepG2-R pcDNA SNHG16 miR-NC组相比,HepG2-R pcDNA SNHG16 miR-570组迁移的细胞个数、CyclinD1、MMP-9、MMP-2水平升高,抑制率、凋亡率、P21水平降低(P<0.05)。结论:lncRNA SNHG16通过调控HepG2-R肝癌细胞的耐药性,其机制与lncRNA SNHG16靶向调控miR-570有关,为临床治疗肝癌细胞提供新的靶点。

      • 1
    • 基于PI3K/Akt/NF-kB信号通路探讨高尿酸血症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机制

      龚晓红, 李桓

      Abstract:

      摘要:目的:基于PI3K/Akt/NF-kB信号通路研究高尿酸血症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HUA-NAFLD)的发病机制。方法:64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HUA组、NAFLD组、HUA-NAFLD组,每组16只,分别于8、12周末取材,对大鼠血清生化指标进行检测;苏木素-伊红法(HE)和油红O染色法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变化和脂质沉积情况;蛋白免疫印迹法(WB)检测肝脏组织PI3K/Akt/NF-k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其余3组比较,HUA-NAFLD组大鼠肝脏指数明显升高(P<0.05)。与空白组比较,HUA组UA、LDL水平升高,NAFLD组HDL水平降低,HUA-NAFLD组UA、CHOL、TG、LDL水平升高,HDL水平降低(P<0.05);与HUA组比较,NAFLD组UREA水平降低(P<0.05);与HUA-NAFLD组比较,HUA组CHOL、TG、LDL水平降低,NAFLD组UA、TG、LDL降低(P<0.05)。HE和油红O染色结果显示,与其余3组比较,HUA-NAFLD组大鼠肝细胞出现大量脂肪空泡,肝索结构模糊,病变更重。WB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NAFLD组AKT、p65磷酸化水平显著升高,HUA-NAFLD组AKT、PI3K、p65、IKKβ磷酸化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HUA-NAFLD组比较,HUA、NAFLD组AKT、p65磷酸化水平显著下降,HUA组IKKβ磷酸化水平显著下降(P<0.05);与HUA组比较,NAFLD组p65磷酸化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HUA-NAFLD组较单个疾病组生化指标更加异常,肝脏病变程度更重,PI3K/Akt/NF-KB信号通路可能在HUA、NAFLD以及HUA-NAFLD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 1
    • 大蒜素通过JAK2/STAT3信号通路改善高糖诱导的人腹膜间皮细胞-间充质转化

      甘林望, 李乾程, 高利超, 刘琦, 李莹, 王玉洁, 欧三桃

      Abstract:

      目的 探讨大蒜素改善高糖诱导的人腹膜间皮细胞-间充质转化的相关机制。 方法 培养人腹膜间皮细胞(human peritoneal mesothelial cells,HPMCs)后将其进行2次分组,分组1:①对照组;②8.5 mM D-葡萄糖诱导组(8.5 mM DG组);③17 mM D-葡萄糖诱导组(17 mM DG组);④34 mM D-葡萄糖诱导组(34 mM DG组);⑤68 mM D-葡萄糖诱导组(68 mM DG组)。其中除对照组外,其余组合分别用8.5 mM、17 mM、34 mM、68 mM的D-葡萄糖诱导48 h。分组2:①对照组;②34 mM D-葡萄糖诱导组(HG组);③34 mM D-葡萄糖+低剂量大蒜素诱导组(AL-L组);④34 mM D-葡萄糖+中剂量大蒜素诱导组(AL-M组);⑤34 mM -葡萄糖+高剂量大蒜素诱导组(AL-H组);⑥34 mM D-葡萄糖+JAK2抑制剂诱导组(JAK2组)。其中HG组用34 mM的D-葡萄糖诱导48 h,AL-L组、AL-M组、AL-H组用34 mM的D-葡萄糖预处理6h后分别用10 ng/mL、20 ng/mL和40 ng/mL大蒜素诱导48 h,JAK2组加入1 μmol/L AG490预处理6 h后用34 mM的D-葡萄糖诱导48 h。Elisa检测HPMCs上清的IL-6、TNF-α和IL-1β的含量;CCK-8检测细胞增殖并观察形态;Western blot检测JAK2、p-JAK2、STAT3、p-STAT3、N-cadherin、E-cadherin、Vimentin、α-SMA、MCP-1、p65、p-p65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高糖诱导组HPMCs的相对存活率明显降低(P<0.01),细胞形态表现异常,促进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分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发生的α-SMA、N-cadherin和 Vimentin表达明显上调,抑制EMT发生的E-cadherin蛋白表达明显下调,JAK2/STAT3信号通路被激活从而导致EMT的发生(P<0.01);而大蒜素能明显促进高糖诱导后的HPMCs增殖,恢复异常的细胞形态,调节与EMT发生的相关蛋白水平从而改善HPMCs的上皮间质转分化;与高糖诱导组相比,大蒜素处理组HPMCs的促炎症因子IL-1β、IL-6和TNF-α明显降低,促炎症蛋白p-p50和MCP1表达明显下调,表明大蒜素能改善EMT引起的炎症。结论 大蒜素可通过抑制JAK2/STAT3信号通路调节EMT发生的标志蛋白、炎症信号蛋白及炎症因子水平从而改善高糖诱导的EMT及炎症。

      • 1
    • 金丝桃苷调节AMPK/mTOR/ULK1信号通路对肾病综合征大鼠自噬反应的影响

      孔露娇, 王心, 刘静, 郭晓阳, 薛明伟

      Abstract:

      目的 探究金丝桃苷(Hyp)对肾病综合征(NS)大鼠肾脏自噬及AMPK/mTOR/ULK1通路的影响。方法 32只6周龄SD大鼠分为正常组(N组)、NS组、Hyp组(60 mg/kg Hyp)、Hyp AMPK抑制剂组(Hyp CC组)(60 mg/kg Hyp 0.2 mg/kg CC),每组8只。给药结束后,全自动分析仪检测24 h尿液总蛋白(UTP)、血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和白蛋白(ALB)水平;HE染色和TEM观察观察肾病理形态和超微结构;Western blot检测肾中自噬、足细胞及AMPK/mTOR/ULK1通路蛋白表达;免疫荧光染色观察自噬体和足细胞的定位。结果 相比于N组,NS组肾小球体积变大、肾小管萎缩或部分消失、基底膜增厚;UTP、BUN、Scr、基底膜厚度、足突宽度及p-AMPK/AMPK比值显著增加(P<0.05),ALB、LC3-Ⅱ/Ⅰ、Beclin-1、Atg5、Atg7、NPHS2蛋白水平、NPHS2、Beclin-1相对荧光强度及p-AMPK/AMPK、p-ULK1/ULK1比值显著降低(P<0.05)。相比于NS组,Hyp治疗可改善肾小球形态,降低UTP、BUN、Scr、基底膜厚度、足突宽度及p-AMPK/AMPK比值(P<0.05),增加ALB、LC3-Ⅱ/Ⅰ、Beclin-1、Atg5、Atg7、NPHS2蛋白水平、NPHS2、Beclin-1相对荧光强度及p-AMPK/AMPK、p-ULK1/ULK1比值(P<0.05)。AMPK抑制剂组CC能减弱Hyp的促自噬和保肾脏作用。结论 Hyp可能通过激活AMPK/mTOR/ULK1通路促进肾细胞自噬活性,减轻NS大鼠的足细胞损伤等肾脏病变。

      • 1
    • 黄芩苷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动物模型SHR大鼠核心症状影响研究

      张永婷, 周荣易, 马丙祥, 吴晨蕾, 谢新月, 丁雪颖

      Abstract:

      目的 通过旷场和Morris水迷宫实验,探究黄芩苷调控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动物模型核心临床症状的疗效及其潜在机制。方法 将30只SHR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盐酸哌甲酯(MPH)组、黄芩苷组、黄芩苷+丁苯那嗪组、MPH+丁苯那嗪组,每组6只,另设6只WKY大鼠为对照组。MPH组(1.5 mg/kg)、黄芩苷组(150 mg/kg)按体重(1 ml/100 g)灌胃给药,空白组、模型组给等量生理盐水,MPH+丁苯那嗪组、黄芩苷+丁苯那嗪组在灌胃给药同时,按体重(0.5 ml/100 g)腹腔注射丁苯那嗪(3 mg/kg)。连续给药4周。在规定时间进行旷场和水迷宫实验,记录并分析实结果。结果 MPH组和黄芩苷组在旷场实验中运动总距离和平均速度较模型组显著减小(P<0.05),在水迷宫实验中潜伏期较模型组显著缩短(P<0.05)、在目标象限运动距离和停留时间占比及穿越平台次数较模型组显著增加(P<0.05),且这两组间无明显差异;黄芩苷+丁苯那嗪组在旷场实验中运动总距离和平均速度较模型组显著减小(P<0.05),较黄芩苷组明显增大,在水迷宫实验中潜伏期较模型组显著缩短(P<0.05),较黄芩苷组显著延长(P<0.05)、在目标象限运动距离和停留时间占比较模型组明显增加,较黄芩苷组显著减少(P<0.05)。结论 黄芩苷能够改善SHR大鼠多动、冲动、注意力不集中等核心症状,其疗效的发挥可能与调控DA囊泡转运相关。

      • 1
    • 六君子汤乙酸乙酯提取物干预CAFs条件培养基下EC9706细胞能量代谢的机制研究

      陈星, 娄翔宇, 尚艺婉, 周哲旭, 刘洋, 刘娅茹, 胡啸博, 陈玉龙

      Abstract:

      目的:探索六君子汤乙酸乙酯提取物(EAELD)对癌相关成纤维细胞(CAFs)条件培养基下食管癌EC9706细胞能量代谢影响的分子机制。方法:噻唑蓝(MTT)法检测EAELD对EC9706增值活性的影响;比色法检测六君子汤对CAFs条件培养基(CAFM)下EC9706细胞上清中乳酸及葡萄糖含量的影响;seahorse能量代谢分析系统检测EAELD对CAFM下EC9706细胞能量代谢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EAELD对能量代谢相关分子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与DMEM相比,除10μg/mL组外,EAELD对EC9706细胞增殖活性均有明显抑制作用(P <0.05),选取抑制浓度(IC30)25μg/mL,半抑制浓度(IC50) 40μg/mL,作为低、高剂量组进行后续实验。在CAFM培养的EC9706细胞各组中,EAELD低、高剂量组都能显著降低非线粒体耗氧、基础呼吸值、最大呼吸值、合成ATP耗氧量、备用呼吸能力、基础糖酵解、补偿糖酵解、糖酵解潜能(P <0.01),减少EC9706细胞上清乳酸含量(P <0.01),下调GLUT1的mRNA表达(P <0.05、P <0.01),下调p-PKM2、HK2、PKM2、MCT1蛋白表达(P <0.01);EAELD高剂量组能够下调EC9706细胞的线粒体耗氧与基础糖酵解比值(P <0.05),减少EC9706细胞葡萄糖摄取(P <0.05),下调p-PKM2、GLUT1的蛋白表达(P <0.01、P <0.05);EAELD低剂量组能够下调MCT1的mRNA表达(P <0.05)。结论:六君子汤乙酸乙酯提取物能够干预CAFs条件培养基下EC9706细胞的能量代谢,其机制可能与EAELD调控HK2、PKM2、GLUT1、MCT1、MCT4的mRNA和蛋白表达相关。

      • 1
    • 基于数据挖掘的骨肉瘤动物模型应用分析

      喻帅克, 罗茂丽, 王连睿, 周天豹, 白莉, 苗明三

      Abstract:

      目的 总结骨肉瘤(Osteosarcoma,OS)动物模型造模要点,为完善其造模方法和评价指标提供参考与建议。方法 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PubMed中OS动物模型相关文献,建立数据库,总结其实验动物种类、性别、造模方法、癌细胞株种类、检测指标等,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纳入284篇文献,统计分析发现:OS模型动物首选BALB/c-nu/nu裸鼠(227例,75.17%),其次是SD大鼠(20例,6.62%)。造模方式多选用背部皮下细胞液移植法(66例,21.85%)、腋部皮下细胞液移植法(55例,18.21%)或原位细胞液移植法(51例,16.89%)等;癌细胞株种类以人源MG-63细胞(100例,33.11%),鼠源UMR-106细胞(39例,12.91%)为主;检测指标主要选择肿瘤组织表观指标(238例,83.80%)、肿瘤组织HE染色(129例,45.42%)、动物表观指标(94例,33.10%)、肿瘤组织免疫组化(89例,31.34%)。结论 目前OS模型多选用4~6周龄BALB/c-nu/nu裸鼠作为实验动物,采用人源MG-63细胞异位移植法(背部、腋下移植)建立OS动物模型,模型检测指标以动物表观指标、肿瘤表观指标、肿瘤组织病理进行整体评价。但目前依旧缺少与临床吻合度高的动物模型制备及评价标准,本文通过文献挖掘、数据分析总结其优缺点,以期为建立良好的OS模型提供参考,更好地应用于OS机制研究及新药开发。

      • 1
    • 中等强度和高强度间歇运动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小鼠心肌线粒体自噬的影响

      何苗, 李佳航, 刘鑫, 杨威, 吴良文, 范晶晶

      Abstract:

      目的 探讨中等有氧运动和高强度间歇运动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小鼠心肌线粒体自噬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将40只3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普通饲养组(Chow组,n=10)和高脂饲养组(HFD组,n=30)。第18周,将HFD组体重超过普通饮食组20%~30%(包含 20%)者判定为肥胖小鼠(n=26),通过随机抽选2只小鼠做肝脏油红O染色,确定NAFLD小鼠模型建立成功。随机筛选出16只NAFLD小鼠分成中等强度有氧运动组(MICT组)和高强度间歇有氧运动组(HIIT组),每组8只,分别对两组进行8周的运动训练,干预结束后称重取材。Masson染色观察心肌纤维化情况;透射电镜观察心肌细胞超微结构;Western Blot检测心肌中线粒体自噬和线粒体生物发生等相关蛋白表达。结果 ⑴与Chow组相比,HFD组体重显著增加、心指数明显下降;与HFD组相比,MICT和HIIT组体重明显增加、MICT组心指数上升。⑵ Masson结果显示,与Chow组相比,HFD组心肌内胶原纤维含量显著增加,且电镜下心肌肌纤维排列杂乱、断裂,心肌形态杂乱不堪,线粒体肿胀、嵴发生断裂且模糊不清并夹杂多个脂滴;与HFD组相比,MICT组和HIIT组心肌内胶原纤维含量显著性减少,透射电镜下心肌肌纤维排列略有恢复,z线清晰可见,线粒体变性程度略有改善,且脂滴也略有减少,其中,MICT组对心脏组织结构改善效果优于HIIT组。⑶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Chow组相比,HFD组心肌组织中PINK1和Beclin1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Parkin、LAMP1和PGC-1α表达显著下降(p<0.01),p62蛋白表达和LC3-II/LC3-I比值显著升高(p<0.05,p<0.01);与HFD组相比, MICT和HIIT组PINK1和Beclin1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PGC-1α表达呈上调趋势,其中MICT组Parkin、LAMP1表达显著升高(p<0.05), p62蛋白表达和LC3-II/LC3-I比值明显降低(p<0.05,p<0.01),HIIT组Parkin、LAMP1表达水平具有上调趋势,LC3-II/LC3-I比值和p62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p<0.01)。结论 不同方式有氧运动均能有效改善NAFLD小鼠心肌结构和功能损伤,其作用途径可能是通过刺激心肌细胞内线粒体自噬通量,激活自噬,恢复细胞正常自噬功能,从而改善心肌细胞损害,且中等连续有氧运动改善效果更佳。

      • 1
    • 医学领域应急科技攻关项目的管理创新机制探究

      陈昱君, 苏美洋伊, 王清玄, 高苒

      Abstract:

      目的 应急科技攻关项目凸显“应急”和“攻关”两个关键,即如何高效的取得目标成果。承接此类项目的机构需要制定合理的项目管理机制,为应急科技攻关项目的成功落实保驾护航。本文旨在通过调查研究,调研目前医学领域应急科技攻关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可改进的措施,提高科研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方法 本文结合作者实践经验,调查相关单位的科研管理运行现状,并就科管和科研人员最关心的管理环节开展问卷调研。基于调查反映出来的问题,再组织专家座谈进行论证。 结果 通过调研发现:1、目前针对应急科技攻关项目的管理规范鲜有制定;2、科研人员最关注的是行政审批和项目经费的问题;3、科管人员最关注的是如何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同时满足上级单位的管理以及科研人员的需求。结论 应急科技攻关项目与常规科技项目相比有其特殊之处,在立项审批、经费使用、资源分配和安全等方面可以进行管理优化,本研究针对应急科技攻关项目管理提供创新方案,为各科研单位对此类项目的管理提供有益的经验和借鉴。

      • 1
    • 复方木姜叶柯活性茶对高尿酸血症肾病小鼠尿酸和肾功能的影响

      园园, 曾亚南, 杜小浪, 慕泽泾, 廖承东, 章常华, 曹岚

      Abstract:

      摘要:目的 探究复方木姜叶柯活性茶对高尿酸血症肾病小鼠的尿酸和肾功能的影响,为开发治疗高尿酸血症肾病药物和功能性食品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氧嗪酸钾和腺嘌呤建立高尿酸血症肾病小鼠模型。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苯溴马隆阳性药组(10 mg?kg-1?d-1)、复方木姜叶柯活性茶高、中、低剂量组(10g?kg-1?d-1、3.33g?kg-1?d-1、1.11g?kg-1?d-1)。末次给药1h后,取尿液,采用CBB法测定尿蛋白(UP),脲酶法检测尿素氮(UUN);眼眶取血,采用酶比色法检测血清中尿酸(UA)含量,脲酶法检测血清中尿素氮(BUN)含量,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中白介素细胞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荧光定量分析法检测小鼠肾脏中尿酸盐转运蛋白1(URAT1)及葡萄糖转运体9(GLUT9)含量;取肾脏组织,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改变情况。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UP、UUN、UA、BUN、IL-6、URAT1及GLUT9水平显著增高(P<0.01),TNF-α水平增高(P<0.05),肾组织结构正常。与模型组相比,苯溴马隆阳性药组中UP、UUN、UA、BUN含量显著降低(P<0.01),IL-6及TNF-α水平降低(P<0.05),URAT1水平增加,肾脏有少量肾小球萎缩变形,肾偶见肾小管扩张,无炎性细胞浸润。与模型组相比,复方木姜叶柯活性茶高剂量组中UP、UUN、UA、BUN、IL-6及URAT1水平显著降低(P<0.01),TNF-α与GLUT9水平降低(P<0.05);中剂量组中UP、UA、UUN含量及IL-6、URAT1、GLUT9水平显著降低(P<0.01),BUN与TNF-α水平降低(P<0.05);低剂量组中UP、UUN、UA含量及IL-6、URAT1水平显著降低(P<0.01),BUN含量及 TNF-α、GLUT9水平降低(P<0.05);复方木姜叶柯活性茶组小鼠肾脏情况均有所改善。结论:复方木姜叶柯活性茶能降低高尿酸血症肾病小鼠的尿酸,对肾脏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尿酸重吸收有关,具体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 1
    • HDAC6抑制剂通过保护肾小球内皮细胞线粒体改善糖尿病肾病

      陈小丽

      Abstract:

      目的 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6(HDAC6)特异性小分子抑制剂Tubastatin A对糖尿病肾病(DN)小鼠肾损伤的保护作用和机制。方法 C57BL /6小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DN组和Tubastatin A组。DN组和Tubastatin A组行包膜下肾切除术以切除右肾,并通过腹膜内注射STZ诱导DN。Tubastatin A组接受Tubastatin A治疗,每3天一次,连续治疗8周。RNA测序分析DN组和Tubastatin A组肾脏组织中差异表达基因。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评估线粒体受损情况,以及DHE染色估计肾组织中的ROS水平。将小鼠肾小球内皮细胞(mGEC)暴露于高葡萄糖培养基(HG))或40 mM甘露醇(对照),加入或不加入Tubastatin A处理。采用蛋白质印迹分析HDAC6、肾损伤标志物KIM1和EMT标志物的表达情况,以及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中线粒体ROS和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DN小鼠肾组织和暴露于HG的mGEC细胞中HDAC6表达上调,并与物KIM1水平升高一致。组织学分析显示DN小鼠的显著形态学变化,包括肾小球肥大、肾小球系膜基质积聚、肾小球基底膜增厚、肾小管基底膜增厚和出现肾小球、肾小管间质纤维化;Tubastatin A治疗缓解了这些变化。与对照DMSO相比,Tubastatin A在HG处理下显著降低了mGEC细胞中KIM1、HDAC6、α-SMA、N-钙粘蛋白、波形蛋白表达(P<0.05),并上调E-钙粘蛋白表达(P<0.05)。RNA测序揭示了揭示了与DN组小鼠相比,Tubastatin A组小鼠肾脏组织中与ECM-受体相互作用和与三羧酸(TCA)循环相关的基因富集。透射电子显微镜显示Tubastatin A组小鼠的肾小球内皮细胞受损线粒体的比例较DN组显著降低(P<0.01)。DHE染色显示Tubastatin A组小鼠肾组织中ROS水平较DN组降低(P<0.01)。在mGEC细胞中,Tubastatin A处理下调了HG诱导的mGEC细胞中的线粒体ROS水平(P<0.01),以及减少了细胞凋亡(P<0.05)。结论 Tubastatin A改善了HG诱导的肾小球内皮细胞损伤和DN进展,其作用机制与保护线粒体稳态和抑制EMT发生相关。

      • 1
      </